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1
文档名称:

县乡教师选调进城考试《教育心理学》题库含答案(精练).docx

格式:docx   大小:122KB   页数:1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县乡教师选调进城考试《教育心理学》题库含答案(精练).docx

上传人:1130474171@qq.com 2024/5/22 文件大小:1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县乡教师选调进城考试《教育心理学》题库含答案(精练).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县乡教师选调进城考试《教育心理学》题库含答案(精练) 】是由【1130474171@qq.com】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县乡教师选调进城考试《教育心理学》题库含答案(精练)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县乡教师选调进城考试《教育心理学》题库第一部分单选题(400题)1、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持久的变化是()。【答案】:D学****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指人类学****故选D。2、论证了灵魂的三个部分及其与之对应的三种教育,尝试将课程建立在心理基础上的人是()。【答案】:C教育史的研究公认,亚里士多德是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他按照儿童的年龄特征划分教育阶段,并且为各个阶段设置相应的课程。此外,他还论证了灵魂的三个部分及其与之对应的三种教育,这些都是将课程建立在心理基础上的尝试。故选C。3、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年。【答案】:A1879年,,这一事件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故选A。4、程序教学的创始人是()。【答案】:A斯金纳将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应用于教育,发明了程序教学。布鲁纳提出了“结构主义教学”。奥苏贝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策略”。艾森克的EPQ人格测验。故选A。5、美国心理学家()根据学****的结果,把教育目标分为三类: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答案】:B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故选B。6、通过对学生的作文、绘画、录音、作业、摄影等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对学生作出评价的方法称为()。【答案】:A档案评价,又称文件夹评价或成长记录袋评价,最初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美国,是为了取代传统的标准化考试的评价,以体现学生学****实际水平的评价方法。它具备如下特点:(1)档案袋的基本构成成分是学生的作品,另外还包含了解学生情况的家长、教师、伙伴等的信息;(2)学生的作品数量众多且形式多样,包括诸如作文、绘画、录音、摄影等各种形式的信息;(3)这些信息是在一个学期的学****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故选A。7、从规则到例子的学****实质上是一种()。【答案】:B从规则到例子的学****属于下位学****中的派生类属。下位学****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而派生类属,即新学****内容仅仅是学生已有的、包容面较广命题的一个例证,或是能从已有命题中直接派生出来的。故选B。8、()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部分,它们是培养和激发学内部学****动机的基础。【答案】:D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内部学****动机最为核心的成分,它们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动机的基础。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好奇心是个体学****的内在动机之一、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求知欲是人的一种内在的精神需要──认知的需要,求知欲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学****过程本身发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的效果。故选D。9、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生活自理、【答案】:B班级管理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基本功能是:①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效率;②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③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故选B。10、要求把人的心理看成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联系的过程来考察和研究的原则是()。【答案】:C实践性原则要求人们必须在实践中促进思维与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并在实践中检验思维成果的正确性。故选C。11、()即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的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答案】:B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的内部动机。故选B。12、应答性经典条件反射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称为()。【答案】:A应答性经典条件反射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称为行为治疗。故选A。13、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答案】:A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因此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故选A。14、阅读、心算技能属于()。【答案】:D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具有两种特征:①思维具有概括性,能够反映一类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②思维具有间接性,它总是通过某种中介或一定的知识经验来反映客观事物。阅读、心算技能都属于人的思维技能。故选D。15、一名学生决心改掉上课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应当培养其()。【答案】:C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题干中该名学生有决心但是做不到,表明其意志力薄弱。故选C。16、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答案】:A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故选A。17、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和“心理断乳期”指的是()。【答案】:B少年期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独立件、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这一时期被称为“危险期”和“心理断乳期”。故选B。18、下列学****活动中属于内在学****动机的是()。【答案】:D前三者是外在的学****动机,获得解答是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因此是内部的学****动机。故选D。19、下列表述中最合适的是()。【答案】:C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能起决定作用,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必须在一定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才能转为现实性。故选C。20、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的相互协调。、、学生与教学内容【答案】:C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与课堂情境的相互协调。