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美的历程》总篇幅不过十几万字,它却考察了从远古图腾到明清绘画工艺达数千年华夏民族地艺术发展。读之使人神驰千年,邀游于历史的长河中,不断领略一个又一个时代的艺术精神,把捉到华夏民族美的足迹。本书夹叙夹议,见解精到,文字简洁,明白晓畅。不仅专业研究者把它作为必不可少的参考书,而且一般的读者读来也会饶有兴味。本书自8O年代初出版以来,风行一时,数次再版,并曾被列为青少年必读书目,引导了一批又一批的读者步入美的殿堂。总之,若想在短时间内大致全面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美的历程》是一部适合的读物;若想得到美的熏陶,《美的历程》更是一部很好的读物。
这部书的作者是李泽厚。李泽厚(1930~),湖南长沙人,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长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88年当选为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1998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学院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著有《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我的哲学提纲》、《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思想史论》、《美学论集》、《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走我自己的路》、《世纪新梦》、《论与今读》、《已卯五说》等书。
《美的历程》全书共分十章,每章评述一个重要时期的艺术风神或某一艺术门类的发展。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著作,以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联系起来,点面结合,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作出了概括的分析与说明。
作者从"自然的人化"的观念出发,提倡"人类学历史本体论"之说,不单回应了现时流行的中外各美学流派,而且从哲学高度统一了社会与自然,探讨了美与人的本体存在、美感与心理情感的"数学方程式"等问题,并提出美学与人类命运关连的前景。
作者认为,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的转变;并非艺术本身所能决定,决定它们的归根到底仍然是现实生活,故而考察一个时代的文艺,必先考察那个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情况。
远古图腾、青铜纹饰刻画出对自然与鬼神的敬畏,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魏晋风度、北朝雕塑表现了精神、思辨,唐诗宋词、宋元山水展示了襟怀、意绪,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所描绘的则是世俗人情。
这里我主要介绍图腾纹饰、佛陀世容、明清小说这三部分。
图腾纹饰:
将近八千年前,中国文明已初露曙光。山顶洞人已对形体的光滑规整、色彩的鲜明突出等有了最早的朦胧理解、爱好和运用,这种原始的物态化的活动便正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开始。他的成熟形态便是原始社会的巫术礼仪,亦即远古图腾活动。这种巫术礼仪的延续、发展和进一步符号图像化就是——龙飞凤舞。中国远古传说中的“神”、“神人”或英雄大抵都是“人首蛇身”。女娲伏羲是这样,《山海经》和其他典籍中的好些神人也这样。这其实就是最原始的龙图腾。而最原始的凤图腾又在哪里呢?与龙蛇同时或稍后,凤鸟则成为中国东方集团的另一图腾符号,与“蛇身人面”一样,“人面鸟身”、“五彩之鸟”在《山海经》中亦多见。龙凤图腾的出现都体现了部族间的战争与融合。而到了新石器时代的前期的母系氏族社会大概相对来说比较和平安定,所以彩陶纹样中的鱼、狗、蜥蜴、鸟和蛙以及人面含鱼的形象,虽明显具有巫术礼仪的图腾性质,却可使世人清晰地感到:这里还没有沉重、恐怖、神秘和紧张,而是生动、活泼、纯朴和天真,是一派生气勃勃、健康成长的童年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