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
1.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是( A )。
2.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B  )。
“源”和“流”的关系
3.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C  )。
4.     初中是认识基础的观点是(  B )。
5.     在人们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C  )。
6.     意识的能动性是指( C  )。
7.     发展的实质是(  B )。
8.     区别量变和质变的标志是( C  )。
9.     在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中,只有( A  )才是人类社会的决定性因素。
10.  上层建筑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取决于(  C )。
11.  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D  )。
、斗争性原理
、次要矛盾原理
、外部矛盾原理
、特殊性原理
12.  掌握“适度”原则的哲学依据是( A )。
13.  自然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 A )。
14.  我国古代人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表达了( D )。
15.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应该是( D )。
、自我发展
16.  形式是( A )。
17.  二元论是( D )。
、唯心主义之外的一种派别
、唯心主义,最后导致唯心主我的派别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是( C )。
19.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 C )。
20.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D )。
21.  物质是运动的( A )。
22.  阶级作为社会现象是一种( A )。
23.  区分现实可能性和抽象可能性的关键是看有无能转化现实的( B )。
24.  杰出人物的出现是( C )。
,又无偶然
25.  “物质是观念的集合”是( A )。
26.  物质是根本特性是( B )。
27.  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是( B )。
28.  因果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