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4
文档名称:

2024年《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5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62KB   页数:7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4年《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5篇).docx

上传人:wawa 2024/5/23 文件大小:6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4年《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5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4年《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5篇) 】是由【waw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4年《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5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4年《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5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 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梳理文章,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品味精炼畅达的语言。 2、学会抓文章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体味精炼畅达的语言,结合文中精彩语句品味刘备、诸葛亮的形象,学****两人的优良品质。 2、了解罗贯中与《三国演义》的相关文学常识,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培养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亮的智慧,学****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学****重点: 1、能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 2、品味刘备、诸葛亮的形象,学****两人的优良品质。 学****难点: 透过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理解刘备和诸葛亮的性格特点。 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 (约1330年-约1400年),名,字,山西并州太原人,汉族,号。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 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今存署名由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等。 二、相关介绍 《三国演义》:又名《》,是我国第一部长篇体小说。所谓“”,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了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这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民的喜爱,所以明代“自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馀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者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诸刻,其浩瀚与正史分签并架”,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 三、背景介绍 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回,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去曹营前荐诸葛“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两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一顾茅庐遇,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留下书信。课文从开始写起。 四、检查预****字词积累 拜谒纶巾鹤氅愧赧沔存恤箪食鄙贱 词语解释 。 。 。 五、整体感知 说说文本可分为几个部分,简要概括。 六、人物形象 请结合课文分析:诸葛亮、刘备、张飞各自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诸葛亮: 刘备: 张飞:《三顾茅庐》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三顾茅庐》是一则历史故事,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依据“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维开放,向学生的情感开放,向学生的未来开放”的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培养创新意识为抓手,打破历史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特点”的教学模式,将其设计成先读再编后演的开放性语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进行全身心的感受,让学生的个性在生动活泼、自由开放的学****中飞扬。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随文理解“仰慕、谒见”等词语的意思,简要复述课文。 2、体会抓住人物言行、环境烘托以及通过人物之间的彼此衬托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在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3、初步学****根据范例合作编写课本剧,并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时安排: 三课时完成教学,每课时的重点分别为读、编、演。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诚意”,质疑导读 1、课题质疑,初知大意 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可能提问:谁三顾谁的茅庐?为什么三顾茅庐?结果怎样?) 利用多媒体,放录像,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而后用一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说得完整、连贯、有条理。 “三顾茅庐”是一个成语,在现代生活中常指什么意思呢?(明确:泛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由此引出探究重点:刘备是怎样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 2、重点质疑,读中感悟 (1)自由朗读全文,用符号在文中画出表现刘备“诚意”的词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些词句。 (2)围绕“诚意”,品读明意。哪些词句体现出刘备邀请诸葛亮的诚意呢?把你的学****成果与同学交流一下。(学生思考后交流学****成果,教师随机指导) △可从刘备的语言方面来探究:如称孔明为“大贤”,自称“谒见”等,反映出刘备态度谦恭,很有诚意。教学时重点抓好朗读,让学生用自己的感悟所得读好刘备的话。 △可从刘备的行动方面来探究:“叫人立即备马”“下马步行”“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赶紧下拜”等词句着重表现了刘备的“诚意”。 △可从环境描写方面加以探究:“数九寒天”“冒雪”等词体现出刘备决心大,心意诚。 △可从张飞的态度方面加以探究:张飞的鲁莽反衬出刘备的谦恭与诚意。 教师小结:理解人物形象,不仅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入手分析,还可以从环境描写、人物之间的彼此衬托等方面来理解。 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读读议议,保护学生的独特见解,真正做到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维开放。 3、赏读复述,内化语言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再次感受刘备邀请诸葛亮的诚意。 (2)复述课文。教师问:如果有人要你讲“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可以怎么讲?(引导学生讨论,教师不作评论。)今天我们学****抓重点词复述故事,你认为应该重点抓住文中的哪几个词来讲?讨论后,请学生用上“仰慕、急切询问、冒着风雪、下马步行、恭恭敬敬、赶紧下拜、三顾茅庐、辅佐”等词语,简要复述。 4、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你对刘备和诸葛亮有哪些了解?从这篇课文中,你看出刘备是怎样一个人呢?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其人其事,课外可以阅读《三国演义》一书,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并记下你的新发现。 (设计点评:教师运用开放性的阅读教学,长文短教,不仅避免了烦琐的情节分析,更重要的是在学****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二、编写剧本,重组信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本文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深受学生喜爱,因此,适于将课文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1、学****范例,了解写法 教师把自己事先根据课文编写的课本剧(如《草船借箭》)发给每一位学生,引导学 生研究学****初步了解剧本的基本写法。教师可从场景的设计、语言的形式(独白、对白、话外音)、人物的动作表情等方面加以指导。 2、分工合作,编写剧本 以大组为单位,以课文为素材,根据课堂探究所得,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编写课本剧。教师先扶后放,先指导编写“一顾”,而后举一反三,重点指导编写“三顾”。可以将《三国演义》中“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一回的有关内容编入剧本,也可以进行大胆合理的想像创作。写完后师生讨论评议,修改剧本。而后布置各组成员的课外任务:①选择合适的音乐配乐,如马蹄声、风雪声、敲门声、过渡音乐等;②配上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③给演员设计并准备服装;④设计准备道具。各组安排好导演、演员、剧务,在课余时间进行排演。 (设计点评:这一设计可谓巧妙。教师重视发挥学生的潜能,有意识地将课外信息引入课内,又将学生的学****引向课外,拓宽语文学****的内容和渠道。学生编写剧本的过程,也就是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的过程,能有效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表演入境,求活求趣 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曾说:“学生参加演戏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演戏里的人,就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要具备活泼生动的想象,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为训练语言,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根据小学儿童爱动好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的年龄特征,我利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 表演前,教师组织学生对表演细节加以讨论,让学生细心揣摩并把握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甚至心理,以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特点。鼓励学生要大胆创新、大胆表演,看谁演得真实,演得感人。演完后,根据各组的表现,评出“最佳配合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导演”、“最佳演员”等,让学生在说与动的气氛中增强技能,品尝成功的愉悦。《三顾茅庐》教学设计3 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活动过程: 一、激发活动兴趣: 1、师:上节课,我们学****了—————三顾茅庐(引导学生读课题)。 2、这是一篇人物故事,是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一个章节改编而成。既然是人物故事,我们就要认识故事中的人物,通过上节课的学****故事中介绍了哪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刘备)加上这些人物概括一下故事。相机板书:人物 二、实施活动过程 活动一:体会人物形象 (一)出示学****要求: “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人物的句子,体会人物形象特点。圈画关键词,在旁边简要作批注。” 2、学生读书作批注。 3、小组交流。 4、展示汇报: (1)对话、神态中体会诚心诚意(张飞与刘备的对话) 相机出示: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1)你是从刘备和张飞的对话中体会刘备的诚意的,很好!—(看学生把感悟点落在哪里) (2)指导“嚷” (3)指导“捆” 师:张飞把诸葛亮当作了东西,用“捆”字可看出对诸葛亮的无礼。 (3)引导:刘备怎么说? a你们知道刘备和张飞是什么关系吗?(学生介绍“桃园三结义”故事,教师评:你了解的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