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docx

格式:docx   大小:32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docx

上传人:老狐狸 2024/6/27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 】是由【老狐狸】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一确定测验目的:此次进展心理学测验主要针对大一年级应认真理学专业的学生,是为了测试学生根本学问的把握状况,使学生在把握根本学问的根底上全面了解毕生进展的纵向图景,,所以测试题目不行过于困难,由于进展心理学应用的广泛性,在编制考试卷时有所侧重,没有将全部年龄的进展历程设计到试卷中并且此次试卷的各题目分值所占的比重相当,防止消灭偏差,,中期,晚期的心理现象10总计6040三设计测试工程工程形式: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四工程分析与合成测验名词解释题和填空题主要考察学生根本概念的把握状况,简答题考察学生主要年龄阶段进展的生疏程度,,学生可自由安排答题挨次,(每题4分,共20分)1图式:(其次章,把握)自我中心主义:(第八章,把握)依恋:(第五章,把握)亲社会行为:(第六章,把握)自我同一性(第八章,把握)自我概念(第七章,把握)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 (国家),他的 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绪论,把握)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进展的缘由是 的进展, 中介的把握, 内化的结果.〔其次章,把握〕胎 儿 宫 内 发 育 经 历 了 哪 三 个 时 期 , , .(第四章,把握)初中生的自我中心主义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 .(第八章,把握)小学儿童的品德进展经受了从****俗水平向原则水平过渡,从 向 过渡,从 向 过渡,从 向 过渡(第七章,把握)婴儿依恋的类型 , , (第五章,把握)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简述皮亚杰儿童思维进展的阶段及特点:〔其次章,理解与应用〕幼儿思维进展的特点:(第六章,把握)小学儿童思维进展的特点(第七章,把握)个体解决同一性危机的方式(第八章,理解与应用)婴儿早期同伴交往经受了哪几个阶段(第五章,理解与应用)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小学儿童同伴交往的特点(第七章,理解与应用)舒帕的职业进展观(九,十,十一,理解与应用)《进展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二OO四年七月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进展心理学》课程是浙江省自学考试心理安康教育专业必考的专业课,是为了培育和检验考生在心理安康教育学问体系中有关于心理的毕生进展观的根本理论、根本学问和应用力量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进展心理学》教材共分十一章,除前三章的根本理论和根本争论方法的介绍外,其余均按照个体的心理进展挨次开放。全书在充分介绍相关根底学问的同时侧重树立起学生关于生命全程的毕生进展观,全面了解毕生进展的纵向图景。在自学考试命题中应充分表达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二〕本课程的目的要求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自学应考者在全面了解进展心理学根本理论和根本争论方法的根底上,系统把握个体毕生进展各个阶段的特点和相关进展规律,并且能把这些学问应用到心理安康教育的实际工作中去。