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6).doc

格式:doc   大小:8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6).doc

上传人:雨林书屋 2024/6/27 文件大小:8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6).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6) 】是由【雨林书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6)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观潮》教课设计教课目标1、认识钱塘江口观潮的宏伟情景(要点)2、累积文言词汇(要点)3、修辞手法的运用(要点)4、比较阅读(难点)教课时间共2课时(该教课设计为第一课时内容)教课过程一、导入1、导语以小学学过的《观潮》中的句子引出本文标题[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隆隆的响声,仿佛闷雷转动。立时熙熙攘攘,有人告诉我们说,了!]接着问:什么了?潮。(板书标题及作者)2、作者简介(周祥,南宋词人。本文选自《武林往事》。武林,今杭州)二、正课(一)朗读1、范读课文(语音正确、停留适合、重音合理、感情充足)2、学生注音(说明中的注到文中、而后再把资猜中的也注到文中)3、学生自由朗读一遍,而后分组(一组一段)朗诵。(二)翻译1、2自然段(注:教材中没有说明、但又可能影响学生理解文章的词,需要板书)1、文言词汇累积2、让学生为这二个片断分别加上一个小标题(参照阅读提示)(钱塘涌潮、水军演****三)比较阅读让学生齐读小学的《观潮》3、4自然段发问:口:这篇文章中描绘的画面应当是课文中的二个画面中的哪一个画面?(第1)a、这两段文字有什么同样点和不一样点?(学生议论,畅所欲言)提示:描绘的对象(钱塘潮)描绘的角度(颜色、声音、气概)描绘的次序(由远及近)b、两段文字中分别用哪些句子写浪潮的颜色、声音随和势?(提示见后)小结:经过上面的对照阅读,我们身临其境般的领会了钱塘潮的壮观情景。(四)写作训练同学们,我们身在内陆,无缘赏识海上宏伟的日出和悲壮的日落,也没有条件去亲眼目击钱塘涌潮的壮观情景。但我们身旁也不乏其宏伟壮观者,比方说,大山。同学们依据作者描绘事物的方法,也学着一个片断描绘。周祥写《观潮》,我们就写《看山》。板书内容观潮周祥一、作者简介二、朗读三、文言词累积为最盛:是既而:不久1#画面钱塘涌潮则玉城雪岭:就2#画面水军演****者是也:代词,这(种情景)为火所焚:被人物:此刻是偏义复词,意重在人同样点描绘的对象(钱塘潮)描绘的角度(颜色、声音、气概)描绘的次序(由远及近)附同名课文:《观潮》观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被称为“天下奇景”。阴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天清晨,我们到了海宁的盐官镇,听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跟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广阔的钱塘江卧在眼前。江面很沉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盖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矗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有若无。江潮还没有,海塘大堤上早已人流如潮。大家抬头东望,等着,盼着。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隆隆的响声,仿佛闷雷转动。立时熙熙攘攘,有人告诉我们说,潮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仍是海不扬波,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越大,只见东边水天一线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腾,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越宽,如同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大荡地飞驰而。那声音仿佛山崩地裂,仿佛大地都被震得抖动起。霎(shà)时,潮头奔跑西去,但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江面上仍旧风号浪吼。过了许久,钱塘江才恢复沉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高了。资料课文增补注音霆(tíng)绮(qǐ)斋(hāi)仞(rèn)履(lǚ)穹(qióng)泅(qiú)尹(yǐn)鲸(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