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4
文档名称:

2024年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集锦15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56KB   页数:7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4年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集锦15篇.docx

上传人:wawa 2024/5/24 文件大小: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4年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集锦15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4年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集锦15篇 】是由【waw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4年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集锦15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4年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集锦15篇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时间:2023-05-2010:57:15教学资源投诉投稿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推荐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推荐度:三年级数学《练****三》教学设计推荐度:相关推荐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集锦15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13页例2及P116页4-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2、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 5、感受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 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教具准备: 课件、数字卡片、头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迁移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表演吗?(喜欢)今天聪聪、明明要跟我们到影剧院看表演,我们大声地喊他们出来啊! 师:好朋友见面,握握手。(聪聪、明明跟大家握手)如果全班36个同学分别跟聪聪、明明握手,一共要握多少次?为什么?(不管谁先跟谁握手,都是同是两个人) 师:对,这是我们上节课学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数学广角。(板书课题) 师:那我们赶紧进影剧院吧!(课件出示影剧院门口) 二、合作学****探究新知。 1、情景激趣 师:(课件出现密码二字)密码?哎呀!我把密码给忘了,是379?还是739呢?我只记得这个密码是由7、3、9组成的其中一个三位数,同学们,怎么办呢?没密码可进不去啊! 2、合作交流,探讨方法 师:那么7、3、9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呢?请大家拿出数字卡片,小组合作摆一摆,摆的时候注意: ①要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②你用什么方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③比一比哪组最快。 学生活动、汇报。 师:你们找出来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谁愿意那上来给大家介绍他们组的摆法。(可多拿几个不同顺序的,然后让学生说。) 引导学生说:排列的时候,先确定百位上是3,分别交换十位和个位上的数7、9就有两种不同的排法;再确定百位上是9,分别交换十位和个位上的数3、7又有两种不同的排法,最后确定百位上是7,分别交换十位和个位上的数3、9又有两种不同的排法,合起来一共摆出6个不同的三位数,这6个三位数分别是379、397、739、793、973、937,这样按顺序排列,既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师:同学们刚才听了几位同学的方法介绍,你觉得谁的更好些?(比较发现重复、或遗漏或无顺序排列,从而引出按一定顺序排列较好) 学生发言。 3、引导学生小结: 排列时,先确定一个数位上的数,然后交换其他两个数位上的数,各有两种不同的排法,合起来都能组成不同的三位数,这样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4、指导看书质疑 师:请大家打开书本P113页例2,边看书边自己说说书本上是怎么摆的? 学生活动 师:谁看懂书本上的想法,给大家讲一讲。(强调方法) 师:密码到底是哪一个呢?你认为是几?好,那请大家把自己心中的密码大声地喊出来吧!(课件演示密码转动过程) 是:739,猜对的举手,yes!我们可以进去了,向前冲,嘿、嘿、嘿! 三、实践应用,开放练****1、创设情境,完成P113页“做一做” 师:哇!这影剧院真漂亮!同学们赶快找座位坐好。看看第一场表演什么?(西游记)嘿!很熟悉。谁来说说你对“西游记”的认识有多少? 学生发言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那图中的四师徒在干什么?谁来说说。(学生说大意,注意说完整) 师:你觉得××同学说得怎样?师傅说:“交换位置,再来一张”(课件出示)那交换三个徒弟的位置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师:那请大家在小组里面排一排,照一照,并说说你是怎么排的。 小组活动 小结:引导学生说出先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再交换两个人的位置,各有两种排法,合起来一共照出6张不同的照片。 2、完成P116页第5题 师:“西游记”好看吗?下一场表演什么呢?(课件出示小红帽)这个故事你们听过吗?好,谁上来给大家讲讲。 学生上台讲故事。 师:××同学讲故事真好听,你们有留意到屏幕出现故事中的哪些人物呢?(小红帽,猎人,大灰狼)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这时,扮演过猎人的小朋友说:“该让我演大灰狼了吧?”你知道他想干什么?(想变换角色,他不想演猎人,想演大灰狼了。)他们的角色还可以怎么变化?