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pdf

格式:pdf   大小:2,277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21 文件大小:2.2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正确的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G=T+,研究发现植物细胞通过膜上的BOR1蛋白吸收硼元素,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BOR1蛋白应该是(),可作为环流标志的细胞器是()第1页,共20页:..,可通过调控光照、温度等条件提高产量。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主要依据有氧呼吸原理进行的是()。其做法是将一定温度的牛奶按一定比例倒入姜汁中,一段时间后,牛奶发生凝固现象(凝乳);若使用煮沸的姜汁,则牛奶无法凝固。推测姜汁中可能含有一种能使蛋白凝固的酶X。某小组通过观察凝乳情况,探究温度对酶X的影响,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和叙述错误的是()处理温度(℃)℃,①、②表示生理过程,Ⅰ、Ⅱ表示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Ⅰ和Ⅱ①②②为过程①“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第2页,共20页:..()***,用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制成提取液,将其加入到含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再加入不同的酶,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组别12345酶无蛋白酶RNA酶酯酶DNA酶得到的菌落R型、S型R型、S型R型、S型R型、“减法原理”,,图为一耳缘毛性状的家系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第3页,共20页:...Ⅱ-4号个体及其后代为该基因的携带者C.Ⅲ-3号个体的耳缘毛基因最初来源于Ⅰ-1D.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虫媒传粉)都具有唇瓣结构,但不同种的兰花其唇瓣形态差异极大。如图示3种兰花的唇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其杀蚊效果显著,但若干年后该作用显著降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第4页,共20页:..“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目前我国已成功研制出多种疫苗。接种疫苗一段时间后,机体的一些免疫细胞会产生抗体以抵御和清除进入体内的病毒。如图示抗体的合成及分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其在细胞内的合成过程大致为: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部分肽链,然后转移到______(填图中序号)上继续合成,最后经过______(填图中序号)的进一步修饰加工形成含有抗体的囊泡。(2)含有抗体的囊泡被运输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并将抗体分泌出细胞外,该现象称为______。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说明膜具有______。(3)在完成抗体的合成、加工与运输过程中,不仅需要消耗______(填图中序号)产生的能量,还需要多种具有膜结构细胞器的协调与配合。这些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细胞的______。第5页,共20页:..***酸(一种有毒的物质)。叶片细胞含有氢***酸与不含氢***酸为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如图所示,叶片细胞中的氢***酸是由其前体物质经产***糖苷酶和***酸酶的催化生成。回答下列问题:(1)等位基因D、d和H、h分别位于两对______上,其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2)将基因型为DDhh和ddHH的两个不含氢***酸的品种进行杂交,F代个体叶1片细胞______(填“含”或“不含”)氢***酸。F代自交产生的F代中,叶片细12胞含氢***酸个体与不含氢***酸个体的比例为______,其中含氢***酸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种。(3)根据如图所示的产***化学反应,基因H通过控制______酶的合成,进而控制叶片细胞中氢***酸的生成。(4)研究发现,向不含氢***酸的三叶草叶片提取液中添加中间产物A和***酸酶,可在提取液中检测到氢***酸;若在(2)中F代不产氢***酸三叶草的叶片提取物中2只加入中间产物A,能检测出氢***酸的三叶草基因型为______,这些三叶草在F2代不产氢***酸的三叶草中所占比例为______。,广泛用于发育遗传学研究。研究发现,在该线虫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早期形成的部分前体神经细胞发育到一定阶段会出第6页,共20页:..现基因控制下的细胞死亡。回答下列问题:(1)在其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前体细胞通过______实现细胞增殖,又通过______实现了降低细胞数量,以维持神经系统适宜的细胞数量和正常功能。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细胞核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周期的______期。(2)受精卵通过细胞增殖和分化形成神经系统、咽、表皮等结构,细胞分化的本质是______。(3)线虫为二倍体生物,且雌雄同体,有6对染色体,正常情况下产生的卵子内含______个染色体组,在其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______。若该线虫以异体受精的方式进行有性生殖,可导致基因______,使其后代具有基因组成多样性。第7页,共20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解:A、细胞学说主要由施莱登和施旺建立,A正确;B、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即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B正确;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C错误;D、魏尔肖提出: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D正确。故选:C。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它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的内容和发展,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学说的内容,明确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具有统一性,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答案】A【解析】解:A、蛋白质中含有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A正确;B、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不含有磷酸基团,B错误;C、氨基酸通过肽键缩合形成肽链,C错误;D、葡萄糖的元素组成是C、H、O,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D错误。故选:A。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第8页,共20页:..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2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3、蛋白质中含有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4、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③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氨基酸的种类;识记蛋白质的结构合成,掌握检测蛋白质的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答案】D【解析】解:A、核膜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错误;B、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B错误;C、细胞质中合成的蛋白质有的能通过核孔,如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C错误;D、细胞核内转录形成的RNA能通过核孔,D正确。