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10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840122949 2018/1/19 文件大小:10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的基本概念。(2)学会从地图上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高度及地势的高低起伏。(3)初步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判别地形和地势特征。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线间高程,疏密程度,不同形态的判读、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形图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运用课件展示、地形模型,小组之间的讨论,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学会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2、了解等高线概念,明确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在等高线图上识别主要地形类型。
2、学会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部位等高线的分布状态。
【学法指导】
1、教学方法:实践探究法、直观演示、讲解法。
2、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课件、等高线地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课件展示: 几种地形类型的图片)
导言: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现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但是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不平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这就是本节课要重点讨论的
“地形图的判读”。
二、指导学习,探究创新:
(一)自学
学生自读课本,,理解以下几个概念: ①海拔;②相对高度;③等高线;④等深线
(二)、海拔和相对高度
(课件展示: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并指认甲、乙两点的海拔高度。

?并指认甲、乙两点的相对高度。
4.(课件展示:珠穆朗玛峰及其海拔示意图据测量,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上的珠穆朗玛峰高度 ,而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民却说珠穆朗玛峰高度为4000多米?同一个珠穆朗玛峰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高度值? “珠穆朗玛峰高 ”指的是什么高度? (海拔高度)。而青藏高原上的藏民说的穆玛峰的高度是4000多米”则指的是什么高度?(相对高度)
与实际相联系,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珠穆朗玛峰的两个高度值,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三)等高线地形图
1、什么叫等高线?
2、理解等高线:等高线是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闭合曲线。
师问:大家知道等高线地形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
3、课件演示:等高线示意图的制作学生通过观看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过程,小组共同探讨,等高线有哪些基本特征?
该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尤其是第四个特点“等高线的疏密状况与地面坡度的陡缓有什么关系?”在这里我利用了自制的等高线模型,并举例:“爬山比赛,请你选择路线并说明理由。”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四)等深线什么是等深线?等深线的高度值一般为负值。
(五)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
1、在山地,各部位都有各自的名称。请同学们对照大屏幕上出示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