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是由【】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王志平徐来荣马黎辉郑文慧摘要:目的:通过对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的控制效果评价,识别并确定该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和检测检验法相结合方法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出料口的炭黑粉尘、投料操作位的沥青粉尘TWA浓度没有达到职业卫生标准,噪声符合职业卫生标准,甲苯、煤焦油沥青挥发物、高温部分需要整改。结论:对尚未达到职业卫生标准的系统或工程单元提出补充措施。针对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特征,提出控制职业病危害的方法和措施。关键词:负极材料;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年产800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建设项目是高科技产业化示范工程,由上海改建到宁波望春科技园区的项目。根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要求,从源头上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受业主委托,我中心对该建设项目进行了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识别并确定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采用现场调查法和检测检验法相结合方法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一、对象与方法(一)对象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CMS)生产线项目进行初步工程分析,以总平面布置、工艺流程、设备布局、卫生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组织管理为评价单位,从事该生产线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为观察评价对象,分析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二)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和检测检验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劳动卫生学的调查收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资料,以及劳动者的健康体检资料运用职业卫生的标准和技术导则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程度、职业病防护措施及效果、健康影响等做出综合评价。二、结果(一)工程概况选址、总体平面布局及设备布局。本项目选址合理。厂区平面布置基本做到厂前区与生产区分开的原则。在满足主体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做到产生高噪声车间与低噪声车间分开,产生职业危害车间与无危害车间分开,车间东西走向,与该地夏季主导风向及全面主导风向夹角均大于45度。符:..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1025合枟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枠GBZ1-2002总体布局平面布置要求。整个项目具有较高的自动化、密闭化,生产工艺流畅。煤焦油沥青投料后经管道输送,加热预处理,计量后进入反应釜反应,通过三次萃取、分离、萃取,进一步干燥制取CMS生球产品。使用中有机溶剂为一次性投加,循环使用,生球制备厂房在第一楼层、三楼层设有出料口,加料车间设在原料仓库内,厂房内各层均设有单独电控操作间,车间内职工除每天巡视、检修、出料、加料短时间停留外,一般工人都在操作间。整个工艺自动化程度较高,可避免有害因素的长时间接触。生产线由CMS生球制作生产线(加料、融化、计量、反应、萃取、分离、干燥、出料)和辅助生产线(蒸馏回收、冷凝吸收、焚烧排放)组成。主要物料为固体煤焦油沥青、甲苯、洗油、燃油。整个工艺流程为密闭化生产系统,根据装置、工艺操作特点和要求,选用分散控制系统(DCS)和闭路监视系统自动控制,密闭化、自动化程度较高。(二),采用工作场所为评价单元。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CMS)是一种新型碳素材料,称为中间相炭微球(CarbonaceousMesophaseSpheres,简称CMS)。因此,通过现场及文献[1]调查、识别确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甲苯、煤焦油沥青挥发物、沥青粉尘、炭黑粉尘、高温、噪声。其中沥青粉尘尚无国家职业卫生标准。(1)粉尘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表1 粉尘检测结果浓度(mg/m)接触时间STELPC-STELPC-TWA判定测定地点危害因素(h)TWA范围最高值出料口4炭黑粉尘10~~ (2)高温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表2 高温检测结果岗位名称接触时间(min)室内WBGT指数(℃):..1026宁波市第五届学术大会论文集 (3)甲苯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表3 甲苯检测结果浓度(mg/m)接触时间STELPC-STELPC-TWA判定测定地点(h)~<~<~<~<~<~ (4)噪声检测结果如表4所示。表4 噪声检测结果岗位名称接触时间(h)平均噪声级别(dB)接触限值(dB)(5)煤焦油沥青挥发物检测结果如表5所示。表5 煤焦油沥青挥发物检测结果浓度(mg/m)接触时间STELPC-STELPC-TWA判定测定地点危害因素(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也超过职业卫生标准。,,由于沥青粉尘国内无相应职业卫生标准,采用美国ACGIH标准作为参考标准,沥青粉尘浓度超过参考标准。煤焦油沥青挥发物TWA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但是作业场所无劳动者长时间停留。