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髓内固定装置及髓内钉的制作方法.docx

格式:docx   大小:23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髓内固定装置及髓内钉的制作方法.docx

上传人:开心果 2024/5/24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髓内固定装置及髓内钉的制作方法.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髓内固定装置及髓内钉的制作方法 】是由【开心果】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髓内固定装置及髓内钉的制作方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髓内固定装置及髓内钉的制作方法专利名称:髓内固定装置及髓内钉的制作方法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髓内固定装置及髓内钉,髓内固定装置包括第一髓内钉本体,第一髓内钉前端及与所述第一髓内钉前端相对的第一髓内钉末端,第一髓内钉沿股骨颈轴向设于股骨颈内;第二髓内钉,设有第二钉髓内本体,第二髓内钉前端及与第二髓内钉前端相对的第二髓内钉末端,第二髓内钉沿股骨体轴向设于股骨体内;锁固装置,设于第一髓内钉末端端部;其中,第一髓内钉本体设有锁定孔以使第二髓内钉自第二髓内钉前端至第二髓内钉末端纵向贯穿所述通孔进入股骨体髓内,并由锁固装置径向固定贯穿第一髓内钉的第二髓内钉的贯穿部。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髓内钉只能沿第二髓内钉纵向滑动产生纵向加压效果,避免应力集中、遮挡,最大限度减少髋内翻、头切割,退出等并发症的发生。【专利说明】髓内固定装置及髓内钉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髓内固定装置及髓内钉,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股骨近端骨折的髓内固定装置及髓内钉。【背景技术】[0002]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在逐步升高,利用髓内固定装置治疗粗隆间的骨折,是目前的一种趋势。现有的股骨近端的固定装置,主要由安装于股骨体内的主钉以及安装于股骨颈内的副钉所组成。其中,主钉上需开设有沿股骨颈轴向的通孔,通孔因符合股骨近端的结构而为斜向,副钉便从该斜向通孔内贯穿进入以完成装置的安装。然而,前述的现有方案,存在有因主钉的斜向通孔而使副钉因自身重力产生不同方向分力进而切割骨骼的状况;同时,副钉为便于安装其前端大多设计成螺钉状且副钉整体直径较小而进一步加剧了切割的风险,因此,发生髋内翻、头切割等并发症仍时有发生。如何能在骨质疏松缺乏对内固定主钉有效、可靠的支撑、粗隆部不稳定骨折前提下提出固定可靠的设计实为当务之急。【实用新型内容】[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于股骨近端的髓内固定装置,包括:第一髓内钉,设有第一髓内钉本体,第一髓内钉前端及与所述第一髓内钉前端相对的第一髓内钉末端,所述第一髓内钉沿股骨颈轴向设于股骨颈内;第二髓内钉,设有第二钉髓内本体,第二髓内钉前端及与所述第二髓内钉前端相对的第二髓内钉末端,所述第二髓内钉沿股骨体轴向设于股骨体内;以及锁固装置,设于所述第一髓内钉末端端部;[0004]其中,所述第一髓内钉本体设有纵向锁定孔以使所述第二髓内钉自第二髓内钉前端至第二髓内钉末端纵向贯穿所述纵向锁定孔进入股骨体内,并由所述锁固装置径向固定贯穿所述第一髓内钉的第二髓内钉的贯穿部。[000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髓内钉前端的端部为表面光滑的类球形结构。[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髓内钉末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二髓内钉的轴向平行。[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髓内钉末端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髓内钉前端的横截面积。[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髓内钉本体包括第一柱体,第二柱体及衔接部连接形成,所述第一柱体自衔接部前端至所述第一髓内钉前端,所述第二柱体自衔接部后端至所述第一髓内钉末端;其中,所述第二柱体及衔接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柱体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柱体设于股骨头部至股骨颈内,所述衔接部及所述第二柱体设于股骨颈基底至股骨粗隆内。[000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髓内钉本体径向还设有至少一通孔以使锁钉贯穿所述通孔。[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纵向锁定孔横截面及所述第二髓内钉末端横截面均为非圆形并相互匹配。[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纵向锁定孔横截面及所述第二髓内钉末端横截均为椭圆形。