你们能帮助他们排一排吗? 学生活动 师:哪组愿意上台演一演。 学生上台表演。 师:刚才表演的同学真棒,一下子就把6种不同的角色变化都找出来了。 3、完成书本P116页第4题。 师:表演结束了,老师觉得有点饿,这样的天气去吃点什么好呢?你们想吃什么? 学生发言 师:你们的介绍也不错,不过天气越来越冷,我想吃点辣的来暖暖身子,你们怕辣吗?哦!有的怕辣,有的不怕辣,那不、怕、辣这三个字共有几种不同的排法呢?请大家用练****本排一排,再读一读看一共有几种读法。 学生活动,学生汇报。 师:不怕辣的同学,放学后可以建议你的父母去吃一顿麻辣火锅。 四、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师:在回来的路上聪聪、明明要考一考我们。我们看题目。(课件出示题目)请拿出数字卡片动手摆一摆,要注意可以随意摆放的,看一共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三位数。 师:谁来说说你找出几种不同的三位数。 学生活动、汇报,师板书。 五、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师:你觉得自己、同学和老师表现得怎样? 六、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 379397 739793 937973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2 《平均数》是人教版课标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我在教学这节课时,刚好看到《小学教学》杂志上刊登了“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的关于《平均数》一课的课堂实录与报告,我非常兴奋,并尝试运用张老师的思路上了这节课,效果非常好。因此,今天的说课,我就选择了这节内容来和大家交流。 我直接从教学过程说起,并顺便结合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来阐述我的教学方法和其蕴含的教学思想,以及所达到的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师:你们喜欢打篮球吗?老师很喜欢篮球,这不,昨天下午还与五年级的几个学生玩了一次“1分钟投篮挑战赛”。怎么样,想不想了解现场的比赛情况? 1、出示李强3次投篮的成绩:5个、5个、5个。 问:可以用哪个数表示小强一分钟投篮的水平? 2、出示万林3次投篮的成绩:3个、5个、4个。 问:可以用哪个数表示小林一分钟的投篮水平?为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多媒体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 3、出示王鹏3次投篮的成绩;3个、7个、2个。 问:可以用哪个数表示王鹏一分钟投篮的水平?还可以怎么求出这个数来? 4、讨论思考:“4”是3、7、2这三个数的平均数,它能代表王鹏第一次投中的个数吗?能代表第二次的吗?能代表第三次的吗?它究竟代表什么? 这里,我把李强的成绩设定为3个“5”,让学生很自然地想到用“5”表示小强一分钟的投篮水平,然后让第二个出场的万林设出3个不一样的成绩,制造认识冲突,引发学生想出“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想法,并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给学生比较直观的表象,强化学生的认知。最后再给出一组不同的数据,巩固“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想法,并追问“还可以怎么想”,逼学生想出求平均数一般方法来,即“先合并再均分”,并板书在黑板上。 完成板书后,教师适时进行点评总结,告诉学生:“这种通过‘移多补少’或‘先合并再均分’得到的同样多的这个数,就叫做原来几个数的平均数。”并连续几个追问:“4”能代表王鹏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投中的`个数吗?它究竟代表什么?最终,让学生体会到,平均数不能代表其中的每一个数据,它只是表示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板书)。 至此,在直观演示、板书算式、连续追问,课前设定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已经基本达成。 二、深化理解,建构新知 1、三个学生完成比赛后,该老师出场了,我故意卖个关子说: 正式比赛时,老师要求投4次,他们同意了,下面是我前三次投中的结果。(多媒体展示)4个、6个、5个。猜一猜,老师投了第4个后,结果会怎么样呢? 2、在学生多次猜测后,老师出示第4次投篮成绩:1个,然后问: 请估计一下老师最后的平均成绩是几个?你为什么不估计为6个或1个? 3、试想一下,如果老师最后一次投5个、投9个的话,平均成绩会是多少?可以动手算一算。 4、多媒体出示3个统计图:问: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明白“每一个数据的变化都会牵动平均数发生变化,但不管怎么变化,平均数总是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板书)。当然,学生还可能有其它的发现,那自然美不胜收了? 三、综合运用、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每学一点新知识,我们都应该安排一些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新知识去尝试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目的。我设计的练****以下几项: 1、三张纸条:7cm、12cm、8cm,老师估计它们的平均长度是10cm,大家认为对吗? 2、以姚明为首的中国男子篮球队队员。老师从网上查到这么一则数据,中国男子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200厘米。这是不是说,篮球队每个队员的身高都是200厘米? 3、《xxxx年世界卫生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男性的平均寿命大约是71岁。30年前,也就在张老师出生那会儿,中国男性的平均寿命大约只有68岁。你发现了什么?可有位老爷爷今年70了,他看到这则消息后不但不高兴,还很难过,这是为什么?你怎样来劝劝他? 4、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了平均数?它们各代表什么?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还要运用到生活当中去,我设计的这几个问题,旨在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思考、进而解决生活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而且我们学****的数学是生动的,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