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文档名称: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专题训练: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doc

格式:doc   大小:286KB   页数:5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专题训练: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doc

上传人:新起点 2024/5/22 文件大小:28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专题训练: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专题训练: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 】是由【新起点】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专题训练: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专题训练:古代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15~16题。小庭寒夜寄梦得白居易庭小同蜗舍,门闲称雀罗。火将灯共尽,风与雪相和。老睡随年减,衰情向夕多。不知同病者,争奈夜长何。酬乐天小亭寒夜有怀刘禹锡寒夜阴云起,疏林宿鸟惊。斜风闪灯影,迸雪打窗声。竟夕不能寐,同年知此情。汉皇无奈老,何况本书生。,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蜗舍”“雀罗”的比喻,写出自己闲居时的冷落与凄清。。“阴云”“疏林”“斜风”等写夜晚的寒冷,表示对白诗的回应。,表示对衰老死亡的无奈之情。《与元九书》中说:“小通则以诗相戒,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这也说明古代酬和诗有“相戒”“相慰”“相娱”等内涵。以上两首白刘间的酬和诗属于哪一种?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15~16题。太行路(节选)(唐代)白居易为君熏衣裳,君闻兰麝不馨香。为君盛容饰,君看金翠无颜色。行路难,难重陈。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行路难,难于山,险于水。不独人间夫与妻,近代君臣亦如此。君不见左纳言①,右纳史②,朝承恩,暮赐死。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注]①纳言:隋唐时期门下省长官,是宰相一级的高官。②纳史:应作内史,隋唐时期中书省长官是宰相一级的高官。学科网(北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表面感叹为人妇之难,实际感叹为人臣之苦。B.“人情反覆”既指丈夫在感情上喜怒无常,也指圣意难测,翻脸无情。“为君”“君臣”“君不见”中的“君”字,其含义各不相同。,旨在希望君主能广开言路、虚心纳下。,短短的篇幅出现三次“行路难”的感叹,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15~16题。西河·和王潜斋①韵曹幽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谩哀痛,无及矣。无情莫问江永。西风落日惨新亭②,几人堕泪!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只今寂寞薮泽里,岂无人、高卧间里,试问安危谁寄?定相将③有诏催公起。须信前书言犹未?【注】①王潜斋:南宋爱国词人,遭劾无奈隐居乡间。②新亭:东晋初过江人士齐聚新亭,周侯叹道:“风景不殊,举目有山河之异。”众人相视流泪。后世称之为“新序对泣”。③相将:将要。,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运用了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多种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强烈情感。。《扬州慢》的黍离之悲,均借助典故表达了对时势的悲痛之情。D.“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意在劝诫统治者不要急于决定,应顺势而为。《西河》(天下事)的和作。请结合本词内容及相关信息,推测《西河》(天下事)表达的主体情感内容,并列明推测依据。(6分)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15~16题。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宋)陈师道平林广野骑台(1)荒,山寺钟鸣报夕阳。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巾欹(2)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3)。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注】(1)指徐州戏马台,陈师道当时在徐州任州学教授。(2)孟嘉落帽,典出《晋书·孟嘉传》:“九月九日,桓温燕龙山,僚佐毕集。有风至,吹嘉帽堕落,桓温命孙盛作文嘲嘉,嘉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3)宋璟是唐朝贤相,正直有大节,但却写出了风流妩媚的《梅花赋》,皮日休评价他“贞姿劲质,刚态毅状,疑其铁肠石心,不能吐婉媚辞。”(???)(3分)学科网(北京)“荒”字,有咏怀古迹之意,又写夕阳晚照,联想到老境将至。,感慨人生平淡无趣,又以梅花自喻,表达今非昔比之叹。,更觉霜发之多,也更深切地感觉到时节相催。,叹息俗事未了。整首诗清淡高致、内涵深蕴。,而起到“点铁成金”的效果。请结合全诗分析其是否体现“点铁成金”的妙处。(6分)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5~16题。