[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纵向锁定孔包括上锁定孔及相对下锁定孔,所述上锁钉孔凹陷于所述第一髓内钉本体内,所述凹陷形成限位部;同时,所述第二髓内钉末端还设有卡固部,所述卡固部可与所述限位部相抵固以限定所述第二髓内钉的贯穿部不滑脱。[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髓内钉前端的端部为表面光滑的类球形结构,前端侧壁均匀设有4个及以上的翼槽。[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髓内钉本体径向还设有至少一通孔以使锁钉贯穿所述通孔。[001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提供一种设于股骨近端的髓内钉,包括钉本体,前端及与所述前端相对的末端,所述髓内钉沿股骨颈轴向设于股骨颈内;锁固装置,设于所述末端端部;其中,所述钉本体设有纵向锁定孔以使适用于股骨体的髓内固定件纵向贯穿所述纵向锁定孔进入股骨体内,并由所述锁固装置径向固定贯穿所述髓内钉的髓内固定件贯穿部。[00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髓内钉前端的端部为表面光滑的类球形结构。[00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末端的端面与股骨体轴向平行。[00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末端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髓内钉前端的横截面积。[00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钉本体包括第一柱体,第二柱体及衔接部连接形成,所述第一柱体自衔接部前端至所述髓内钉前端,所述第二柱体自衔接部后端至所述髓内钉末端;其中,所述第二柱体及衔接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柱体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柱体设于股骨头部至股骨颈内,所述衔接部及所述第二柱体设于股骨颈基底至股骨粗隆内。[00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述钉本体径向还设有至少一径向通孔以使锁钉贯穿所述径向通孔。[00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00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纵向锁定孔横截面为非圆形。[00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纵向锁定孔横截面为椭圆形。[00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述纵向锁钉孔包括上锁定孔及相对下锁定孔,所述上锁定孔凹陷于所述钉本体内,所述凹陷形成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以抵固髓内固定件贯穿部不滑脱。[002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0027],增加稳定性。[0028],股骨颈直径增大也增加受力面积。[0029],实现多点、立体的支撑。[0030],减低了股骨颈髓内钉以股骨体髓内钉为轴而旋转的可能。【附图说明】[0031]图1为本实用新型髓内固定装置的剖面图。[0032]图2为本实用新型髓内固定装置的侧视图。[0033]图3为本实用新型髓内固定装置的主视图。[0034]图4为本实用新型髓内固定装置的俯视图。[0035]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髓内钉的剖面图。[0036]图6A、6B为本实用新型锁固装置的结构图。[0037]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髓内钉的侧视图。[0038]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髓内钉的俯视图。[0039]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髓内钉的主视图。[0040]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髓内钉的侧视图。[0041]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髓内钉的剖视图。[0042]图12A与图12B为本实用新型卡固螺母的结构图。[0043]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髓内钉的主视图。