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渭南穆屯村城中村改造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概述
渭南穆屯村城中村改造项目位于渭南市新区,渭南市政府办公中心西侧约1000米。定位于乐天大街以北、渭河大街以南。东临渭清路绿化带、市体育中心,西临新盛路,项目总用地1030亩。
该项目属于城中村改造项目,涉及穆屯村860户村民及312国道改线29户拆迁户的安置。拆迁安置范围总用地1030亩,其中拆迁安置建设用地230亩,回收城市商住用地800亩。
该项目由渭南奥林体育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建设,该项目筹建以来,渭南奥林体育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大量细致的前期工作。其中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已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完成。但由于渭河工程改造新的规划,用地范围有新的调整,已由渭南市规划局下发了《穆屯村改造规划变更图》。规划变更的主要内容是:
,北边界以新规划的渭河大街为界,
新规划的渭河大街距新的渭河景观大堤相距较远,本规划不再考虑与渭河大堤的关系及河堤景观的利用。
,大体在景观长廊的位置新规划了40米宽的新区东路。
由于以上规划条件的根本性变化,原清华大学的规划已不能使用。
根据建设方委托及相关指示,我院在原清华大学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性规划,并于2011年7月6日经渭南市城乡规划委员会专家组评审论证,认为规划条件有根本性改变以及要求商住区不再有小高层及多层住宅,设计应重新定位,设计档次应进一步提高,要求重新编制新的规划方案设计。
规划依据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渭南穆屯村城中村改造项目修建详细规划设计》
渭南市规划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纪要,第三十二次会议评审意见
渭南市规划局《穆屯村改造规划变更图》
渭南奥林体育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相关委托及指示。
国家相关规范及规程
第三章气象及工程地质
渭南市属于关中平原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四季变化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宜,除秦岭山区外,年
日照时数2009~,~℃,一月平均气温-~℃,~℃,积温平均值4448度,是关中地区热量的高值区;在正常年份,十月下旬至十一月上旬初霜,无霜期约189~226天;降水量集中在九至十月,暴雨多在七至八月,连阴雨多在七至九月,有的年份长达24天,。
3. 2地理位置
渭南市位于东经108°50′-110°38′和北纬34°13′-35°52′之间,地处陕西关中渭河平原东部,东濒黄河与山西、河南毗邻,西与西安、咸阳相接,南倚秦岭与商洛为界,北靠桥山与延安、铜川接壤,,,是陕西省和西部地区进入中东部的“东大门”。
第四章规划区定位及建设指导思想
,该规划区面积较大,是以居住为主,教育、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的综合性居住社区。
“西进北扩的中心位置,东北与将要建设的渭南市行政中心相望,东侧与渭南市体育中心为邻,东南侧为陕西东部首家三级甲等医院渭南市中心医院,西部、南部为渭南市规划的商业商贸和居住中心,同时,北临渭河,渭河大堤改造后环境的提升将对小区的建设十分有利。
,无法在空间上紧密相连,从城市的角度出发,如何将该项目积极地融入到城市的空间体系中,并且激发该地区的活力,是本规划设计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
基于以上主要条件:
,着力打造新区的主力,形成有体量,有靓点,有影响的主力新区。以沿乐天大街集中布置商业和高层、高档次公共建筑,为城市社区打造地标性建筑,为新区增姿添彩。与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新区相得益彰,形成新的城市中心。以体现新城区的新、美、特,现代。在地标上与老城区的历史人文相辉映,与渭南整个城市相融合。
、居住区居住户数及人口规模,本规划按照居住区--组团的布局方式进行设计,确保居住区的居住环境,经济、合理,有效的使用土地和空间、提高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质量。
依据上述基本原则,设计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符合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符合新区的规划要求。
符合统一规划、布局合理、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综合分析居住区所在城市的性质、社会经济、气候、民族、习俗、历史和传统风貌、人文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地形地貌、植被,并将其纳入规划。
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了解其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