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钢板表面硬点电磁检测方法.pdf

格式:pdf   大小:1,042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钢板表面硬点电磁检测方法.pdf

上传人:资料之王 2024/6/26 文件大小:1.0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钢板表面硬点电磁检测方法.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钢板表面硬点电磁检测方法 】是由【资料之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钢板表面硬点电磁检测方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XXXX钢板表面硬点电磁检测方法ictestingmethodforhardspotsonthesurfaceofsteelplates(征求意见稿)-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XXXXX—XXXX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一般要求.............................................................................15质量等级.............................................................................26检测原理.............................................................................37检测方法和覆盖等级...................................................................48检测设备.............................................................................49参考试样.............................................................................510检测程序............................................................................611结果评定............................................................................812记录和报告..........................................................................8附录A(规范性附录)钢板表面检测面积百分比的确定.................................9附录B(规范性附录)传感器有效检测宽度和报警阈值的确定..........................12附录C(资料性附录)人工对比硬点要求............................................14I:..GB/TXXXXX—XXXX前??言本文件按照GB/—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本文件主要起草人:II:..GB/TXXXXX—XXXX钢板表面硬点电磁检测方法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钢板表面硬点电磁检测的一般要求、检测方法、检测设备、对比试样、检测程序、结果评定、记录和报告。本文件适用于热机械轧制工艺生产的铁磁性平板表面硬点的电磁检测,其他轧制工艺生产的铁磁性平板表面硬点检测也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944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GB/:仪器性能和检验GB/:试验方法GB/T20737无损检测通用术语和定义GB/T30565无损检测涡流检测总则GB/T34205金属材料硬度试验超声接触阻抗法3术语和定义GB/。。,并应经过硬度检测相关知识的培训。,从事便携式硬度计检测的人员应熟悉相关技术和设备的操作。:..GB/TXXXXX—,如切割熔渣、剥落的氧化铁皮等,必要时应对钢板表面进行适当清理。。。,检测规程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a)标题;b)适用范围;c)被检钢板的钢级、尺寸;d)引用的标准或技术条件;e)检测人员资格要求;f)检测时机、检测范围、覆盖等级、边部不可检区域的范围;g)检测仪器、传感器;h)质量等级;i)对比试样设计;j)校准和校验;k)检测扫查:包括扫查方向、扫查速度;l)可疑区域、边部不可检区域的复核和处置;m)验收准则;n)检测记录和报告;o)职业与环境保护。5质量等级本文件规定了3个质量等级,表1列出了各质量等级对应的可接受最大硬点尺寸。如需方要求,经供需双方协商,可规定与表1不同的质量等级和可接受最大硬点尺寸。表2给出了硬点是否可接受的示例和说明。表1质量等级和要求质量等级可接受最大硬点尺寸(见表2示例)D2525mmD5050mmD100100mm2:..GB/TXXXXX—XXXX表2硬点是否可接受示例和说明示例说明可接受的硬点可接受的硬点不可接受的硬点注1:椭圆灰色区域为硬点,圆形区域是以可接受最大硬点尺寸为直径的评定圆。