学****本课程的要求是:自学应考者应严密结合心理安康教育的专业特色,全面把握进展心理学的根底理论、根本学问,为将来从事心理安康教育行业打好扎实的理论和实践根底,能够娴熟应用进展心理学的学问解释心理现象,解决心理安康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二、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局部的学****理解进展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争论对象、争论内容,了解进展心理学的含义,正确生疏进展心理学从儿童进展到个体毕生全程进展的历史演化过程。二、考核学问点〔一〕心理学与进展心理学〔二〕种系进展与个体进展〔三〕进展心理学的争论内容〔四〕进展心理学的进展历史三、考核要求〔一〕心理学与进展心理学识记:进展心理学的争论对象领悟:进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二〕种系进展与个体进展识记:人类心理进展的三个特点;领悟:个体心理进展的过程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2〕个体心理进展与种系心理进展的关系〔三〕进展心理学的争论内容识记:进展心理学的争论内容〔四〕进展心理学的进展历史识记:〔1〕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人物,时间;〔2〕现代儿童心理学争论年龄范围确实定:霍尔;〔3〕世界第一部进展心理学著作,作者领悟:进展心理争论的中国化其次章进展心理学理论一、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局部的学****了解进展心理学的各种学术观点和科学理论,包括西方和中国的进展心理学观点,系统学****各学派关于个体毕生进展的理论,将有助于进一步把握进展心理学的学科体系。二、考核学问点〔一〕精神分析的心理进展观〔二〕行为主义的心理进展观〔三〕维果斯基的心理进展观〔四〕皮亚杰的心理进展观〔五〕朱智贤的心理进展观三、考核要求〔一〕精神分析的心理进展观识记:〔1〕弗洛伊德的进展心理学理论的核心思想;〔2〕弗洛伊德对人格构造的划分;〔3〕弗洛伊德的心理进展阶段说;〔4〕艾里克森的“人的八个阶段”领悟:弗洛伊德的人格进展观〔二〕行为主义的心理进展观识记:〔1〕环境打算论的特点;〔2〕华生的学****观点的根底:条件反射;〔3〕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4〕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强化掌握原则:强化与消退、准时强化;〔5〕班杜拉的观看学****概念领悟:〔1〕斯金纳的进展心理学观点对儿童行为实际掌握方面的奉献;〔2〕社会学****在社会化过程种的作用;〔三〕维果斯基的心理进展观识记:〔1〕文化—历史进展理论的创始人;〔2〕最近进展区领悟:〔1〕维果斯基对“进展”实质的理解;〔2〕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进展的缘由〔四〕皮亚杰的心理进展观识记:〔1〕支配心理进展的因素;〔2〕皮亚杰对儿童思维进展阶段的划分领悟:促使皮亚杰理论获得进展的主要缘由及表现〔五〕:朱智贤进展心理学理论的主要表现;第三章进展心理学争论方法一、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局部的学****把握常见的进展心理学争论方法,生疏进展心理学争论的功能、特别性、根本原则,还应对进展心理学的最进展有肯定的了解。