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人教新课标)语文一年级下册《两只鸟蛋》优秀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教新课标)语文一年级下册《两只鸟蛋》优秀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mama1 2024/7/3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教新课标)语文一年级下册《两只鸟蛋》优秀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人教新课标)语文一年级下册《两只鸟蛋》优秀教学设计 】是由【mama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人教新课标)语文一年级下册《两只鸟蛋》优秀教学设计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9两只鸟蛋【备课资料包】【教学目标】1、相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等六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课,并宠爱朗读诗歌,能背诵课文。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挚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教学重点】相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等六个字。【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课,并宠爱朗读诗歌,能背诵课文。【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揭示课题。齐读课题。读后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学****生字。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2、小组合作学****生字。自己在课文中勾诞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记住字形,在小组内互查沟通。3、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识字的。例:偏旁归类识字,熟字带生字等。三、再读课文,接着学****生字。l、出示没有拼音的课文,试读课文2、小组合作学****采纳白己宠爱的方法相识这些字3、分组汇报本组的学****状况。4、比比谁的识字方法好。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1、自由地朗读课文,初步感悟课文内容。2、自己宠爱哪个小节,就读那个小节。读后说说自己为什么宠爱它。3、老师分节指导朗读,体会每小节表达的情感。(1)读第一小节。指导学生换位体验:假如你得到两只鸟蛋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让我们带着新颖 、宠爱的语气来读这一小节,读时要读出鸟蛋小小的、凉凉的感觉读出来,又要把鸟蛋那种好玩的感觉读出来。(2)读其次小节。探讨:小挚友们知道小鸟是从哪儿来的吗?让小挚友视察小鸟破壳而出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了解小鸟是由鸟蛋孵化出来的。知道一个鸟蛋就是一只小鸟。所以我们要爱惜它。试读出妈妈的语气:语重心长、劝慰的语气。老师范读,学生学着读,边读边体会叹号所表达的语气。(2)读第三小节。启发: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有些什么想法,我又是怎样做的,在做的时候,我又想了些什么?(联系第一小节回答)读这段时,应当怎样读?试读放鸟蛋这段,看谁读得最好。4、读第四段。(1)换词理解“仿佛”。(2)探讨:为什么我会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我会看到些什么?5、用自己的笔画出当时的情景。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六、作业:回家收集有关鸟类的资料。其次课时一、复****巩固。1、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2、指名分段读课文。二、实践活动。1、读“我会读”的词组。2、说说这3组词语中,左边的词和右边的词它们有什么关系?3、小接:这3组词语中,左和右的关系是同等的,虽然它们的次序不同,但是表达的意思相同。4、练****照样子再说几组词语。出示写有“花儿、小草、柳枝、大海、红红的、绿绿的、软软的、蓝蓝的”等词的卡片,将这些卡片分发给学生,让拥有不同卡片的学生找好挚友,并让他们互换位置。让学生在嬉戏中体会这类词语的特点。5、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来吗?三、指导写字。1、学生自己视察要写的几个字的字形,偏旁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老师指导示范。“听、唱”二字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宽右窄。左边的口要写得小而高。“连、远”二字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要指导学生写好“走之”。3、学生练****写,老师巡察指导。4、展示自己字,评议别人的作业。四、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说说这首诗讲解并描述的事。2、试着背诵这首诗。3、说说你宠爱读诗吗?为什么?4、小结:诗歌节奏美、音律美,意境美,短小精练,包括了丰富的内涵。5、读—读语文园地三的诗,看谁读得最好。6、你还宠爱哪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听。五、说说你宠爱文中的“我”吗?为什么?六、拓展练****1、说说自己知道的鸟类学问。(生说后,老师介绍有关的学问。)2、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八、总结:鸟类是我们人类的挚友,现在由于种种缘由,原有的鸟类大部分已经或正在从地球上消逝,所以我们要爱护鸟类。【板书设计】【教学评价方案】1·达标测评参评人数()项目内容达标人数达标率注:表内【人数】为达标人数。2·教学反思学生参加程度教学目标达成度阅历积累问题分析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