粉尘作业岗位浓度超标与该岗位未安装通风除尘设施、机械化程度低等因素有关。甲苯浓度检测结果单项指数小于1,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噪声产生主要在公用工程,噪声强度符合GBZ1-2002枟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枠中噪:..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1027声卫生限值要求。根据高温检测的规范要求为夏季最热月份,因此高温数据主要参考一期工程检测数据,高温作业级别判定均为Ⅱ级。(三),辅以轴流机械通风,轴流排风机性能按设计时要求落实,换气次数为10次/h,车间空气换气充分,甲苯浓度检测结果合格。溶解釜、热处理器、反应釜、尾气处理车间产生高温的工作场所,采用了通风隔温、隔套保温措施。在防噪声措施方面,优先采用高效低噪声的设备,并采用减震消声及建隔音操作室等措施,最大限度减低了这些物理有害因素对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危害[1]。个人使用防护用品数量、维护周期、发放岗位有完整的记录表及责任人,防护用品性能经宁波市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鉴定合格,符合防护要求,防护用品的维护和发放数量也符合防护要求。工作地点附近无紧急救护站及有毒气体防护站。有应急预案。、洗手池、厕所、淋浴室。由于该项目使用高毒物品,因此在生产现场每个楼面设置浴室和淋浴器。有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了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卫生经常性工作,制定了一系列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了劳动卫生管理制度:机构网络图、岗位操作规程、易中毒物甲苯的使用注意事项、员工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档案、健康监护档案。,在有资质的职业健康体检机构进行体检,共体检在岗职工10人,体检结果未发现职业病患者及职业禁忌症。三、讨论(一)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好处该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未能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导致粉尘危害作业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因此要重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预评价工作。开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减少职业病危害和职业病防治抓源头工作的重点。同时要加强职业卫生审查,真正做到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三同时。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工作包括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或备案、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或备案。枟职业病防治法枠中规定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项目(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项目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在竣工验收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控制效果评价主要是对各种危害进行工程控制、管理控制、个体防护设施评价,而工程控制常常难以达到要求。只做控制效果评价可能增加职业病的风险,控评后整改的投入往往数倍于预评价整改所需的投入。因此,单纯的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危害存在较大风险,仍然威胁着劳动者的健康和财产安全。(二)超标岗位原因分析及评价由于生产区加料操作为人工操作无除尘设施,因此造成投料车间粉尘不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加料操作位使用机械加料,可以形成在密闭的空间自动化,同时安装吸尘装置。煤焦油沥青挥发物超标的原因主要是排放口未安装通风装置,因此按要求安装通风装置。完成上述要求后再进行检测。:..1028宁波市第五届学术大会论文集(三)建议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在所有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加强粉尘危害防治措施,安装降尘设备,加强通风排尘;同时应加强对工人的个人防护措施,要求穿“三禁”工作服装,投料岗位、出料口操作时佩带防尘口罩、防护手套。在清釜、出料时使用防毒面具,个人使用防护用品有专人负责,及时清理维护。上岗前自觉佩带防尘口罩,及时更换口罩滤膜;投料和产品出料装桶应安装密闭通风除尘设备。配备吸尘排风措施,降低操作位粉尘浓度,避免了粉尘向周围环境逸散。车间内CMS生球产品运输应防止跑、冒、滴、漏发生,减少地面环境污染,避免二次扬尘。提高投料机械化程度,避免工人接触,从源头上治理粉尘危害。针对项目设备检修、抢修期间,制定检修、抢修措施和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预案操作演练,岗位工人培训,预防职业中毒事故发生。参考文献[1]江毓龙、,1994,11(增刊).[2]张旭慧,,18(1):57~:王志平(1963-),男,专科,主管医师,从事职业病防治工作。作者单位:宁波市鄞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邮编:315040;电话:**********,0574-87332124;地址:宁波市江东区舟孟北路84弄12号;E-mail:wzp0504@。注: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13(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