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9
文档名称:

2024年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docx

格式:docx   大小:49KB   页数:5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4年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aba 2024/5/24 文件大小: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4年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4年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是由【bab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4年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4年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活动中去。 二、目的要求: 1、引导学生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做一个文明有教养的人;知道残疾人的困难,感受残疾人身残志不残的可贵品质,从而能尊重残疾人,积极主动帮助他们;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引导学生明白参加集体活动、热心为集体服务是热爱集体的表现,做到主动为集体做好好事,感受到只有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发挥各自作用,集体才能得到不断发展和进步。 2、了解农业的相关知识,知道是劳动者创造了农业文明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辉煌业绩,体验简单的农业劳动,形成尊重劳动者的正确态度。 3、知道交通工具的作用,真切感受它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方便;选择中知道几种常用的交通工具的特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顺利到达目的地;了解从古到今我国交通运输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的巨大变化,感受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激发学生对祖国及家乡的热爱;学会编制小报;认识通信的迅猛发展。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2、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3、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惯。 难点:学生的眼光拓展到现代农业生产,使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得到升华,提高相应的生活能力,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进度安排: 第1、2周:课题人们在土地上耕耘 第3、4周:课题在希望的田野上 第5、6周:课题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第7、8周:课题通信技术与我们的生活 第9周:课题路在脚下延伸 第10、11周:课题多姿多彩的传媒世界 第12、13周:课题生活中的交通与安全 第14、15周:课题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 第16、17周:课题地震灾害中的英雄少年 第18周:走进健康文明的生活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2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会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活动中去。 本校三年级共三个班级。各班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都比较强,大部分都积极向上,勤奋刻苦,能够互相帮助,互相探讨问题,勤于思考,勇于发言,都能听从老师指导,遵守学校纪律,遵守课堂常规,有了错误能虚心接受,积极改正。 二、教材分析 浙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共设计了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主题所涉及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来自社会的爱)。 这四个单元教育主题是:第一单元话说社区;第二单元;生我养我的地方;第三单元; 东西南北中;第四单元;人类共同的家园。 三、教学目标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四、教学措施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掌握必备的知识,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 ,重视创设良好的学****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五、教学进度 第一、“家” 第二单元生我养我的地方 第八周3、家乡特产知多少 第九周4、了不起,家乡人 第三单元东西南北中 第十周1、我国的行政区 第十一周2、长江长城,黄山黄河 第十二周3、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第四单元人类共同的家园 第十三周1、我们的地球 第十四周2、世界真奇妙 第十五周3、我们这样生活 第十六周复****总结 第十七、八周复****考试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3 一、学情分析 五(1)班共有学生43人,其中男生23人,女生20人。高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活动中去。 二、指导思想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三、教材的主要特征 《品德与社会》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品德与社会》应该加强认识社会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要为学生呈现出具体的、生活化和情境化的知识,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要注意教科书编写的儿童化。本册教材编写追求的基本理念是: 1、道德教育存在于儿童的全部生活中,让道德培养回归生活。 2、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促进学生在发展中生活。 3、选取有教育意义的教育内容,引导学生生活。 4、追求情感、态度、行为****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 5、体现课程标准的综合性、社会性、生活性,倡导自主的体验学****探究性学****和问题解决式学****四、教学目标 本册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五、教学措施 1、提高四个意识:目标意识,主体意识,情感意识,诊断意识 2、做到四个尊重: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 3、实现四个转变:由过去的灌输向积极地引导转变;由问题的主考官向积极启发转变;由课堂的主宰者向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合作伙伴、朋友转变;由道德行为的评判者向辅导者转变。 4、体现四个互动:师生信息互动;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现实的互动;学****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互动;儿童个体的独立学****与儿童间合作的互动。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4 一、新课程标准要求 1、《品德与社会》的内容标准由6个主题构成,即:我在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的家乡(社区)、我是中国人、走近世界。这种主题式框架是各国设计综合课时常采用的,也被称为“同心圆扩大”的框架。 2、将学****内容和学****活动融为一体。多样的教学活动,既将学生的经验作为学****的基础,同时也将形成新的经验作为学****的目标。 3、按照综合主题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为体现课程的综合性,有机整合各门课程内容的构建思路,内容标准的各部分和各条均不是按照学科体系和知识点呈现的。每一条标准中,都尽可能地体现出知识学****情感态度和行为能力养成融为一体的课程理念。 4、倡导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活动的意义。只有根据具体的学生背景、区域、学校特点和条件,将多种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5、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思想。为了更好地体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内容标准基本上采用了主体表述的方式,并以行为化的表述呈现。 二、教材设计思路 1、以儿童与自我、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展开,每一个人都在与自我、自然和社会的互动中谋求成长和发展,自我、自然和社会在每一个人身上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密不可分的三对关系。其核心是儿童,侧重与儿童发展的课程设计则关注儿童的身心特征,设计出的课程符合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充分贯彻了儿童设计课程的理念。 2、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设计的健康安全地生活,积极愉快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品德与社会是集思品教育、社会教育、生活教育和科学教育于一身的课程,这四种教育需要在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中有明确而具体的反映。健康安全地生活侧重反映了生活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侧重反映了社会教育和品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侧重地反映了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三、教学理念及建议 (一)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