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物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摘要:非智力因素是中学生物理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积极的心理机制。非智力因素能促进中学生的智力健康发展,学习积极性高、态度正确、求知欲旺盛、注意力集中、自制能力强,有助于他们物理学习成绩的提高,促使智能发展和发挥。本文就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非智力因素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非智力因素
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指出:在教学中要尽量反映科学、技术进步,引导学生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使学生“乐学”,而要做到“乐学”,就必须研究如何提高学习兴趣、启发情感、引起学习动机,增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以下就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非智力因素谈几点体会。
一、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乐学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情感交流。如果教师把情感因素与智力因素结合好,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的兴趣引向更深入的思考,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给课堂注入活力。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则意味着讲课必须照顾到中等生和学困生,使他们对学习感兴趣。要尽量以生产、生活中的实例来构成概念、规律的感性材料,且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来表达。有趣的生活语言用到课堂也有助于理解。例如初中讲串联电路的联法,可以说就像“头咬尾巴”,串联电路的特点就像是“一条江河流到底”。在流动过程中电流不减小,而能量减小,导致电压降低。这使学生对电压的实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搞好每一个实验,让学生在直观中获得“真知”
课堂演示实验要目的明确,先交待清楚,要设置悬念,在实验中必须配以主动的讲解、形象的手势,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以压缩空气实验引入为例,在做实验前简单交待实验仪器和实验过程,提出实验会产生什么结果?再以惊人的语调引起学生注意,在学生眼睛睁大的瞬间,迅速一压,一个明亮的火花引起一片惊叹。这时再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学生记忆深刻,学生分组实验要注意培养实事求是的作风和尊重科学,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良好习惯。分组时,让中等生和学困生组成一组,激励他们独立完成实验,尽量多指导他们。使他们逐步提高动手能力,注意在实验中培养操作的规范性,同时要多组织一些课外兴趣活动,例如小论文、小制作、智力竞赛等,这有利于培养技能和创造性,如我们要求学生做弹簧测力计、天平、电铃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珍惜学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表扬
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形成,希望自己获得成功,得到表扬,学习上的成功喜悦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正反馈。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