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1
文档名称:

2024年《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案(精选16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51KB   页数:6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4年《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案(精选16篇).docx

上传人:mama 2024/5/24 文件大小: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4年《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案(精选16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4年《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案(精选16篇) 】是由【mam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4年《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案(精选16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4年《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案(精选16篇)《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 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 学生: 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课文。 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揭题、解题(2分钟) 1、揭题,读题。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2、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之”的意思。 3、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3分钟)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4、理解诗意(15分钟) 1)、学生自学古诗(5分钟)自学要求:以学****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10分钟) 3)学生自愿或学****小组推荐同2学讲解古诗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5、体会诗境(6分钟)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4、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6、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7、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8、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9、借助诗境,训练说写(14分钟) 1)、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要演戏,先要有脚本,请同学们以学****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为这段情景的表演,写一个脚本,脚本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们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10、学****小组合作撰写脚本。 11、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 12、根据表演效果,重新修改脚本。 13、布置作业(1分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完成下面的作业: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古诗三首》都写到了春天,说说三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3)、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惯。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三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课文。 教师: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古诗,导入新课 1、你们学过李白的那些诗歌呢?比比看,哪个小朋友背得最多最好? 2、今天,我们要学****一首李白的诗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看到题目,你想提什么问? 生:黄鹤楼在那里? 生:烟花三月是什么时候? 生:碧空会有尽头吗? …… 3、师:很好,今天我们一边欣赏,一边解决这些问题。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读诗,把字音读正确。 2、检查读,赛读。 3、学生交流读后感悟。 4、自由读全诗,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三、自主感悟,探究诗意 1、导语。 2、个性化阅读,感悟诗意。 3、合作交流,加深理解。 4、总结: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的地方,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具有诗意和浪漫色彩。 四、读中品析,再现意境 1、过渡。 2、学生读诗,渗透学法。 3、利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体会送别情。 4、看课文插图,表演体验送别情。 5、解决疑难。 (1)、故人:老朋友。 (2)、西辞:告别后向东而去(扬州) (3)、烟花三月:春天烟笼春花。绚丽无比。 (4)、孤帆远影:一片孤帆消失在远方。 碧空尽:在天边消失了。 惟见:只见。 天际流:天边流。 (5)、抽生理解诗意。 6、小结:正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好朋友一去,不知何时才能相见!让我们一起来读! 五、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1)过渡:真正了解了诗歌以后,就要把自己当作诗人去读诗,再现诗人依依惜别之情。 2)学生练读全诗,小组赛读。 总结:那么,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李白,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那飞檐凌空的黄鹤楼,一起去送送孟浩然吧。 六、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1、交流送别诗,体会送别情。 2、选择个性化作业 1)画一画:李白和孟浩然送别的场景; 2)演一演:李白和孟浩然送别的情景; 板书: 下 (去) (西) 黄鹤楼————扬州 (东) (湖北省) 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2个生字,理解6个词语的意思。 2、理解句子中字、词的意思。 3、会背诵、默写课文。 4、体会诗人爱友、爱国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解题。 1、本诗写的是谁和谁之间的什么事?介绍孟浩然。 2、解题。(之:到广陵:江苏扬州) 二、范读全诗。 三、自学诗歌。 1、按字、词、句、读、背的顺序学诗。 2、认真读注解,想想诗句的意思。 四、指导朗读,理解诗句的意思。 1、教师范讲第一句。 “故人”、“西辞”什么意思? 连起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学生读第2句。试着说说第2句的意思。 再把1、2两句连起来说一说。这两句写了什么? 小结:这两句写送别之事。 3、学****3、4句。 (1)自读诗句,看注解,试说意思。 (2)指名生说,教师点拨。 小结:这两句写送别之景。 (3)想象:这两句诗写了怎样的情景?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 (4)面对这幅情景,作者会怎样想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5)有感情地朗读。 五、背诵全诗并默写。 六、课堂作业。 《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案篇4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课程丰富的人文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古诗文教学更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文情怀的熏陶和感染。基于以上认识,我确立以“情”为切入点,通过“触景情更深、事世难料情难舍”层层推进的诵读来帮助学生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实现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引导学生诵读是经典诗词教学之根本,诵读是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感知活动,“读”是主线,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读准、读通、读出节奏、读出诗韵、读出诗情,层层递进,显象得意。 教学目标: ,正确书写“陵”字。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背诵古诗。 ,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 。 教学重点: ,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送别》乐曲)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你们想听吗?播放。这是李叔同的《送别》。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因为送别而忧伤落泪,并挥笔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 2、随着乐曲,你能想起自己读过或学过的哪句诗、哪首诗来 3、师:同学们随着乐曲想起的诗都与一个词有关,那就是送别。为什么古代那么多送别诗呢?有知道的么?(环视,等待)好,老师告诉你:古代呀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见难,朋友一旦分别就很难再见面,于是呀,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送行表达深情厚谊就成了当时一种****俗!这种诗就被称为送别诗。当时的送别诗就喝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今天我们再学****一首送别诗里的***之作,它就是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二、解题 师:自己再轻声读读课题,看看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送别的内容? 生:送别的地方是黄鹤楼,要去的目的地是广陵,送的友人是孟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