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1
文档名称:

2024年《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通用15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61KB   页数:8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4年《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通用15篇).docx

上传人:hh思密达 2024/5/24 文件大小:6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4年《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通用15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4年《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是由【hh思密达】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4年《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通用15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4年《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通用15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1 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情的能力。 使学生感受到这一神奇的溶洞。激发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体会写作特点,培养有条理观察事物的能力。 投影仪。 情景探索法。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读第一段 1、揭题 上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桂林山水,领略了桂林的美。今天,我们学****老作家、老教育家叶圣陶爷爷的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释题。“记”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 1、激趣: 听说,双龙洞的景色非常奇特,我也真想去游览一番,你们想去吗?要想去,事先要对双龙洞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赶快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遇到生字更要多读几遍。快读吧。 2、自由读课文。 3、检查学****字词和课文的情况。 三、理清顺序 看,这是什么?(出示小红旗小黄帽)谁用的?说起导游这个职业,可真好,天南海北,游山玩水。现在,有一个当导游的机会,你们想不想当?想当的都来当吧,现在,你们都是导游,就我一个游客。(让一个女生起立)导游小姐,你怎么安排我今天的旅游路线?教你一个方法,可以画一张游览示意图。怎么画?细细读课文,借助课文中地点转换的语句来画。例如:四人小组合作制作一张。一组板演。导游小姐,你怎么安排我今天的旅游路线?你这个导游当得真好,这个旅游帽作为奖品奖给你。 四、学****第二段 1、刚才就我一个游客太冷清了,你们还是陪伴我一起来当游客吧。现在让我们从金华出发到双龙洞去,请你注意欣赏沿途景物。(出示相机)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你们也带了吗?下面请同学们当摄影师,把路上的美景拍摄下来,并且配上解说词。(出示一张照片做例子)拍镜头时,要拍一个你最喜欢的景物,配解说词时,要使用文章的句子。要完成这件工作,先要好好地朗读2~3段。 2、学生自由朗读2~3段。 3、讨论: ⑴你拍了什么镜头?为什么拍了这了这个镜头?随学生出示图,补充介绍:映山红花色众多,有紫红、红、桃红、粉红、橙、金黄、雪青、纯白等颜色。 ⑵还有谁也拍了这个镜头,你们愿不愿意来一次配解说词的比赛。 ⑶猜一猜,油桐开的花是什么颜色的?出示图。 ⑷出示实物,新绿。 4、看到大家拍了这么多的镜头,我也憋不住了,我让你们看看我拍的镜头,不过,我有一个问题。(出示问题: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与双龙洞有什么关系?)播放录象,看完后讨论。指导朗读。 5、一路上,有山有水,景色美丽,请你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景色。比如,叶圣陶爷爷就用了一个词——明艳,你用什么词? 6、景色美,文章美,我们来把它背下来,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话背给同桌听。 五、课堂总结 这堂课,我们游了路上,又游了洞口和外洞,玩得开心吗?今天回去,把你的见闻告诉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二、学****第一段 1、抽学生读本段。 2、思考: ⑴叶圣陶爷爷在去双龙洞的路上看见了什么?(请用:“”画出来)。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去描写? ⑵“明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会“眼前一片明艳”? ⑶溪水为什么会变换调子?这里写溪水实际上是写什么?这溪水是从哪里流出来的? 3、有感情地朗读本段,感受作者是什么心情。 4、读完本段你眼前有什么景物,请你说出来,你是怎样的心情。(让学生产生想象) 5、总结学****方法。同学们刚才我们是怎样学****这段文字的。 三、学****第二段 1、学生自学本段。同学们我们运用学****第一段的方法学****本段。请同学们随着叶圣陶爷爷继续向前游。 2、学生自由朗读学****课文。 3、质疑问难。 4、老师提问: ⑴你来到了双龙洞看见了什么样的景观?你有怎样的感受? ⑵泉水的位置在哪里? 5、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本段。想象作者描写的外洞是什么样子的。 四、学****第四段 1、学****方法同上1~3步。 2、老师提问: ⑴我们与叶圣陶爷爷游到外洞,必须干什么?(生:坐船) ⑵叶圣陶爷爷给我们介绍的小船是什么样的呢?叶圣陶爷爷是怎样乘船的呢? ⑶这小船是顺水而行,还是逆流而上? 3、我们也来感受在船上进洞的感觉。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 4、老师题问:“挤压”是什么意思?叶圣陶爷爷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你有怎样的感觉?(要学生产生想象。) 五、学****第五段。 1、学生自学方法同上。 2、老师题问: 坐船进入内洞,内洞是什么样子的?当工人提着汽油灯看到了什么? 3、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洞中石钟乳和石笋的形状。 4、读完以后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要学生产生想象。) 5、老师题问: 现在你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吗? 六、齐读第六段 七、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文。 2、思考: 读完本课你有何收获或感受? 八、布置作业 根据课文所描写的场景,你选择一处产生想象,写出百字以上的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2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学会其中9个。理解“盘曲而上”、“映山红”、“明艳”、“突兀森郁”、“气势”、“余外”、“蜿蜒”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华洞的奇特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美河山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分清课文主次的阅读能力,学****本课抓住事物特点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4、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当你置身于大自然的山水之间一定会对它的神奇秀丽发出赞叹,一定想把你的感受告诉别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游记,这就是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二、展示资料,了解双龙洞 同学们,你对双龙洞了解多少?请你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 三、检查预****学****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让学生认读、识记: 重点强调"渐"字的读音,“蜒”字的写法。 2、同桌互读,互相指正。 四、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作者游览了哪几个主要景点?除此之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2、试着画一画作者的游览路线图。 五、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着重理解下列内容 1、不了解的事物: 映山红、油桐、石钟乳、石笋。 2、不理解的词、句: 突兀森郁、盘曲而上、蜿蜒、颜色各异、或浓或淡、新绿。“十来进房子”有多大? 六、通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 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和文中描写的主要景点。 二、以自主学****和小组合作学****相结合的形式,学****课文的重点部分 你最想了解哪个景点?选择其一,进行小组合作学****教师提供自学提示: 1、这个景点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2、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3、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感受吗? 三、汇报自学情况 (“孔隙”部分) 1、“孔隙”的特点是“窄、矮、险”。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来: ⑴对小船大小的描写。(读有关句子。) ⑵对进洞方式的描写。(读有关句子。) ⑶对自己感受的描写。(读有关句子。) 学生互相补充,各抒己见。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作者通过“孔隙”的经过。 师:下面我们就通过朗读来体现“孔隙”的特点和作者的感受。 3、学生继续就这一部分进行朗读汇报,互相评论: 教师重点指导以下两组句子的朗读: ⑴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⑵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强调作者的感受,突出孔隙的特点。 4、让学生随着多媒体课件复述作者通过“孔隙”的经过。 5、继续汇报另外两个景点的学****情况。 6、以“争当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随着多媒体课件讲述作者游览“外洞-孔隙-内洞”的经过。 四、学****其他部分 师:本文作者除了写“外洞、孔隙、内洞”三个主要景点外,还写了哪些内容呢? 教师播放录象:一幅春光烂漫的沿途春景图。随着《春之声》优美音乐的响起,画面在缓缓地移动:“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或浓或淡的新绿”跃然于屏幕之上。这时,音乐声停,清脆悦耳的泉水声渐渐清晰,“时而缓,时而急,时时变换调子。”一条清澈的溪流映入人们的视野。镜头寻声而去,寻找源头,最后,画面停留在双龙洞口。(暗示了本文的另一条线索-泉水的来路) 师:同学们,这是课文哪部分内容?(途中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