故选C。21、小学生在掌握概念时一般先达到()。【答案】:A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可以分为符号学****概念学****和命题学****符号学****指学****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符号本身代表什么。中小学生在掌握概念时,其学****往往是分步的,一般是先达到符号学****水平,再提高至概念学****水平。故选A。22、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答案】:C并不是任何刺激都能够引起感觉,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量才能引起感觉。感官所能觉察的最小、最弱的刺激量称作绝对感受阈限,而个体能够觉察这种微弱刺激量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感觉所能觉察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称作差别感觉阈限,与之相对的感受性,称作差别感受性。故选C。23、个别教育是指()。【答案】:D班主任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包括做好先进生的教育工作、中等生的教育工作和后进生的教育工作,即全体学生的教育。故选D。24、()也称储存。指已编码的信息,必须在头脑中得到保存,在一定时间后,才能被提取。【答案】:A知识的保持的概念。编码是信息从一种形式或格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记忆是人对经历过事物的反映。记忆是人们所熟悉的心理活动,它是我们在过去的生活实践中认识过的事物或做过的事情在头脑中遗留的印迹。故选A。25、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行为和()。【答案】:B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品德的心理成分及其相互关系,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种心理成分。故选B。26、将一段电脑上的文字进行排版所需要的技能是()。【答案】:B操作技能又叫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通过学****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日常生活中的写字、打字、、拉、弹、唱,体育方面的田径、球类、体操,生产劳动方面的车、刨、磨等活动方式,都属于操作技能的范畴。故选B。27、首次提出“人力资本论”的是()。【答案】:C1960年12月,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这是世界上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的主张。故选C。28、在教学设计时,下列()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答案】:D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ABC三项,都是教学设计过程中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项,分析学****结果是教学评价的内容。故选D。29、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屈从于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这类学生的性格类型属于()。【答案】:A场依存型认知风格是指对事物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场依存型的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故选A。30、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她的认知方式是()。【答案】:D深思熟虑、错误少,是沉思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故选D。31、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答案】:D发散思维指的是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故选D。32、关于人的学****工作中精神状态和注意力的变化模式,说法错误的一种是()。【答案】:D一般存在三种模式:先高后低、中间高两头低和先低后高。故选D。33、操作技能形成的具体途径是()。【答案】:B练****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具体途径。故选B。34、小马上课时害怕回答问题,他发现自己坐在教室后排时可减少被老师提问的次数。于是,他总坐在教室后排。下列哪种强化方式导致了小马愿意坐在教室的后排()。【答案】:B负强化是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个体行为出现的概率。回答问题对小马来说是一种厌恶刺激,老师减少对小马的提问次数就是撤销了小马的厌恶刺激,从而导致小马往教师后排坐的行为发生次数增加。这是一种典型的负强化。故选B。35、下列不属于动机作用的是()。【答案】:C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维持行为功能(强化)。故选C。36、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答案】:C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故选C。37、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答案】:C问题解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综合有关研究,可以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故选C。38、下列德育方法中,体现了“无言之教”的是()。【答案】:D陶冶教育法也称情感陶冶,主要是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它的基本特点是直观具体、生动形象、情景交融,易于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于无声处教育学生。所谓无言之教即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故选D。39、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答案】:B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属于教育过程;品德形成是学生品德发展的过程,属于发展过程。二者属于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故选B。40、有目的地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引发学生的态度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一教学策略属于()。【答案】:C在教学策略中,调动学生学****积极性的策略包括目标策略、成就策略、情境策略、变化策略与调节策略。其中,情境策略的具体实施包括:(1)运用新颖信息,造成耳目一新的惊异感。(2)制造认知冲突,引起学生追本求源的好奇心。(3)创设悬念情境,激发探究欲。(4)推动学生卷入,调动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教师有目的地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引发学生的态度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属于情境策略。故选C。41、“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明了()的作用。【答案】:B道德情感是人们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评价自己和别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举止时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故选B。42、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答案】:B1912年,蔡元培任临时国民政府教育总长时,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特别强调美育的作用。故选B。43、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形式的课程类型属于()。【答案】:B经验课程又称儿童中心课程、活动课程,是为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经验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杜威。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