故选:D。1、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2、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4.【答案】C【解析】解:A、DNA分子的两条链呈反向平行,A正确;B、碱基对间以氢键连接,B正确;C、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C错误;D、在DNA的双链结构中,A=T、G=C,碱基数量总是A+G=T+C,D正确。第9页,共20页:..故选:。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测。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本题考查了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内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5.【答案】C【解析】解:植物细胞通过膜上的BOR1蛋白吸收硼元素,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说明硼元素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的,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需要消耗能量,说明BOR1蛋白应该是载体蛋白。故选:C。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主动运输的意义和特点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6.【答案】B【解析】解:利用黑藻叶肉细胞观察细胞质流动时,可用叶绿体的移动作为标志进行观察,且不需要染色。故选:B。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页,共20页:..本题考查细胞质流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显微镜成像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难度不大。【答案】A【解析】解:A、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不吸收绿光,选择绿色透光的棚膜不能提高产量,A错误;B、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有机物的积累量,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B正确;C、保持合理的昼夜温差将减少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从而提高产量,C正确;D、适当增加CO浓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D正确。2故选:A。在提高大棚作物产量的过程中,可以增大昼夜温差,降低夜间有机物的消耗;或白天的时候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室内CO浓度等均有助提高光合作用速率,2可以提高产量。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掌握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及相关曲线,能理论联系实际,.【答案】B【解析】解:A、酸奶制作是利用乳酸菌的无氧呼吸,A错误;B、土壤板结后,中耕松土透气可促进根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利于植物生长,B正确;C、果酒发酵是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错误;D、泡菜腌制是利用乳酸菌的无氧呼吸,D错误。故选:B。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酿酒,利用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面包、,共20页:..)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稻田中定期排水可防止水稻因缺氧而变黑、)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大量繁殖,)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粮食要在低温、低氧、)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类型及产物,掌握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9.【答案】C【解析】解:A、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排除人为因素,各组的姜汁用量应相同,A正确;B、表中数据显示在70℃完全凝乳,说明酶X的最适温度在70℃,B正确;C、该实验证明了酶的活性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酶的活性都会降低,C错误;D、由于90℃时,牛奶基本无法凝固,说明温度过高可能破坏酶X的结构,D正确。故选:C。要探究温度对酶X的影响,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为凝乳情况,酶量、pH、姜汁使用量等属于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本题结合表格,考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要求考生明确自变量与因变量,识记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及相关曲线,能结合表中信息准确答题,.【答案】A【解析】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化合物和Ⅱ代表ATP和[H](NADPH),A正确;B、①代表的是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B错误;C、②代表的是暗反应阶段,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C错误;D、过程①光反应为过程②暗反应提供能量,D错误。故选:A。分析题图:某高等植物叶绿体中光合作用过程的示意图,①代表的是光反应阶段,场所页,共20页:..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②代表的是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暗反应需要光反应为其提供和[H]。化合物和Ⅱ代表ATP和[H]。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11.【答案】D【解析】解:A、该装置没有充气口,甲是封闭的,适用于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A正确;B、酵母菌培养液应加入甲瓶中,B正确;C、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CO,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C2正确;D、取甲瓶的溶液来检测发酵产生的酒精,D错误。故选:D。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中,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氧气,温度、pH、培养液浓度等属于无关变量,,,所以在探究有氧呼吸的实验过22程中,泵入的空气应去除CO,,,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难度适中。12.【答案】D【解析】解:A、基因突变使小麦获得抗病能力,其DNA序列发生了改变,不属于表观遗传现象,A错误;B、染色体片段位置颠倒使果蝇形成卷翅,其DNA序列发生了改变,不属于表观遗传现象,B错误;C、碱基对替换导致人患镰状细胞贫血症,其DNA序列发生了改变,不属于表观遗传现象,C错误;D、柳穿鱼Lcyc基因高度***化影响其表达,其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属于表观遗传现象,D正确。页,共20页:..故选:。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化,***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本题考查生物变异和表观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识记染色体变异的类型,识记表观遗传的概念和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3.