[0044]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0045]1-第一髓内钉2-第二髓内钉3-锁固装置[0046]4-锁钉5-锁钉10-第一髓内钉前端[0047]11-第一髓内钉本体12-第一髓内钉末端13-纵向锁定孔[0048]20-第二髓内钉前端21-第二髓内钉本体22-第二髓内钉末端[0049]130-上锁定孔131-下锁定孔30-锁固螺母[0050]31-锁固螺母孔110-第一柱体111-衔接部[0051]112-第二柱体14-通孔220-棱状凸起[0052]23-径向通孔200-第一髓内钉前端端部201-翼槽[0053]60-卡固螺母61-卡固螺母孔【具体实施方式】[0054]为了使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更加详尽与完备,可参照附图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下述各种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组件。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此外,附图仅仅用于示意性地加以说明,并未依照其原尺寸进行绘制。[0055]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各个方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0056]如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髓内固定装置的剖面图、侧视图、主视图以及俯视图,本实用新型的髓内固定装置应用于人体股骨近端的骨折部位,其由第一髓内钉1、第二髓内钉2以及锁固装置3为主要元件所组成。[0057]由图1至图4所示,第一髓内钉I,包括柱状的第一髓内钉本体11,第一髓内钉前端10及与第一髓内钉前端10相对的第一髓内钉末端12,第一髓内钉I的作用是沿股骨颈的轴向自第一髓内钉前端10至第一髓内钉末端12安装在股骨颈的髓内。[0058]第二髓内钉2,包括第二钉髓内本体21,第二髓内钉前端20及与第二髓内钉前端20相对的第二髓内钉末端22,第二髓内钉2的作用是沿股骨体的轴向自第二髓内钉前端至第二髓内钉末端安装在股骨体内;[0059]第一髓内钉I和第二髓内钉2呈交叉状安装,并由通过设置在第一髓内钉末端12端部内的锁固装置3完成装置的固定;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髓内钉的剖面图,图6A与图6B为本实用新型锁固装置的结构图,如图5与图6A、图6B所示,优选的,锁固装置3可由锁固螺母30以及设置在第一髓内钉末端12内的锁固孔31所组成,然本实用新型不加以限定,锁固装置3亦可是其他用于固定的装置。[0060]由图2和图3所示,第一髓内钉本体11上设有沿着股骨体轴向贯通的纵向锁定孔13,第二髓内钉2自第二髓内钉前端20至第二髓内钉末端21沿纵向锁定孔13安装进入股骨体内,如图1所示,并由前述的锁固装置3在沿第二髓内钉2径向的位置固定贯穿所述第一髓内钉I的贯穿部,即部分第二髓内钉本体。[0061]利用纵向锁定孔13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在装置安装固定完毕的状态下,第一髓内钉I仅能根据纵向锁定孔13沿第二髓内钉2轴向上下移动,施加于股骨近端髓内纵向向下的压力,无其他分力产生,从而稳定了整个股骨近端髓内的受力状态,避免了骨骼收到其他应力而被切割。[0062]同时,如不利用锁固装置3加以固定第一髓内钉I及第二髓内钉2,第一髓内钉I可沿着第二髓内钉2的轴向上下滑动,增加骨折端接触刺激,消除了向外移动不利因素,更有利骨折愈合。[0063]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第一髓内钉前端10的端部被设置成表面光滑的类球形结构,即可以是球形抑或是椭圆球形等光滑的形状,以使前端不会切割,进一步的保护了骨骼。[0064]进一步的,如图1、图2以及图5所示,第一髓内钉末端12的端面被设置成与第二髓内钉的轴向平行,以此更有利于安装与第二髓内钉径向垂直的锁固装置3,并使装置安装后的不会凸起于股骨近端表面。[0065]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髓内钉的主视图,如图所示,第一髓内钉末端12的横截面积被设置成大于所述第一髓内钉前端10的横截面积,即第一髓内钉I可以是从其前端至末端横截面逐渐的变大的顶部光滑的椎体,或是瓶体、以及由多节柱体一体或拼接形成的形状,此设计的目的是在于合理匹配股骨头部至股骨粗隆之间的结构,以提升第一髓内钉I的整体支撑效果。[0066]结合图1至图5,图7与图8所示,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优选了第一髓内钉本体11是两节柱体所构成,具体的,为两节圆或椭圆柱体,如图所示,包括了第一柱体110,第二柱体112及衔接部111,衔接部111为一横截面由细到粗的环状结构,第一柱体110自衔接部111的前端至第一髓内钉前端1,第二柱体112自衔接部111的末端至第一髓内钉末端12。[0067]第二柱体112及衔接部111的横截面积均大于所述第一柱体110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柱体110—般设于股骨头部至股骨颈的位置范围内,衔接部111及第二柱体112则设于股骨颈基底至股骨粗隆的位置范围内。其中,第一髓内钉前端10的直径以及第一柱体110的直径较现有的股骨颈髓内钉需提升20%至40%,通过对第一髓内钉前端10以及第一柱体110的直径增粗,可使第一髓内钉I进一步增加负重载荷,减少疏松骨组织的局部压强,降低切割Ii内翻的发生。[0068]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髓内钉的俯视图,如图所示,进一步的,沿第一髓内钉本体11径向还设有至少一通孔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