1 / 11
文档名称:

七年级上册历史.pdf

格式:pdf   大小:1,111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七年级上册历史.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21 文件大小:1.0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七年级上册历史.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七年级上册历史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七年级上册历史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西域指哪一地区?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即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意义?第一次出使时间:公元前138年第一次出使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一次出使意义:了解西域的风土人情,:公元前119年第二次出使目的:访问西域各国第二次出使意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3、为加强对西域的管理,设置了哪一机构?有什么意义?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意义: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5、丝绸之路开通于哪位皇帝在位时期?开通者是谁?汉武帝;张骞6、丝绸之路的路线?开通的意义?丝绸之路上往来的东西方物产?(P64)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意义: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7、能够识别《丝绸之路》图,知道长安、河西走廊、敦煌、玉门关、阳关、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大秦(古罗马)的大致方位。(P64)8、东汉时,班超经营西域的作用、甘英出使大秦。作用: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航线。9、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条件?。,社会比较稳定,国力强盛经济发展,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物质基础。,保护了往来商旅。,解除了匈奴的威胁10、结合“一带一路”,谈谈丝绸之路在今天的价值?至今仍是东西方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能促进我国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11、为丝绸之路上文物遗迹的保护,提几点合理的建议。加强文物保护意识,不在文物上乱涂乱刻;加强对沿线地区文物的管理保护和修复工作(言之成理即可)12、为共建“一带一路”出谋划策,提出合理建议。开发与丝绸之路相关的旅游项目;在社区、学校设立宣传栏,增加对“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以及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了解。作为学生要好好学****增强责任感,肩负历史使命;积极向亲友宣传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知识。二、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1、商鞅变法的原因(背景)、目的、时间、支持者、内容、性质、意义。(P33)原因: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国纷纷变法;为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目的:为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性质:一场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的政治变革。(注:商鞅变法中“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最能体现出变法的性质)意义: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2、与商鞅变法相关的典故:徙木立信、舌战群臣、“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说明成功不能固步自封,因循守旧,而应顺利时代的发展,勇于创新变革。3、商鞅变法成功还是失败了?为什么?成功了;因为变法的成败不在于主持变法的人的生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变法前,秦国比较落后;经过变法,秦国国富兵强,一跃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4、北魏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都城?列举都城曾在洛阳的政权?鲜卑族建立,都城在洛阳都城在洛阳:东周、东汉、魏、西晋、北魏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措施、作用(影响、意义)?(P87)目的:用文治移风易俗,巩固统治措施:①迁都洛阳②汉化措施:官员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6、对改革的认识?(启示、感想)正确的改革是社会发展国家进步的推动力;正确的改革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7、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成功的改革应具备哪些条件?)符合人民群众利益;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有良好的改革环境;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三、国家的统一与分裂(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1、春秋战国时期(东周)的社会特征:大动荡、大变革2、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影响?消极: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积极:有的诸侯国被灭掉,强大的诸侯国疆域不断扩展,进而加:..3、战国这个大变革的时代发生的根本变化是什么?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根本变化: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根本原因:铁制农具、牛耕的推广,生产力水平提高4、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民族关系)P43-44秦始皇开创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制度最突出的特征在于皇权至高无上。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县制(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经济: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作用: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文化:统一文字(小篆)(意义: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交通:统一车轨,开凿灵渠思想:焚书坑儒(影响:摧残了文化,压制了思想)军事(民族关系):北拒匈奴修长城4、“推恩令”是由谁提出的?原因?目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提出者:主父偃原因:西汉初年,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统治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内容: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作用:削弱了诸侯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5、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政治、思想、经济、军事)p55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建立刺史制度(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影响: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央,实行盐铁专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作用: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军事:抗击匈奴6、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意义?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大一统,使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7、为什么在汉武帝时期西汉进入鼎盛?文景之治的出现为汉武帝实行大一统措施和西汉进入鼎盛奠定了物质基础;汉武帝个人的雄才大略,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8、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中央集权不同点: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思想文化进行粗暴的破坏,摧残了文化。汉武帝:推崇儒家学说,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9、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方法:一分为二辩证地评价,功过分明;必须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评价;要看历史人物的作为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秦始皇: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他有功有过,但他实现了国家统一,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仍称得上是“千古一帝”。汉武帝: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10、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①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②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③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④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11、三国两晋南北朝朝代的更替顺序。:..、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作用?作用: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13、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胜利的原因?