【答案】A【解析】解:A、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应用“减法原理”控制自变量,A正确;B、该实验属于对照实验,其中第1组为空白对照,B错误;C、第2组实验中蛋白质被蛋白酶分解后仍出现S型细菌,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错误;D、第5组实验中DNA被DNA酶水解后只出现R型细菌,没有发生转化作用,说明被分解的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本题结合表格,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过程中注意积累。14.【答案】C【解析】解:A、耳缘毛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与X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所以在配子形成时能随机分配,A错误;B、-4号个体是女性,不含Y染色体,所以不可能是该基因的携带者,B错误;C、Ⅲ-3号个体的耳缘毛基因来源于Ⅱ-2号个体,Ⅱ-2号个体的耳缘毛基因来源于Ⅰ-1,C正确;页,共20页:..、由于-5号个体正常,所以Ⅲ-5号个体不会出现耳缘毛性状,D错误。故选:C。伴Y染色体遗传的特点:①患者为男性;②父传子、子传孙(患者的儿子都是患者)。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根据题意和系谱图进行基因型的推断,易错点在于分析遗传系谱图,难度中等。15.【答案】D【解析】解:A、结肠癌细胞已经发生了基因突变,A错误;B、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容易扩散和转移,B错误;C、癌细胞生长快且会转移,C错误;D、在适宜条件下,结肠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D正确。故选:D。1、癌细胞是指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2、细胞癌变的原因包括外因和内因,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3、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癌细胞的特征,掌握癌细胞形成的原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6.【答案】A【解析】解:A、肌肉细胞和胰岛B细胞都含有胰岛素基因,A错误;B、胰岛素mRNA的转录发生在细胞核中,B正确;C、胰岛素mRNA与tRNA的结合场所为核糖体,mRNA作为翻译的模版,tRNA是运输氨基酸的工具,C正确;D、胰岛素和血红蛋白的翻译使用同一套密码子,体现了密码子的通用性,D正确。故选:A。页,共20页:..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真核细胞的转录在细胞核完成,模板是DNA的一条链,原料是游离的核糖核苷酸,翻译在核糖体上进行,原料是氨基酸,需要tRNA识别并转运氨基酸,翻译过程中一种氨基酸可以有一种或几种tRNA,但是一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17.【答案】D【解析】解:A、单个碱基对的增添会导致转录过程会改变,A正确;B、若增添的碱基对与前面的碱基对组合可能恰好产生终止密码子则转录停止,B正确;C、增添的碱基对会影响转录,可能翻译出异常多肽,C正确;D、增加的是碱基对,不会影响碱基对的正常配对,D错误。故选:D。有关基因突变,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随机性、不定向性。3、基因突变的原因:内因:生物内部因素;外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4、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概念、特征和影响,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8.【答案】C【解析】解:A、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唇瓣形态的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错误;B、兰花是虫媒传粉的植物,唇瓣形态的演化与昆虫有关,兰花与昆虫之间是共同进化的,B错误;C、具有不同唇瓣的兰花可能有共同祖先,C正确;D、兰花唇瓣的形态在未来会继续变化,D错误。故选:C。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第16页,共20页:..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选择、,,此题容易混淆,基本知识必须扎实,.【答案】A【解析】解:A、DDT的长期使用对蚊虫进行了选择,使蚊虫种群DDT抗性相关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A正确;B、DDT的长期使用对蚊虫进行了选择,使抗药性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抗药性基因是在使用DDT之前就已经存在的,B错误;C、蚊虫产生的DDT抗性能遗传,C错误;D、蚊虫与存在DDT的环境构成协同进化,D错误。故选:A。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选择、,,此题容易混淆,基本知识必须扎实,.【答案】B【解析】解:A、在液体培养基中无法形成抑菌圈,A错误;B、抗生素能够杀死细菌,抑菌圈边缘抗生素浓度较低,故抑菌圈边缘菌落中的细菌可能产生了耐药性,B正确;C、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细菌耐药性越来越强,抑菌圈直径越小,C错误;D、使用过的培养基需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后才能废弃,以免污染环境,D错误。故选:B。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提第17页,共20页:..供碳元素的物质)、氮源(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和无机盐。另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本题考查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要求考生能够理解抑菌圈的概念,掌握抑菌圈大小与细菌抗性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21.【答案】蛋白质①②胞吐一定的流动性③生物膜系统【解析】解:(1)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在细胞内的合成过程大致为: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部分肽链,然后转移到①内质网上继续合成,最后经过②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加工形成含有抗体的囊泡。(2)含有抗体的囊泡被运输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并将抗体分泌出细胞外,该现象称为胞吐。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说明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3)在完成抗体的合成、加工与运输过程中,不仅需要消耗③线粒体产生的能量,还需要多种具有膜结构细胞器的协调与配合。这些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故答案为:(1)蛋白质①②(2)胞吐一定的流动性(3)③生物膜系统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2、由题图信息分析可知,①是内质网,②是高尔基体,③是线粒体,④是细胞膜。本题以抗体的合成与分泌为背景,考查细胞器和生物膜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从题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试题的解答。322.【答案】同源染色体含9:74***酸ddHH和ddHh7【解析】解:(1)控制叶片细胞含有氢***酸与不含氢***酸这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D、d和H、h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第18页,共20页:..合定律。(2)将基因型为DDhh和ddHH的两个不含氢***酸的品种进行杂交,F代基因型为DdHh,1由图示分析可知,F代叶片细胞均含氢***酸。F代自交产生的F,产生D_H_:D_hh:112ddH_:ddhh=9:3:3:1,其中含***的基因型为D_H_,因此F代个体叶片细胞含氢***2酸个体与不含氢***酸个体的比例为9:7。含氢***酸个体(D_H_)的基因型有4种,分别为HHDD、HHDd、HhDD、HhDd。(3)由图所示的产***化学反应可知,基因H通过控制***酸酶的合成,进而控制叶片细胞中氢***酸的生成。(4)在F代中不含氢***酸三叶草的叶片提取物中只加入中间产物A,便可检测出氢***2酸,说明这种三叶草不能生成中间产物A,但可以生成***酸酶,说明不含D,但含有H,基因型为ddH_,所以三叶草的基因型为ddHH或ddHh。由(2)可知F代中不含氢***273酸的三叶草比例为,F代中基因型为dd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