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文档名称:

实训室总体设计-中国物联网.doc

格式:doc   大小:2,952KB   页数:4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实训室总体设计-中国物联网.doc

上传人:maritime_4 2018/1/20 文件大小:2.8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实训室总体设计-中国物联网.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室方案
目录
1 概述 1
物联网技术背景介绍 1
物联网实训室建设意义 2
建设目标和特色 4
2 实训室总体设计 6
设计思想 6
区域规划 7
3 产品介绍 13
Zigbee模块包 13
Gprs模块 16
蓝牙模块 18
Wifi模块 19
RFID模块 20
操作台 23
4 实训内容设计 27
Zigbee 27
GPRS 29
蓝牙 30
Wifi 31
RFID 32
综合演示 33
5 项目实施 38
项目阶段 38
项目实施过程 38
提供师资培训与手册 38
技术服务 39
6 涉及专业和课程设计 40
物联网涉及专业 40
物联网实训室课程体系 40
7 公司简介 44
概述
物联网技术背景介绍
物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其主要特征是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等方式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结合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送与交互,采用智能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高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物联网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将引发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是信息产业领域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和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物联网概念是庞大和丰富的,其中涵盖了大量现有的专业门类和技术体系,而在其系统集成和应用端,可以说物联网技术将能够应用于工业、农业、服务业、环保、军事、交通、家居等几乎所有的领域。
随着信息采集与智能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的广泛应用,大规模发展物联网及相关产业的时机日趋成熟,欧美等发达国家将物联网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美国将物联网技术列为在经济繁荣和国防安全两方面至关重要的技术,以物联网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地球”计划得到了奥巴马政府的积极回应和支持;欧盟2009年6月制定并公布了涵盖标准化、研究项目、试点工程、管理机制和国际对话在内的物联网领域十四点行动计划。
2009 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迅速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感知中国’中心”的重要指示;2009年11月3日《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温家宝总理再次提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 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2010年两会期间,物联网再次成为热议话题。随着感知中国战略的启动及逐步展开,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巨大机遇。
目前,物联网技术还属于一个新兴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学习与掌握物联网的技术理论,发展方向及其行业应用是目前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2010年最新的教育部通知已将物联网、传感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重点,开始鼓励各高校申报相关专业。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无线传感网络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等各种传感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目前业界对物联网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概念,但普遍认可的概念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环境传感器、图像感知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物联网三层框架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皮肤和五官,识别物体、采集信息。感知层包括条码扫描、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各种传感器、终端、传感器网络等,主要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与控制。
网络层是物联网的神经中枢,就像大脑的信息传递和处理。网络层包括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网络、网络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和智能处理中心等。网络层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进行传递和处理,类似于人体结构中的神经中枢和大脑。
应用层是物联网的“社会分工”,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广泛智能化。应用层是物联网与行业专业技术的深度融合,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行业智能化。
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应该坚持“典型应用是导向、智慧处理是重点”的方针,物联网本身当前不可能呈现为一个整体形式而是以局部和行业的应用为当前的主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