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胜利原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唯人是举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军事上:善于用人,精于谋略失败原因:骄傲轻敌;曹军不****水战;孙刘联军的正确策略;当时统一条件尚未成熟(根本原因)14、三国鼎立是哪三国?三国的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能够设计出三国鼎立的示意图。P76--7715、三国鼎立局面是历史的倒退还是进步?为什么?进步。因为三个国家都致力于各自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实现了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16、北魏孝文帝改革(见上)17、秦汉时期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各自的时代特征?秦汉:结束分裂,国家统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民族融合。18、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分裂是暂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四、经济的发展(江南地区的开发)1、原始的农耕文明河姆渡: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使用磨制石器、骨器半坡:种植粟,使用磨制石器2、影响中国农业发展的因素?①生产工具的改进,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注:原始社会时期:石器;商周时期:青铜;春秋战国时期::..②重要水利工程的兴修(秦国郡守李冰修建都江堰、秦始皇命人开凿灵渠)③农作物的推广、引进以及农耕技术的提高。(P84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④历代统治者的重视。⑤社会环境(国家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及优越的自然条件)3、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影响?能够举出两个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原因:①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主要原因)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③南方社会较北方安定④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⑤南方统治者开明的统治政策影响: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开发的表现:耕地面积增加,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南朝时的健康是当时商业最活跃的大都市。4、对比《史记》与《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p85课后活动)《史记》中的江南尚未开发,地广人稀,生产力水平落后,商业不发达。《宋书》中描述的是江南地区开发后的景象,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5、这一时期北方人南迁的主要原因?躲避北方战乱6、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对今天的启示?引进人才,鼓励技术创新,维护社会的稳定,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五、思想文化(一)思想(老子、孔子、百家争鸣)1、老子、孔子、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参见课本P36-392、儒家思想(孔子)在今天有什么借鉴价值?儒家主张“仁”,“仁者爱人”,这告诉我们对人要友善,关心:..3、从道家、儒家、法家的立场,谈一谈如何构建和谐社会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儒家主张仁政,以德治国,不要过分盘剥人民;法家强调依法治国。4、百家争鸣的原因(背景)、目的、影响原因: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旧的制度崩溃,新的制度逐步确立;私学的兴起,储备了人才。目的: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影响: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5、战国时期哪家思想最符合统治阶层需要?为什么?法家思想;因为法家思想主张依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加强中央集权符合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和兼并战争的需要,适应社会大变革的需要。(二)文化(文字、史记、道教、佛教、书法、绘画、雕塑)1、文字商周时期使用甲骨文,甲骨文造字方法:象形、会意、指示、形声、假借。P25秦朝时统一文字为小篆2、史记是司马迁所做,成书于西汉汉武帝时期,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3000年间的史实。在史学和文学界都有极高的价值。3、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创始人为张角、张陵。道教圣地在四川青城山。4、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张骞通西域后(西汉末年)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东汉明帝推崇佛教,修建白马寺。5、宗教产生及受到统治者推崇的原因?社会黑暗,人民需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宗教可以麻痹人民的反抗意识,有利于统治阶层进行统治。6、书法: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代表作《兰亭集序》“天:..7、绘画: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8、雕塑:南北朝时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这两个地方曾是北魏的都城,因此石窟艺术最为突出;这两处的石窟雕像都与佛教有关)9、两汉时期科技文化成就繁盛的原因?国家的统一,社会安定;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借鉴;中外交流10、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成就领先世界,多姿多彩的原因?各族人民的大交融,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外来佛教的传入;对秦汉文化的继承和创新11、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繁荣为今天文化的发展提供哪些启示?努力发展经济为文化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善于创新;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善于学****外来文化。六、制度变革(一)、在王位继承方面:禅让制(尧舜禹)、世袭制1、禅让制实质:原始社会时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2、世袭制:夏启,自此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二)地方管理方面:分封制(西周)、郡县制(秦朝)、刺史制度(西汉汉武帝)1、实行分封制的朝代:西周、东周、西汉初年、西晋2、分封制的目的、分封对象、内容、作用?分封制与哪一时期的社会动荡有关系?后来被什么制度取代?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分封对象:宗亲、功臣等受封者的权力和义务:(权力:接受周王授予的土地和人民,建立诸侯国,全权管理封地内事物;义务:向周王进纳贡物,服从周王调兵。)作用:积极:巩固了西周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分封制与春秋战国的纷争有关分封制后被郡县制取代3、分封制与春秋诸侯争霸、战国七雄之间的内在关系?春秋个霸主和战国各诸侯国都是分封制下的产物;分封制初期,周天子有实力控制各诸侯国,随着王室衰微,出现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因此春秋诸侯争霸、战国七雄的出现都是分封制产生的消极影响;4、秦朝为什么要废除分封制?因为分封制下诸侯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分裂割据,不利于国家的统一。5、郡县制是什么时候推行的?产生了什么影响?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6、西汉汉武帝时,为了加强对地方上官吏、豪强地主的监察,设立刺史制度,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七、民族关系(一本通23版)1、华夏族的形成炎黄联盟与蚩尤在涿鹿激战,炎黄联盟取胜,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华夏族。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始祖”。2、春秋争霸战争中,多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在于周边少数民族长期的交往和战争中,出现了民族交融。3、秦朝时,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修长城。4、西汉汉武帝时期派张骞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并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5、东汉光武帝时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6、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7、三国时期,蜀国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匈奴、羌、氐、鲜卑、羯)内迁根本原因:受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9、西晋对内迁的少数民族采取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激化了民族矛盾,内迁各族纷纷起兵反抗,最终西晋被匈奴所灭。10、十六国时期,氐族建立前秦政权,皇帝苻坚锐意改革,缓和了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11、北魏孝文帝改革,采取一些列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12、我国古代民族大交融的主要方式?①民族迁徙和杂居(如东汉末年以来的少数民族内迁)②统治者者的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③战争(如秦汉时期抗击匈奴)④设置机构,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府⑤和亲(如昭君出塞)13、从秦汉到文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从民族对立到民族交融;民族交融是民族关系发展的大趋势。八、战争1、阪泉之战(炎帝vs黄帝)2、城濮之战(春秋时期晋国vs楚国)相关成语:退避三舍3、战国时期: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减灶诱敌)、长平之战(纸上谈兵)4、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巨鹿之战(秦末项羽vs秦军主力;成语:破釜沉舟)、官渡之战(东汉末年曹操vs袁绍;典故:声东击西、火烧乌巢)、赤壁之战(东汉末年曹操vs孙刘联军;典故:铁索连环、苦肉计、火烧赤壁)、淝水之战(东晋vs前秦;成语:东山再起、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最近更新

