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8
文档名称:

2024年《木兰诗》教案集合15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81KB   页数:9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4年《木兰诗》教案集合15篇.docx

上传人:mama1 2024/5/23 文件大小:8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4年《木兰诗》教案集合15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4年《木兰诗》教案集合15篇 】是由【mama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4年《木兰诗》教案集合15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4年《木兰诗》教案集合15篇《木兰诗》教案1 学****目标: 1、积累《木兰诗》中重点字词 2、赏析诗中的木兰形象 课前学****选择诗的片段,与同伴进行课本剧表演 课堂学****第一块: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1导入:播放电影《花木兰》片断观看 2组织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评价;全班齐读。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齐读。 3看页下注释,理解大意,准备质疑。阅读、思考、讨论 4组织交流、评价(强调古今有差异的词语)交流、互评 第二块:设计情境,精读课文内容 1问题情境:在我们的印象中,中国古代的女子似乎是足不出户的。而木兰却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你认为这可信吗?为什么? 阅读思考 2组织交流、评价交流、互评 3电影中拍了很多战争的场面,而诗中只是精练的三句。你觉得在这首诗中战争的场面应该详写还是略写,为什么?(提示分析这首诗中花木兰的形象) 小组合作讨论 4组织交流、评价交流、互评 第三块:语文活动:课本剧《木兰诗》片段 1小组合作,选取《木兰诗》片段,分角色表演。按小组的顺序,分别到讲台前表演。 2组织交流、评价交流、互评 课后学****同伴竞赛:看谁背诵《木兰诗》又准确又迅速。《木兰诗》教案2 ,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木兰诗》详略得当的写法。 ,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表现方法。 ,掌握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 。 。 、对偶句、复沓句、顶真句等句式特点,当堂背下来。 ,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理清故事的基本脉络。 ,以补充诗歌留下的空白。 :2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巾帼不让须眉”这句古语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好女子,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她的事迹被老百姓编成民歌广为传唱。她的名字叫花木兰。现在我们就从这首流传于世的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来感受一下“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吧! 1.《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qian)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这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有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乐府双璧另一:《孔雀东南飞》)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南北朝,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而为诗体。其中既有文人诗歌,又有民间歌诗,亦即凡是合过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统称为“乐府”。 2.《木兰诗》产生的时代,当在西魏。那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终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国”的130多年中,战争尤为频繁。五六世纪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这可能就是《木兰诗》的历史背影。 花木兰是古时河南省虞城县营廓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凯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之。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祠内现存元代立《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和清立《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石碑,详细记载了花木兰的身世、籍贯、业绩及历代修祠情况。近年来,又修复了木兰祠大殿等一大批景点。花木兰祠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 二、整体感知 、三 2.《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北方人民矫健尚武的精神,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纯朴、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不慕名利的优秀品质。 3.《木兰诗》按时间顺序安排故事情节的。 开头两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 第三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 ★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d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 第四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刁斗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互文),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第五段,写木兰还朝辞官。 “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 第六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 第七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第3、第4、第6段,即对木兰的从军缘由、恋别、辞官和还家都写得比较详细。这是因为作者紧扣住“木兰是女郎”的身分特征和性格特征去精心剪裁安排详略的。凡有助于突出这一特征,更好的表现主题的,则铺写不厌其烦,反之则惜墨如金。如对历时十年的战斗生涯(第4段),仅有“万里赴戎机”以下六句,还有出征前的准备(第3段开头四句)也写得比较简略,详略搭配得当,正是为塑造木兰这一巾帼英雄形象服务的,为全诗主题服务的,也是这首诗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三、课堂小结 (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的两个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相称的排列在一起,表达相似、相反或相关的意思,这种修辞方法叫对偶。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列举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并作比较 ——例: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红娘子,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等。刘胡兰、秋瑾。 中国古代著名女子研究(要做名女人,从正道上讲,须合于立德、立功、立字三标准。班昭、孟光是为以立德闻名;花木兰、梁红玉是为以立功出名;李清照、朱淑贞是以立字闻世。) : 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 假如“我”就是木兰姑娘(请发挥合理的想像),说说自己的战斗生活。 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木兰诗》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木兰形象;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互文、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的表现作用。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趣味引读 1、播放豫曲《谁说女子不如男》导入,同学们,大家知道这熟悉的戏曲里是谁的唱段?(生:花木兰)对,花木兰。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最早却来源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这首《木兰诗》: 2、解题:《木兰诗》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 二、诗歌诵读,疏通文意 (一)诗歌诵读: 1、播放录音,明确听读的要求: ①.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把握在预****中遇到的字词障碍。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随时用笔圈点勾画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和重点字词。) ②注意把握诗文的感情基调。 2、学生自由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 (二)疏通文意: 1、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帖”同“贴”读作(tie) 出门看火伴:“火”同“伙”读作(huo) 2、古今异义字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意是只(副词);今意是但是,可是(转折连词)出郭相扶将郭:古意是外城;今意是仅用作姓氏 双兔傍地走走:古意是跑;今意是行走 3、一词多义 东市买骏马集:市(名词) 愿为市鞍马:买(动词) 4、词类活用 愿为市鞍马市:买名词用如动词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战马动词用如名词 策勋十二转策:记下名词用如动词 5、数词运用 军书十二卷壮士十年归策勋十二转同行十二年 (注意:这些数词均不表示具体数目,即表示虚数,言其多。) 三、整体感悟 1、诗歌诵读: 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②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2、整体感悟: 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3、解释词语和翻译句子:见课文。 (补充:对偶、互文、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含义。) 4、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3段)替父从军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段)数年征战历尽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