注2:以D50为例,可接受的最大硬点尺寸为50mm,硬点在所有方向上的尺寸均大于50mm时为不可接受。。一个测量过程应包括至少一个磁化循环。激励磁场可由一个或多个频率通过串行、叠加或脉冲方式产生。,被传感器的磁场测量传感器检测和记录。检测信号的评估可在时域和/或频域中进行,通过涡流检测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分析,或通过涡流阻抗分析,或通过增量磁导率以及高次谐波信号分量分析等方法或其组合,评估被检区域的表面硬度变化。检测原理示意见图1。谐波分析B增量磁导率HtμtΔBHtΔHH涡流阻抗分析虚部实部图1检测原理示意图3:..GB/TXXXXX—,设定检测参数和报警阈值。,以一定的方法实现传感器与被检钢板表面间的连续相对移动,并满足扫查覆盖率和信号分辨率的要求。,根据复核后确认的表面硬度值和硬点尺寸,按验收准则的要求评定检测结果。、减少或抑制干扰因素,主要干扰因素包括:传感器与钢板表面之间的距离变化,钢板表面的形貌和状况(例如氧化铁皮、表面破损或修磨区域),钢板边缘区域,剩磁,残余应力和钢板温度的局部差异。。本文件规定了4个覆盖等级,见表3。。供需双方可在满足最小检测面积百分比要求和保证检测效果的前提下协商采用其他扫查方式。%覆盖检测,检出限为质量等级所规定的可接受最大硬点尺寸。平行直线轨迹检测时轨迹间距应足够小,以保证即使硬点位于两个相邻检测轨迹之间,当其尺寸大于可接受最大硬点尺寸时也能检出。,也可对两个轧制表面进行双面检测,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如果需方未提出明确要求,可进行单面检测。,经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可采用切除或用便携式硬度计按一定比例抽检的方法处置。边部不可检区域的范围和处置方式应在检测规程中注明,。表3扫查覆盖等级及最小检测面积百分比扫查等级最小检测面积百分比S2525%S5050%S7575%S100100%。。:..GB/TXXXXX—,以及至少1个磁场测量传感器记录激励磁场与钢板相互作用后产生的感应磁场。磁场测量传感器可以是电磁体本身、检测线圈、霍尔传感器或巨磁阻传感器,宜采用绝对方式布置。传感器结构示例见图2。标引序号说明:1——励磁线圈2——电磁轭3——霍尔传感器4——涡流激励线圈/检测线圈5——,应检测并记录所使用的传感器有效检测宽度。附录B给出了确定传感器有效检测宽度的方法。,实现传感器与被检钢板表面的连续相对移动,满足检测范围、覆盖等级和扫查速度的要求。,以下3种对比硬点可用于校准试样和动态试板:a)通过局部渗碳产生人工硬点;b)通过局部热处理产生人工硬点;c)合适的自然硬点。,也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但宜不小于30HV10。≥50HV10/2mm,深度应不超过1mm,详见附录C。自然硬点与周边正常区域间无硬度梯度要求。、热处理状态和表面状态。5:..GB/TXXXXX—,应至少有1个校准用对比硬点,其尺寸应不大于相应质量等级的可接受最大硬点尺寸。,校准试样上硬点的类型、数量、形状和分布等,应满足硬点检测设备校准和静态校验的要求。、热处理状态和表面状态。动态试板的尺寸应大于硬点检测设备可检测的最小钢板尺寸。,校验用对比硬点的尺寸应不大于相应质量等级的可接受最大硬点尺寸,图3为动态试板参考示意图。a)试板中部(距试板四边100mm以上)至少3个,应在长度和宽度方向均匀分布,见图3中B1,B2和B3;b)紧邻头部、尾部不可检区域各至少1个,紧邻两侧边部不可检区域各至少1个,见图3中E1和E2。标引序号说明H1,H2——钢板端部不可检区域校验用人工硬点E1,E2——钢板边部不可检区域校验用人工硬点B1,B2,B3——钢板中部校验用人工硬点C1——:a)首次检测前,和连续检测3个月内;b)检测系统修理后;c)检测系统出现重大变化,包括更换传感器、检测仪器等;6:..GB/TXXXXX—XXXXd)检测系统校验不合格或检测人员认为检测系统可疑时。。,调整检测仪器的励磁参数、检测参数和信号处理参数,包括励磁频率、励磁幅度、滤波频率、相位、增益等,将最终输出检测信号的幅值调至某一设定高度。,可在校准试样上的正常硬度区域同时进行校准,但应保证校校准试样正常硬度区域应能完全覆盖这些传感器且区域内硬度差异不大于±5HV10,否则应将传感器逐一对准校准试样上的固定正常硬度区域进行校准。,移动传感器获得对比硬点检测信号的峰值响应并调整报警阈值。按附录B中的方法,确定在设定的报警阈值下传感器的有效检测宽度,必要时应调整报警阈值,以达到报警阈值与有效检测宽度的最佳匹配。)每班检测开始前或检测结束,以及连续检测8小时;b)检测人员认为检测系统可疑时。,传感器励磁电磁体的磁化方向应与校准时相同。,若能触发报警则校验合格,否则应认为静态校验不合格。,还应采用动态试板进行动态校验。动态校验的扫查方向、扫查速度等应与正常硬点检测相同。动态试板上所有校验用对比硬点均检出并触发报警时认为动态校验合格,,自最近一次合格的校验以来的所有检测结果都是可疑的,应在检测系统校准和校验合格后重新检测。,由操作人员按一定方式在被检钢板的一个表面移动传感器,并满足扫查范围和扫查覆盖等级的要求,必要时可采用机械辅助装置。自动检测时,传感器与被检钢板表面间的相对移动及检测面积百分比由自动检测系统的机械辅助装置保证。(1)计算最大扫查速度。扫查方向分辨率应根据选用的质量等级确定,应不大于可接受最大硬点尺寸的25%。检测时的扫查速度应不大于最大扫查速度,且应尽量均匀。