答洛阳主人陈子昂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①游。事亲恨未立,从宦此中州②。主人何发问?旅客非悠悠。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再取连城璧,三陟平津侯③。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宁随当代子,倾侧且沉浮?【注】①赤松:赤松子,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上古仙人。②中州:指京城,诗人此时居东都洛阳任麟台正字。③《史记·平津侯列传》载,汉武帝时公孙弘初为博士,后拜御史大夫,三升为丞相,封平津侯。,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自己虽然是客居之人,却绝非庸碌之辈。。,一扫初唐颓靡之风,本诗是他这一风格代表。: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此诗也体现出鲜明的“儒道互补”思想,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六、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15~16题。赠李白①唐·杜甫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开砂愧葛洪②。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③为谁雄?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④唐·李白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注】①④天宝三载(744年)杜甫与赐金放还的李白在洛阳相识,遂相约同游梁宋。天宝四载(745年)同游齐赵,同年秋,两人在鲁郡(今山东兖州)东石门相别,杜甫写了赠诗,李白写了别诗。杜二甫,因杜甫行二,故称。②丹砂,即朱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葛洪,东晋道士,号抱朴子,成就卓著的道学家和医学家,曾入罗浮山炼丹。③飞扬跋扈,本义为鸷乌飞扬,大鱼跋扈。,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蓬”这一意象,杜诗的“飘蓬”,李诗的“飞蓬”,虽用词各有不同,但都写出了李杜二人漂泊的命运。,表面说李白仙道无成,愧对葛洪,而实际上世上并无长生不老之丹,意在表达对李白坎坷命运的慨叹之情。、四句中,前句“空”字写出了李白当时的生活状态;后句使用了反问句,其实是对李白的委婉批评、苦心规劝。、四句中一个“重”字表达出别后再相逢之难,又写出他们生活中有着共同的志趣,亲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说说诗人李白这一人物的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6分)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5~16题。题壁上韦偃画马歌①杜甫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戏拈秃笔扫骅骝,歘②见骐驎出东壁。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注】①韦偃:唐代画家,善于画马。②歘(chuā):形容短促、迅速的声音。,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颔联写作画经过,颈联描写画面内容,尾联抒写感想,脉络清晰。,在离开杜甫之前为他画了一幅画,杜甫为此写下了这首题画诗。C.“坐看千里当霜蹄”一句写韦偃所画的骏马非常逼真,转眼之间,就即将奔驰到千里之外的地方。,真想得到这样一匹同生同死的骏马以保护自己和家人安全。?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6分)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15~16题。浣溪沙·江村道中范成大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注】南宋时,川蜀为沿边重镇,与金国接壤,常须戒备。这首词大概是词人担任四川制置使期间所作。学科网(北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写出十里稻田一片金灿灿的丰收景象,风拂平野,稻谷飘香。,看到村后山坡上挂满了黄中带青的山果,“垂垂”突出果实的硕大饱满,如在眼前。,把秋日农村的美景作了极其形象的概括,突出江南农家山清水秀的风貌。“晨气润”和“午阴凉”渲染秋日江村道中的凉爽,即便着戎装巡行也无需车盖遮阳。,无一赘语。请结合诗句分析词中蕴含的思想情感。(6分)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15~16题。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黄庭坚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注】作此诗时,黄庭坚贬谪戎州(今四川宜宾)。,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和前韵”,指依前一首诗的韵作诗。这首词是黄庭坚在宴席上与眉山隐士史应之相互酬唱之作。B.“风前横笛斜吹雨”中的“风雨”与苏轼《定风波》“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意蕴不同。C.“身健”“加餐”“舞裙”“歌板”是诗人勉励众人保养行乐之辞,也写出了宴席热闹欢快的场景。D.“黄花”“白发”色彩明快,相互映衬,照应上阕的“簪花”。赏菊、簪菊是重阳旧俗,寄寓丰富。,这首词塑造了一个“狂士”形象,其“狂”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15~16题。稚川约晚过进叔,次前韵,赠稚川,并呈进叔黄庭坚人骑一马钝如蛙,行向城东小隐家。道上风埃迷皂白①,堂前水竹湛清华②。我归河曲定寒食,公到江南应削瓜③。樽酒光阴俱可惜,端须连夜发园花④。