二、考核学问点〔一〕进展心理学争论概述〔二〕进展心理学争论的设计〔三〕进展心理学争论的根本方法〔四〕进展心理学争论结果的分析与呈现〔五〕进展心理学争论方法进展的趋势三、考核要求〔一〕进展心理学争论概述识记:〔1〕进展心理学争论的主要功能;〔2〕进展心理学争论的根本原则领悟:进展心理学争论的特别性的表现〔二〕进展心理学争论的设计识记:〔1〕进展心理学争论设计的根本内容;〔2〕纵向争论的含义;〔3〕横段争论的含义;领悟:〔1〕纵向争论设计的局限性;〔2〕聚合穿插设计的优点;〔三〕进展心理学争论的根本方法识记:〔1〕观看法的含义;〔2〕访谈法的含义;〔3〕访谈法的分类;〔4〕问卷法的定义;〔4〕测验法的含义;(5)试验法的含义;领悟:〔1〕使用观看法过程中应留意的问题;〔2〕访谈法的优点和局限;〔3〕进展心理学中的问卷法应留意的问题;〔4〕使用测验法的留意事项;〔5〕试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的适用情形;应用:进展心理学中各种争论方法的选择及比较〔四〕进展心理学争论结果地分析与呈现识记:〔1〕定性分析的含义;〔2〕定量分析方法的分类;〔3〕进展心理学争论报告的内容领悟:〔1〕定性分析的特点;〔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两者密不行分不行偏废〔五〕进展心理学争论方法进展的趋势识记:〔1〕进展心理学争论生态化的含义;〔2〕计算机在进展心理学争论中的应用功能领悟:〔1〕近年来进展心理学争论方法的特点;〔2〕进展心理学争论方法上的综合化趋势;第四章胎儿的进展一、学****目的和要求胎儿期主要指个体从受孕到诞生这段时间,通过这局部的学****应了解从受精卵到胎儿产出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对胎儿进展可能产生影响的内外因素。生疏胎儿的进展对个体一生进展的重要意义。二、考核学问点〔一〕胎儿进展〔二〕母亲的自身条件对胎儿的影响〔三〕药物及烟酒对胎儿的影响〔四〕母亲心情状态对胎儿的影响〔五〕母亲所处环境对胎儿的影响三、考核要求〔一〕胎儿进展识记:〔1〕合子的构成;〔2〕胚种、胚胎、胎儿阶段的划分〔二〕母亲自身条件对胎儿的影响领悟:〔1〕可能影响胎儿的母亲的自身条件〔三〕药物及烟酒对胎儿的影响领悟:药物及酒精、吸烟对胎儿的不良影响〔四〕母亲的心情状态对胎儿的影响识记:〔1〕母亲单方的精神压力和夫妻关系对胎儿的影响;〔2〕极端心情对胎儿造成影响的缘由:儿茶酚***;〔3〕母亲所处的环境因素对胎儿的影响领悟:〔1〕长期的情感体验会对胎儿造成影响;〔2〕母亲对胎儿的心情影响是长期的;第五章婴儿心理的进展一、学****目的和要求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通过本章节的学****应把握婴儿期个体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进展状况,包括身体形态、动作的进展,认知、言语、气质、心情和社会化进展的特征和规律,了解上述婴儿期的身心进展对个体一生进展的重要意义。二、考核学问点〔一〕婴儿生理进展及其心理学意义〔二〕婴儿认知的进展〔三〕婴儿言语的进展〔四〕婴儿的气质〔五〕婴儿心情、〔一〕婴儿生理进展及其心理学意义识记:〔1〕婴儿大脑的形态进展概况;〔2〕婴儿脑的可塑性和修复性;〔3〕婴儿动作的“预先成熟论”与“可能成熟论”领悟:〔1〕婴儿大脑机能进展的表现;〔二〕婴儿认知的进展识记:〔1〕婴儿认知力量中进展最快的领域—感知觉;〔2〕婴儿视觉的产生与进展概况;〔3〕婴儿听觉的发生进展概况;〔4〕婴儿留意进展的概况;〔5〕婴儿记忆的发生时间;〔6〕婴儿学****的含义;〔7〕婴儿学****的层次;〔8****惯化领悟:〔1〕关于婴儿思维争论的最成果与皮亚杰经典理论的出入〔三〕婴儿言语的进展识记:〔1〕语言和言语;〔2〕言语过程;〔3〕前言语阶段及其进展阶段的划分;〔4〕婴儿言语发生的时间;〔5〕言语发生阶段婴儿词语获得与运用的表达;〔6〕婴儿19-21个月时的“词语爆炸”现象;〔7〕语法获得关键期;领悟:〔1〕婴儿言语发生进展内在机制的四种代表性理论;〔2〕婴儿前言语阶段具备言语的三大根本特性;〔3〕“双词句”的消灭及其意义;应用:〔1〕动态、进展地对待婴儿言语发生过程〔四〕婴儿的气质识记:〔1〕气质类型的含义;〔2〕气质的四重类型;〔3〕托马斯-切斯的三类型;应用:〔1〕婴儿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辩证关系;〔2〕气质对早期教养和进展的意义〔五〕婴儿心情、社会性的进展识记:〔1〕初生婴儿的心情反响:初步分化;〔2〕婴儿社会性微笑的消灭;〔3〕依恋的定义;〔3〕依恋的类型领悟:〔1〕依恋对婴儿心理进展的作用;〔2〕依恋的进展阶段;〔3〕婴儿的依恋与母亲行为的关系;〔4〕早期同伴交往的三个阶段及其特征第六章幼儿心理的进展****目的和要求幼儿期是指儿童从3岁到6、7岁这一时期,又称学前期。