vmax?fe?rs............................................................................(1)式中:vmax——最大扫查速度,单位为毫米每秒(mm/s);fe——最低励磁频率,单位为赫兹(Hz);rs——扫查方向分辨率,单位为毫米(mm)。。,应采用便携式硬度计复核。7:..GB/TXXXXX—,也可采用其他已经标准化的硬度试验方法。超声接触阻抗硬度试验法应按GB/T34205标准执行,里氏硬度试验方法应按GB/。不宜在未去除表面氧化铁皮的情况下复核硬度。,网格点应能覆盖需复核的区域。网格点的间隔在符合硬度试验方法标准中有关硬度压痕最小间距规定的前提下,宜不大于可接受最大硬点尺寸的25%。硬度压痕与钢板边缘的距离应符合硬度试验方法标准中有关硬度压痕最小间距的规定,并尽可能靠近钢板边缘。,应注意便携式硬度计检测后产生的压痕可能造成钢板厚度低于允许的下限。,检测区域内没有触发报警时,评定为硬点检测合格。,应按产品标准或需方要求的硬点允许硬度上限和质量等级规定的可接受最大硬点尺寸进行评定和验收。硬点的允许硬度上限和质量等级应在检测规程的验收准则中规定。,应评为硬点检测不合格。。,确认硬点已完全去除。完全去除所有不符合验收准则的硬点后,钢板评定为硬点检测合格。,应注意修磨后可能造成钢板厚度低于允许的下限。12记录和报告钢板电磁法硬点检测发现的可疑区域应记录其位置、便携式硬度计检测后的最大硬度值和尺寸、处置方式和评定结果。当需方要求时,供方应提交至少包含以下信息的检测报告:a)本文件号;b)被检钢板的识别编号、钢级、表面状态、热处理状态,尺寸规格、温度;c)检测规程编号;d)检测仪器型号、传感器型号、传感器数量;e)灵敏度等级和覆盖等级;f)检测范围描述或图示;g)扫查速度;h)验收准则;i)电磁法检测所有可疑区域的描述和位置,及其便携式硬度计复核结果、去除方法和最终评定结果;j)边部不可检区域的范围及处置方式;k)检测人员签名和检测日期;l)用户签字或用户授权代表签字(如适用)。8:..GB/TXXXXX—XXXXA附录A(规范性附录)%覆盖检测时,%覆盖检测时的示意。A11LW1LA2AnAW标引序号说明:A——钢板总面积L——钢板长度W——钢板宽度L1——100%覆盖检测区域1的长度W1——100%覆盖检测区域1的宽度A1,A2,...An——检测区域1,检测区域2...%覆盖检测示意9:..GB/TXXXXX—。A?L?W.........................................................................()式中:A——钢板总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2);L——钢板长度,单位为毫米(mm);W——钢板宽度,单位为毫米(mm);[%]。A1?A2???AnA[%]??100%.....................................................()A式中:2A1,A2,An——为检测区域1,检测区域2,检测区域n的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A——钢板总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2)。,。WS1234nLW标引序号说明L——钢板长度W——钢板宽度WS——传感器有效检测宽度1,2,3,n——。。10:..GB/TXXXXX—XXXXAT?L?Ws?n.....................................................................()式中:WS——有效检测宽度,单位为毫米(mm);L——钢板长度,单位为毫米(mm);n——[%]。ATA[%]??100%..................................................................()A式中:2A——钢板总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A——钢板检测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2)。T11:..GB/TXXXXX—XXXXB附录B(规范性附录)。传感器应沿单独的平行检测轨迹越过测试样点的一侧边界,并逐次向测试样点中间区域一侧移动直至越过测试样点的另一侧边界。将各次检测的峰值响应作为纵坐标,横向偏移量作为横坐标绘制传感器孔径函数曲线。。MMMMM峰值(3)峰值(2)峰值(4)峰值(1)峰值(n)PPPPPT(1)T(2)T(3)T(4)T(n)a)单个传感器在对比试样硬点上不同位置的信号DYbwTH(1)(2)(3)(4)(n)(1)(2)(3)(4)(n)Xb)确定单个传感器的有效检测宽度和检测阈值标引序号说明T——传感器D——质量等级规定的可接受最大硬点尺寸(1)(2)(3)(4)(n)——扫描行数bw——传感器有效检测宽度M——检测信号幅度12:..GB/TXXXXX—XXXXP——扫描前进方向X——垂直于扫描前进方向的步进位置Y——峰值信号幅度TH——,根据传感器间距绘制多通道传感器的合成孔径函数曲线。。bwsbwebsYTHX标引序号说明TH——报警阈值bs——传感器单元间距bwe——单个传感器单元有效检测宽度bws——:..GB/TXXXXX—XXXXC附录C(资料性附录),过渡到基材上正常硬度区域的硬度梯度应≥50HV10/2mm。YHSTRAAXa)人工对比硬点和到基材的过渡区硬度X012345678b)沿剖面A-A的硬度曲线示意标引序号说明HS——人工对比硬点TR——人工对比硬点过渡到基材的区域X——硬点长度方向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