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火灾基础知识
目录
一、火灾的定义
二、火灾分类
三、如何正确报火警
四、对火灾现场烧伤要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五、引起火灾的十种常见火源
六、可能引发火灾的习惯动作
七、各种火灾现场应急处理
1、家庭失火
2、高楼失火
3、人员密集场所火灾
4、汽车失火
一、火灾的定义
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物体上失去控制的燃烧造成的损失。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发生的一种氧化放热反应,通常伴有光、烟、或火焰。
燃烧的三要素: 可燃物、助燃物及着火源。
防火的主要措施就是: 控制可燃物、隔绝助燃物、消除着火源
二、火灾分类
火灾根据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分为A、B、C、D、E、F六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质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煤、棉、毛、麻、纸张等火灾。
B类火灾:指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火灾。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等火灾。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铝镁合金等火灾。
E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消防法》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任何人发现火灾时,都应该立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所以一旦失火,要立即报警,报警越早,损失越小。
报警时要牢记以下8点:
1、拿起话筒拨打“119”号键,直至听到对方回话同时要听清对方提出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
2 、准确讲清起火单位名称、所在位置,要详细讲明具体地点、门牌号码、街道巷名,不易寻找的地方要说明周围有什么标志性建筑以做参考。
3 、讲清起火部位、燃烧物品、火势大小、
三、如何正确报火警
火场面积,起火部位可分为:办公室、机房、仓库、住宅等,燃烧物质可分为:油、化学物质、电气及一般物质。
4 、讲清起火单位属于多层建筑还是高层建筑(在第几层)。
5 、讲清报警人的姓名、联系电话号码,以便随时联系。
6 、如需安排接消防车要讲清楚接车地点,地点应在起火附件易找的地方或标志性建筑旁。同时要迅速安排好人员疏通消防车道,清除障碍物,使消防车到火场后能立即进入最佳位置灭火救援。
7 、报警时要讲清有无被困人员、有无受伤人员。
8 、如果着火地区发生了新的变化,要及时报告消防队,使他们能及时改变灭火战术,取得最佳效果。
四、对火灾现场烧伤要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1)采取有效措施扑灭身上的火焰,使伤员迅速脱离开致伤现场。当衣服着火时,应采用各种方法尽快地灭火,如水浸、水淋、就地卧倒翻滚等,千万不可直立奔跑或站立呼喊,以免助长燃烧,引起或加重呼吸道烧伤。灭火后伤员应立即将衣服脱去,如衣服和皮肤粘在一起,可在救护人员的帮助下把未粘的部分剪去,并对创面进行包扎。
(2)防止休克、感染。为防止伤员休克和创面发生感染,应给伤员口服止痛片(有颅脑或重度呼吸道烧伤时,禁用吗啡)和磺胺类药,或肌肉注射抗生素,并给口
服烧伤饮料,或饮淡盐茶水、淡盐水等。一般以多次喝少量为宜,如发生呕吐、腹胀等,应停止口服。要禁止伤员单纯喝白开水或糖水,以免引起脑水肿等并发症。
(3)保护创面。在火场,对于烧伤创面一般可不做特殊处理,尽量不要弄破水泡,不能涂龙胆紫一类有色的外用药,以免影响烧伤面深度的判断。为防止创面继续污染,避免加重感染和加深创面,对创面应立即用三角巾、大纱布块、清洁的衣眼和被单等,给予简单而确实的包扎。手足被烧伤时,应将各个指、趾分开包扎,以防粘连。
4)合并伤处理。有骨折者应予以固定;有出血时应紧急止血;有颅脑、胸腹部损伤者,必须给予相应处理,并及时送医院救治。
(5)迅速送往医院救治。伤员经火场简易急救后,应尽快送往临近医院救治。护送前及护送途中要注意防止休克。搬运时动作要轻柔,行动要平稳,以尽量减少伤员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