[注]①皂白:出自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不能明辨臧否,使皂白区分”。②湛清华:出自谢混《游西池》“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③削瓜:削瓜而食,指夏天。④连夜发园花:《唐诗纪事》记载:武则天将去上苑赏花,去前作催花诗一首:“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写了一首诗赠送给稚川,并送给进叔欣赏。,那匹马驽钝得好像一只蛙,悠悠地走向城东的进叔的家。“归”“到”两字表明诗人将与友人分别,表达了诗人强烈的伤感之情。D.“寒食”“削瓜”“花”等表示时间节令的词语表明诗人与友人相会在春天。学科网(北京)“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诗人的观点。(6分)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15~16题。六么令·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李纲①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苒②惊时月。兵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⑥自圆缺。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高楼谁设。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注]①李纲,两宋之际抗金名臣,一生力主抗金,但是屡遭排挤;此词作于建炎四年(1130年),当时词人被贬谪已将近两年。②苒苒:时间渐渐过去。③银蟾:月亮。,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是词人为贺方回的金陵怀古词写的和词。、玉树,所听歌声、钟声,烘托了词人内心的悲凉。,六朝繁华不再,只有明月兀自圆缺,见证着世事变幻。《江雪》诗句,借不惧寒雪、独立江头的渔翁表达心志。《桂枝香·金陵怀古》均为金陵怀古词,两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十二、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15~16题。挽王中丞二首(明)李攀龙其一司马台前列柏高,风云犹自夹旌旄。属镂不是君王意,莫作胥山万里涛。其二幕府高临碣石开,蓟门丹旐重徘徊。沙场入夜多风雨,人见亲提铁骑来!【注释】①王中丞:王忬,明人,王世贞之父,李攀龙友,曾以右副都御史(故称“中丞”)为蓟辽总督(总督顺天、保定、辽东等处军务),与权相严嵩不合,后遭其迫害至死。②司马台:古时,掌兵权的人被称作大司马,汉代御史府多列柏,故后人称御史台为“柏台”。③属镂:剑名。《史记·伍子胥传》载,太宰嚭谗言构陷子胥,吴王乃派人赐属镂剑予子胥曰:子以此死。子胥自刎。吴王取其尸,盛以鸱夷(皮制的口袋),浮之江中。吴人为子胥立祠江上,命曰胥山。后世传说子胥死后为潮神,呼啸奔腾以泄其郁怒不平。④丹施:旧时出丧所用的红色铭旌,施:音zhào,招魂幡。,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学科网(北京),直气劲节。,暗示斗争的残酷。,言其曾镇守边关,亲身征讨。,旌旗不再,代之以肃穆的招魂幡来回招展。“语近情深”,评这两首挽诗“为中丞吐气”,请结合诗句,对此评价加以分析。(6分)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15~16题。春日怀秦髯李彭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流莺。,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快晴”揭示春日乍雨还睛的天气变化,“萧萧”点明山雨的凄清寒冷,体物细腻。、春草的生机勃勃的动人姿态,正是对首联“郊园物物”的具体展开。,“病躯却怕酒壶倾”与杜甫“潦倒新停浊酒杯”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日边”一语双关,既指春日暖阳,又暗用典故,喻指国都、京师,含蓄蕴藉。“波澜起伏,抑扬映衬,用尽其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波澜起伏,抑扬映衬”之处。(6分)十四、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15~16题。金缕曲梁启超丁未①五月归国,旋复东渡,却寄沪上诸子。瀚海飘流燕。乍归来、依依难认,旧家庭院。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②。相对向、斜阳凄怨。欲诉奇愁无可诉,算兴亡、已惯司空见。忍抛得,泪如线。故巢似与人留恋。最多情、欲黏还坠,落泥片片。我自殷勤衔来补,珍重断红犹软。又生恐、重帘不卷。十二曲阑春寂寂,隔蓬山、何处窥人面?休更问,恨深浅。【注】①丁未:光绪三十三年(1907)。梁启超于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越九年(丁未)归国,其时国事日非。次年(1908)再度东渡,是年光绪帝病死。②差池双剪:燕尾如剪。《诗》:“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差池:不齐的样子。③“十二曲阑”即十二楼。这里喻指光绪皇帝的囚禁处。光绪此时已被慈禧太后囚禁在瀛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瀚海飘流燕”突起,暗示作者飘泊扶桑、流离苦辛的身世遭遇。以此总领全词,既点明自己的身份,也为全词定下了基调。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B.“乍归来”几句,抒写作者归来深觉风景已殊,清王朝国事日非,腐朽不堪,使得他对自己的旧家庭院已经无法辨认,痛苦万分。C.“算兴亡、已惯司空见”,以反语抒发“奇愁”。对于国家民族的兴亡、保皇立宪的成败,他怎会司空见惯呢?话甚淡而情实深。,而用拟人化手法写“故巢似与人留恋”,将恋巢之情表现得更深一层,即便这故巢已是“欲黏还坠,落泥片片”。