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科版政治八年级上
第一单元      跨越代沟
第1课   走进父母
1、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1)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给我们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
(2)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
(3)孝敬父母既是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现代社会,孝敬父母是基本的道德规范。
2、父母给了我们什么?
 答:①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
     ②父母教给我们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
     ③父母给了我们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
3、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做到孝敬父母?
 答:①孝敬父母,就要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认真学习,踏实做人。
     ②孝敬父母,就要体谅父母和家庭的困难,艰苦朴素,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
     ③孝敬父母,就要亲近、关心和帮助父母,同父母保持亲密融洽的关系,事事想到父母,主动动承担家务劳动,努力减轻父母的负担。
     ④孝敬父母,就要赡养父母。长大后,要在物质上赡养父母,精神上关心父母。
4、代沟产生的原因。
(1)进入青春期,青少年自我意识、自尊心和独立意识增强,逐步用批判的眼光看待父母,强烈希望并开始尝试与父母建立平等的关系,不再一味的依赖父母,但父母仍然把我们当成小孩儿或儿童,因此产生了各种误解、分歧、隔阂,甚至产生矛盾与冲突。
(2)我们与父母在知识水平、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态度不一定相同,导致产生矛盾。
(3)与同伴关系越来越密切,也会使我们与父母的亲情关系百年的相对疏远。
(4)情绪和心理的变化使我们往往以执拗的、对立的、反抗的心态对待父母,加剧了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5、如何消除代沟?
积极的沟通可以有效地减少亲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促进双方的相互理解。
子女与父母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加强沟通。
我们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处理与父母长辈的矛盾,做到依靠而不依赖、自主而不逆反,真正走向自立于成熟,在与父母的和谐相处中,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共同发展。
6、如何与父母沟通?
(1)要认识自己的变化和特点,主动与父母沟通,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理解我们的愿望。
(2)客观的看待自己与父母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差别,从内心尊重父母,愉快的接受父母正确的意见和建议。
(3)了解父母的辛苦、困难,体验父母的情绪和需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给与父母更多的精神安慰。
(4)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态度,克服逆反心理。
(5)妥善处理尊重父母、孝敬父母与帮助父母的关系。
7、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父母的“唠叨”?
答:①理解父母的苦心,忍耐、控制自己的情绪。
   ②平时要尊重父母,跟父母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
   ③找时间好好跟父母沟通,让父母了解自己我们的变化,理解我们的愿望。
 
第二课  理解老师
1、为什么要尊敬老师?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这一职业是崇高的。教师对人类文明所作的贡献值得我们尊敬。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2、如何尊敬老师?
对老师的尊敬体现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1)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努力达到老师的要求;
(2)感激老师的关心和教育;
(3)与老师交往时,谦虚、恭敬、有礼貌;
(4)关心、体谅和帮助老师。
3、师生矛盾和冲突产生的原因?
随着自我独立性与自我意识的发展,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增长,我们不再像小学生
那样把老师看作是至高无上的,而是逐步用批判的态度与眼光评价老师,希望与老师建立起平等、民主、互相尊重和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
4、如何与老师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客观认识初中时期师生关系的特点,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追求独立自主的同时,自觉接受老师的指导;
(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3)了解老师的优点与长处;
(4)理解和宽容老师的缺点、过失;
(5)主动、热情的与老师交往,不要以对立的态度冷淡、疏远老师,避免以逆反的态度顶撞老师,切不可对老师求全责备,更不应记恨在心。
5、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民主、互相尊重和互助。
第二单元      友谊的天空
第3课   有朋友的感觉
1、人除了衣、食、住、行等物质需要外,还有精神需要。友情就是一种精神需要。
2、真挚的友情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3、进入青春期后,我们为什么特别渴求友谊?
答:①进入青春期后,我们开始从心理上逐步摆脱对成人的依赖,与父母和老师的关系变得不像以前那样亲密。
 ②我们不太愿意向父母和老师敞开心扉,而更愿意向自己同龄伙伴特别是亲密朋友倾诉心事。因此我们特别渴求友谊。
4、友谊对个人的成长具有什么重要意义(作用)?
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