建筑照明工程合同 9页

乔迁工作总结 2页

浙江舟山市交通工程管理中心招考聘用办公室文.. 241页

建筑工程扫描合同范本 5页

中国人民大学老师工作总结 2页

个人直播工作总结 3页

度假酒店土方工程承包合同 5页

广播电视服务收入证明样本 9页

专卖股工作总结 2页

下乡建档工作总结 3页

平行四边形与图形的反射 9页

常用抗生素在养殖业的合理应用 8页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12页

劳动合同签订与人才保留 5页

公共交通联合运营协议样本 5页

基于液晶波片的Hα双折射滤光器的机械结构设计.. 2页

基于模糊自适应控制的潜水泵软启动器的应用研.. 2页

基于智能平台的小学硬笔楷体汉字书写竞赛实验.. 2页

基于数据流的概念漂移检测及集成分类研究 2页

基于改进PR控制策略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 2页

基于并行工程的机箱前面板产品及其注塑模具设.. 2页

基于小波变换的数字信号调制方式识别及应用 2页

基于大气治理视角的我国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研究.. 2页

基于多个分类模型的P2P借款人信贷风险评估研究.. 2页

基于图像拼接的地铁安全监控技术研究 2页

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的消渴病证治规律研究 2页

基于叉指式共面波导的RF MEMS开关线型移相器研.. 2页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水下图像增强算法研究 2页

8《成语故事》 2页

基于动态输出反馈的冗余操纵面控制分配和干扰..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