《白雨斋词话》卷一云:“凡写情……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匪独体格之高,亦见性情之厚。”这首词正体现了这样的特点,请就评价语中“不许一语道破”和“性情之厚”谈谈你的理解。(6分)十五、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15~16题。石头城【注】唐·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宋·刘翰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注】石头城,位于今南京市,曾为昊、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石头城”,但刘禹锡重在表达被贬多年的失意,而刘翰重在表达故土沦丧的悲哀。B.“旧时月”的“旧”有“今月曾经照古人”之意,“旧苑东”的“旧”则是在绿草映衬下的破败荒凉。C.“空城”直接点明城的荒芜寂寞,“空江”写江面空空荡荡,以江空映衬城空,两个“空”异曲同工。。两首诗都是作者有感而发,文字朴实,意蕴丰富,引人深思。,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十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5~16题。戏题阶前芍药柳宗元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欹红醉浓露,窈窕留余春。孤赏白日暮,暄风①动摇频。夜窗蔼芳气,幽卧知相亲。愿致溱洧②赠,悠悠南国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注】①暄风:春风。②溱洧:典出《诗经·溱洧》,诗中有青年男子向心爱的女子“赠之以芍药”的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意在表明普通花卉容易凋谢的特点。、卓然独立的品性,而这恰是诗人自我品性的物化。C.“孤赏”两句写出了芍药自我欣赏的倩影:在傍晚时分,在春风之中轻轻地摇曳。,与静卧的人相亲近,极富情趣。《义门读书记》中评此诗:“结句虽戏,亦《楚辞》以美人为君子之旨也。”请结合诗句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十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言?怀陆?游兰碎作香尘,竹裂成直纹。炎火炽昆冈,美玉不受焚。孤生抱寸志,流离敢忘君。酿桂餐菊英,洁斋三沐熏。孰云九关远①,精意当彻闻。捐躯诚有地,贾勇先三军。不然赍恨死,犹冀扬清芬。愿乞一棺地,葬近要离坟②。[注]①九关:指宫阙,朝廷。②要离:春秋末吴国勇士,后世亦用以称壮烈之士。,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竹裂纹尚直,诗人赞美它们的品格,以此表述自己的心志。“敢”意为“岂敢”,以反问直抒胸臆,语气强烈,掷地有声。,但认为自己的拳拳报国之心应是为天下人所共知的。,巧妙化用典故,反复咏怀,风格质朴刚健。“捐躯诚有地”,又说“愿乞一棺地”,你对此如何理解?(6分)十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15~16题。枕上作陆游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壮日自期如孟博①,残年但欲慕初平②。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注]①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②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渲染了极为静寂的环境,诗人于孤寂难眠中回首往事。,以动衬静,侧面描绘诗人夜不能寐的情景。C.“壮日自期”和“残年但欲”对比十分强烈,但表达的追求却是相同的。,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与明月清风为伴的洒脱豁达之情。,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诗所写的三幅画面,并分析他们之间的关联。(6分)十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15~16题。蝶恋花陆游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注】①作者晚年因主和派力阻而被罢官,此词作于此时。②扬雄讽谏汉成帝之作。,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实写秋叶飘零、蟋蟀低鸣的秋景,渲染出一种萧瑟凄清的氛围。B.“黯黯长安路”写通往京城之路暗淡无光,含蓄表达了对朝廷抗金决策的失望。,此刻两地“如故”的状态让他欣慰。D.“轻舟”三句写词人欲归隐,而抗敌兵策无人托付,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隐忧。《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表达的情感和抒情方式有何相同之处?请根据词作内容简要分析。(6分)十九、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15~16题。与诸子登岘首①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②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③尚在,读罢泪沾襟。【注]①岘(xiàn)首:即岘山,又称岘首山,在湖北襄阳南。②鱼梁:指鱼梁洲。《水经注·沔水》:“沔水中有鱼梁洲,庞德公所居。”庞德公是东汉末年著名隐士。③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江山留胜迹”承“今”字,“我辈复登临”承“古”字,“胜迹”指羊公碑和鱼梁洲。。诗人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既表现时序,又烘托作者的心情。,以其功绩卓著、名垂青史来反衬自己怀才不遇,只能隐居山林的身世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