通过本局部的学****应在了解幼儿生理尤其是神经系统进展状况的根底上,把握作为幼儿期主导活动的玩耍的进展特征,了解幼儿言语力量的进展和记忆、思维等认知力量的进展规律,生疏幼儿期共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进一步进展。二、考核学问点〔一〕幼儿神经系统的进展〔二〕幼儿的玩耍〔三〕幼儿言语的进展〔四〕幼儿认知的进展〔五〕幼儿共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进展三、考核要求〔一〕幼儿神经系统的进展识记:幼儿大脑构造连续进展的主要表现领悟:幼儿皮层兴奋和抑制机能的不断增加,但过高的抑制要求会对儿童带来的不利后果〔二〕幼儿的玩耍识记:〔1〕当代的主要玩耍理论对玩耍的生疏;〔2〕中国心理学家对玩耍本质及其功用的看法;〔3〕玩耍的种类:制造性玩耍,教学玩耍和活动性玩耍;领悟:〔1〕幼儿玩耍的内容和形式与幼儿心理进展的关系〔三〕幼儿言语的进展识记:〔1〕幼儿期是词汇增长最快的时期〔3~4岁〕;〔2〕幼儿词汇的丰富和深化:内容、抽象性和概括性;〔3〕幼儿把握词类的挨次;〔4〕乐观词汇和消极词汇领悟:〔1〕幼儿语法构造进展的趋势;〔2〕连贯语言和独白语言的消灭;应用:幼儿言语进展的表现:词汇进展、语法的把握和口头表达力量的进展〔四〕幼儿认知的进展识记:(1)幼儿认知进展的主要特点:具体形象性和不随便性占主导,抽象规律性和随便性初步进展;〔2〕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含义;〔3〕守恒的定义;〔4〕概念的形成和把握;〔5〕幼儿概念把握的特点;〔6〕幼儿对数的概念的转折点;领悟:〔1〕幼儿记忆进展的特点;〔2〕幼儿思维的特点;〔3〕幼儿概括的特点应用:皮亚杰的争论对幼儿思维进展争论的奉献〔五〕幼儿共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进展识记:〔1〕社会化的含义;〔2〕幼儿道德认知的含义;〔3〕皮亚杰对儿童道德认知进展的阶段划分;〔4〕侵害行为;〔5〕亲社会行为;〔6〕性别化;〔7〕性别认同;〔8〕性别角色认同;〔9〕儿童同伴关系;领悟:〔1〕幼儿自我意识进展的特点;〔2〕侵害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的共存性;〔3〕幼儿性别认同的进展;〔4〕同伴关系在儿童共性和社会进展中的作用;应用:〔1〕同伴关系与儿童的行为表现、心情反响和人格进展之间的联系及其意义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进展一、学****目的和要求小学时期是儿童心理进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又被成为前青春期。通过本局部的学****应当把握小学儿童的认知特点,尤其是作为这一阶段主要任务的学****的特点,了解小学儿童思维力量在这一阶段的进展状况,把握这一阶段共性进一步进展的特点,以及社会性和品德的进展规律。二、考核学问点〔一〕小学儿童的学****二〕小学儿童思维进展的特点〔三〕小学儿童的共性与社会性进展〔四〕小学生的品德进展三、考核要求〔一〕小学儿童的学****识记:〔1〕狭义的学****2〕学生学****的一般特点;〔3〕学****障碍儿童〔柯克的定义〕;〔4〕学****障碍的根本特征;领悟:〔1〕学****对小学儿童心理进展的作用;〔2〕小学儿童的学****特点;〔3〕学****障碍儿童的预防和矫治〔二〕小学儿童思维进展的特点识记:〔1〕小学儿童概括力量的进展阶段;〔2〕抽象规律思维;〔3〕思维品质:领悟:〔1〕小学儿童思维进展的根本特点;〔2〕小学儿童概念的进展特点;〔3〕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进展特点;应用:〔1〕小学儿童推理力量的进展趋势;〔2〕小学儿童思维进展〔三〕小学儿童的共性与社会性进展识记:〔1〕自我概念;〔2〕小学儿童自我描述的进展特点;〔3〕小学儿童自我体验和自我评价、自尊心之间的联系;〔4〕社会性认知;〔5〕角色采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