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有关公共体育设施管护的经济学分析其它经济学论文
有关公共体育设施管护的经济学分析其它经济学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运用经济学分析工具(投入产出原理及效益最大化原则),把西方经济学中的行为外部性——消费行为外部性同我国公共体育设施的管护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试图探讨我国公共体育设施大量出现提前报废现象的原因,并以加强设施管理、延长设施使用寿命和提高利用率为出发点,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提出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管护的建议。关键词:公共财产消费行为负外部性使用权监督成本 EconomicAnalysis :Byliteratureanddocuments,thestudyconnectsthetheory“externalities”,. monproperty;externalities;access;cost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及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越来越重视休闲娱乐,而健身活动更是受到男女老幼的青睐,因为它既可以放松精神,又能强健体魄,是调节身心健康的最佳方式。对健身活动的极大需求不仅吸引了大量私人资本进入该领域,而且政府也逐渐增加了对公共体育设施的投资。政府利用各种投资渠道,在一些公共场所修建了供社会公众使用的健身设备、设施。在现实生活中,公共体育设施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遗憾的是,这些设施使用寿命都不长,新建没多久便失去其应有的功能,成为一种摆设。有关部门调查发现,公共体育设施遭人为破坏的现象比较严重,不少设施提前报废,造成国家财产的极大损失。相比之下,私人投资的体育设施,却较少出现短期内严重损坏及提前报废情况,原因何在呢?本文拟针对该问题从经济学角度进行一些探讨。 1、公共产品理论简介产品有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分。公共产品是由政府部门生产的,并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和服务,又被称做“集体消费产品”。其显著特点是它们在消费上具有非抗争性与非排他性。非抗争性是指,对于任何一给定的公共产品产出水平,增加额外一个人消费该产品不会引起产品成本的增加,即消费者人数的增加所引起的产品边际成本等于零(如海上的航标灯,航标灯一旦建立将为所有过往的船只指示航向,增加过往船只的数量并不需要额外增加维持航标灯的成本);非排他性是指只要某一社会存在公共产品,就不能排斥该社会任何人消费该产品(如一国的国防一经建立,就不能排斥该国任何一位公民从国防受益)。而私人产品是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抗争性(rival)与排他性的产品。对私人产品而言,增加一个消费者的消费就要增加产品的数量,一个人消费某种产品,另一个人就不能同时消费这一产品。现实生活中真正同时具有这两种特征的产品很少,多数产品只具有两种特征中的一种特征。公共体育设施就只具有非排他性而不具有非抗争性,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公共财产,它是社会成员共有的,因此不能排斥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