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20、李百药大难不死有后福.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李百药大难不死有后福.doc

上传人:840122949 2018/1/19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李百药大难不死有后福.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李百药:大难不死有后福
(代表作)咏蝉
清心自饮露,哀响乍吟风。
未上华冠侧,先惊翳叶中。
李百药,字重规,河北定州安平人。李百药小时候特可怜,体弱多病,还好出身名门,不担心没钱请医生;要是家里穷点的话,估计得像那个靠老婆每天抓几只活虫来疗伤的"新市民"兄弟一样惨。祖母赵氏夫人心疼孙子,特意给孙子取"百药"为名,期望这样能给这位小朋友带来好运;不过看起来效果显然不太好,长大后的李百药仍然是个"药"罐子,依然是大病三六九、小病天天有。
不过还好,李百药是个神童。他老爸李德林也曾经是著名的神童,几岁的时候,德林读了十多天左思的《蜀都赋》就能背诵,记忆力相当惊人。当地人听说后,纷纷跑到他家里来看稀奇,还好李德林不像卫玠那么骄气,不然也要被"看杀",这样就不会有李小神童的诞生了。李百药七岁的时候就能写诗作文,有一天,他父亲请了陆乂、马元熙等数十名学识渊博的学者们在家里喝酒。文人在一起嘛,总免不了要酸一把,大家一起谈起了著名的海派作家徐陵的作品,说到"既取成周之禾,将刈琅琊之稻","取成周之禾"是老奸巨猾的郑庄公干的好事,这个地球人都知道;可是这"刈琅琊之稻"的典故出自何书呢?没有人知道。这时李百药站出来了,他说:"《左传》里说‘鄅人藉稻',杜预解释道:‘鄅国在琅琊开阳县。'这就是典故的出处了。"一座十几个大学问家都大跌眼镜,如此神童,不能小觑啊。
李神童在隋文帝时就当上了太子舍人,晋王杨广(后来的隋炀帝)镇守扬州,听说他的名气后,重金聘请他来给自己当幕僚,可是小李不肯给面子。隋炀帝恼羞成怒,一即位,立马把他贬到桂林做司马。李百药一家行至太湖,遇到了做无本生意的山大王,银子钱被抢一空不说,还要取他全家性命。李百药的儿子李安期跪求代父赴死,山大王一感动,居然把他一家子都无罪开释了。看来这啸聚山林的好汉们还是颇讲究"盗亦有道"的,如果遇到的是重庆那个不肯认亲爹娘的女博士,估计毫不客气就喀嚓掉了。
隋末大乱时,李百药成了杜伏威的行台考功郎中。杜伏威同学小小年纪,打仗倒是在行得很,做事、做人却明显心智不成熟。他一会儿怀疑李百药不忠,把他关进监狱;李百药写了一首《省躬赋》呈上去,他马上又把李百药放出来官复原职,也不管人家会不会吓出心脏病来。当时李渊的唐军已经初步显示出统一全国的实力了,于是在李百药的劝说下,杜伏威决定亲自赴长安归降唐朝,而派副手辅公祏及养子王雄诞(这是一员比小杜还猛的小将)留守江南。结果走到半路他又怀疑李百药使坏,于是派人给李百药送去一坛用石灰泡过的酒,想暗地里整死他(明里杀名士是傻瓜才做的事,小杜虽然是放羊娃出身,但也不会干这样的傻事)。谁知道,药罐子李百药喝了这坛本来可以害死一个健康人的石灰酒,一通上吐下泄之后,不但没死掉,反而把一身病根都根除了,这才真叫塞翁失马啊。(蛀书友情提示:喝石灰酒一事切勿仿效,呵呵。)
杜伏威没有搞掉李百药,又密令辅公祏下黑手,可是王雄诞在这个时候充当了李百药的保护神。杜伏威走后,辅公祏野心开始膨胀,在江湖术士左游仙的怂恿下,也不管他的杜老弟还在长安做人质,杀了正在养病的王雄诞后,扯起了造反大旗。唐廷马上派出李孝恭、李靖两员名将,三下五除二就把这不知天高地厚的野心家给收拾了。
平定江南之后,不知道是哪个小人向唐高祖煽阴风,说李百药是辅公祏的同谋(李百药被迫接受了辅公祏吏部尚书的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