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企业安全培训.docx

格式:docx   大小:31KB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企业安全培训.docx

上传人:xiang1982071 2018/1/22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企业安全培训.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安全法规知识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们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行业是一个事故多发的行业。据全国伤亡事故统计,建筑业的伤亡事故率仅仅位于矿山之后。建筑行业“五大伤害”高处坠落、触电事故、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事故,占建筑事故总数的85%以上。
2、劳动合同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工人上岗前必须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新入场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即:公司教育、项目教育、班组教育。
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安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特种作业人员是指对操作者本人和其他工种作业人员以及对周围设施安全有重大危害因素的作业。包括:电工、锅炉司炉工、起重工(包括各种起重机司机、起重指挥和司索人员)、压力容器工、金属焊接(气割)工、机动车辆驾驶和建筑登高架设人。
4、“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7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三违”造成的。由于“三违”引起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它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5、发生事故立即向上级报告,不得隐瞒不报,并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四不放过”是指: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严肃处理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二、劳动保护与消防安全
1、劳动保护是指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2、国家规定对女职工进行“四期保护”(月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不得安排在“四期”从事繁重体力劳动和有毒有害作业。
3、不允许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进入施工现场施工。
4、安全帽正确佩戴: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正确佩戴注意两点:帽衬和帽壳不能紧贴,应有一定的间隙(帽衬顶部为10-50mm,四周为5-20mm)。当有物料坠落到安全帽壳上时,帽衬可起到缓冲作用,不使颈椎受到伤害;二是必须系紧下颚带;当人体发生坠落时,由于安全帽戴在头部,起到对头部的保护作用。
5、正确使用安全带:高处作业人员,在无可靠安全防护设施时,必须系好安全带。安全带必须先挂牢后作业。安全带应高挂低用,不准将绳打结使用,也不准将挂钩直接挂在安全绳上使用,应挂在连接环上使用。
6、凡直接从事带电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7、从事电、气焊作业的电、气焊工人,必须戴电、气焊手套,穿绝缘鞋和使用护目镜及防护罩。从事有尘、有毒、噪声等有害作业的劳动者,需要配戴防尘、防毒口罩和防噪声耳塞等防护用品。
8、操作旋转机械设备的人员防护:旋转机械设备的人员,应穿“三紧”(袖口紧、下摆紧、裤脚紧)工作服;不准戴手套、围巾;女工的发辫要盘在工作帽内,不准露出帽外。

9、严禁酒后上班。
10、现场明火管理:施工现场明火作业,操作前必须办理用火证,经现场有关部门(负责人)批准,做好防护措施并派专人看火(监护)后,方可操作。用火证只限当天本人在规定地点使用。
11、施工现场电气发生火情时,应先切断电源,在使用砂土、二氧化碳、“1211”或干粉灭火器灭火。不得用水及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以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12、火灾隐患消除:每日作业完毕或焊工离开现场时,必须确认用火已熄灭,周围已无隐患,电闸已拉下,门已锁好,确认无误后,方可离开。焊、割作业不准与油漆、喷漆、木料加工等易燃、易爆作业同时上下交叉进行。高处焊接下方应设有专人监护,中间应有防火隔板。进入现场严禁吸烟,在宿舍区不准卧床吸烟。
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常识
、安装的各种电气、配电箱、提供的各种机械设备动力源和照明,必须执行JGJ46-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施工完毕必须拆除。
,接头不准裸露。当发现有接头裸露或破皮漏电时,应当及时报告,不得擅自处理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应架空敷设,不得拖地使用,以防人踩、车轧。有水作业时,要将电源电缆用钢索架起,防止浸水造成事故。
电缆接头必须按规范包扎严密、牢固、绝缘可靠。
,箱内开关及漏电保护器只能控制一台设备,不能控制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设备,否则容易发生误操作事故。
、防尘、加锁;,与其控制的固定电气设备的距离不超过3m。开关箱内不准放置任何物品,防止误操作造成事故。开关箱周围不准堆放杂物,并应有足够两人同时操作的空间和通道。
。漏电保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