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艺术门类学-空间艺术222.doc

格式:doc   大小:2,626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艺术门类学-空间艺术222.doc

上传人:s1188831 2018/1/20 文件大小:2.5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艺术门类学-空间艺术222.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艺术门类学
——空间艺术
小组名单:
目录
序……………………………………………………………………… 3
一:立体艺术………………………………………………………… 4
………………………………………………………… 5
………………………………………………………… 6
二:平面艺术………………………………………………………… 8
………………………………………………………… 9
三:线的艺术………………………………………………………… 10
………………………………………………………… 11
三:意义和意向………………………………………………………
四:个人感想………………………………

以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为标准,分为三个类型:
空间艺术:包括绘画、工艺美术、摄影艺术、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等。
时间艺术:包括音乐、文学、曲艺等。
时空艺术:包括戏剧、电影、电视剧、舞蹈和杂技等.
空间艺术一词源于德语Ra um kun s t 。
空间艺术(space arts)是以空间为存在方式的艺术。
空间形式在空间艺术中表现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空间艺术是绘画、雕塑。在现实中,空间往往让人感到容易把握一些,因为它以具体的有形的(即占有某些空间)物体的出现而具体化了。如果离开此而让人去思考“空无一物”的整体空间,其困难之大并不亚于思考时间,因为对空无一物的空间整体,人的视觉将无能为力。当夜晚我们仰了某个空间,但人的思维能力总要想超越那划定的边界去感受那更深邃的空间存在。
空间艺术,包括造型艺术与实用艺术。都是以平面或立体的方式,用物质材料创造出静态的艺术形象,使人们凭借视觉感就可以直接感受到。
造型是空间艺术的必要手段和必备因素,造型艺术必然存在于一定空间中,因而空间艺术的本质是对造型艺术存在方式的把握。造型艺术的基本特征是造型性。这类艺术属于再现性空间艺术。
实用艺术的基本特征却是表现性。这类艺术属于表现性空间艺术。
二者之间有一个重要区别,即造型艺术主要具有审美功能,满足观赏者的精神需要;实用艺术兼有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同时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由于二者的联系如此紧密,有时人们又常把它们归为一类,干脆将它们统统称之为美术,或者称之为视觉艺术。
空间意识产生于视觉、触觉及运动觉中,一般来说,绘画的空间性质依靠视觉;雕塑和建筑除视觉外,还分别依靠触觉和运动觉。
立体艺术
立体主义是前卫艺术运动的一个流派,对二十世纪初期的欧洲绘画与雕塑带来革命。
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
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叠放造成了许多的垂直与平行的线条角度,散乱的阴影使立体主义的画面没有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造成的三度空间错觉。
背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立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度空间的绘画特色。
立体主义开始于1906年,由乔治·布拉克与帕布罗·毕加索所建立,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两人一直非常亲近地在一起工作。
法国的艺评人路易·冯克塞勒于1908年第一次使用这一名称“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起于自巴黎的蒙马特区,由聚集在赛纳河左岸Montparnasse地区的艺术家们传播开来,并由画商
Henry Kahnweiler所发起。立体主义很快地受到欢迎,在1910年时,艺评者已将由布拉克与毕加索影响的艺术家们称做“立体学派”。
然而,许多认为自己是立体主义的画家,在艺术风格的表现上和布拉克或毕加索的表现大异其趣,在1920年以前,他们就已经走向了明显歧异的道路。比如奥费主义即是立体主义的一个分支,其中包括纪尧姆·阿波利奈尔、罗伯·德洛内,杜象,费南·雷捷等著名画家。

团块艺术即塑造艺术,立体雕刻作品自古已有,猿人时代人们就开始了这个古老的行为,如石器时代打磨木质或石质工具算是雕刻的雏形。发展到果核上雕刻东坡泛舟,使其真正成为日臻完美的艺术形式。
从大型雕塑艺术人像到果核微雕刻,雕刻艺术发展演变,出现了多种的艺术形式。
从大型雕塑艺术人像到果核微雕刻,雕刻艺术发展演变,出现了多种的艺术形式。
东方:
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明代达到全盛,清代成为宫廷艺术形式之一。
立体微雕的历史非常悠久,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卫国有一位奇巧人能在棘刺上刻一只洗澡的母猴。
从明代起,果核雕主要流行于广州、苏州、舟山、山东潍坊等地,工精艺巧,独具一格。果核雕技艺受果核本身的局限,只能以圆雕、浮雕为主。艺人们要充分利用果核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