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加快农村电商全面落地
随着国家“互联网+”、供给侧改革战略的实施,全国各地农村电商发展如火如荼。
继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首次将“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单独列出。而商务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则确立了到2020年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8000亿元的发展目标。
在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的湖南,农村电商方兴未艾,亟待破解几大瓶颈,以加快其全面落地进程——
瓶颈之一,农产品精品品牌少。围绕农村电商的竞争事实上很激烈,农产品品牌之争则是重中之重。湖南是农业大省,但生产源头分散,尤其是一些偏远山区虽不乏优质农产品,但没有形成品牌效应,鲜为外人所知,市场价值相对被低估。要让更多“湘品”上网出湘,还得多在打造、经营区域品牌方面下功夫。
瓶颈之二,“保鲜快递”难。农村电商对农产品的保鲜程度和运输时效性要求较高。但当前我省农产品物流仍普遍存在成本高、运输质量低、时效性差、服务品质欠佳等问题,尤其是冷链物流参差不齐、相对落后。不少农民难以负担高昂运输费用,眼睁睁看着劳动成果烂在地里。
瓶颈之三,农村电商人才“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农村电商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把握机遇好好发展下去,迫切需要既懂互联网技术又了解三农需求、富有创新精神的“将帅之才”。
破解这些瓶颈,首先要厘清思路——
打造农产品品牌效应,最根本的是要依托我省农业的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打造一批带有浓郁地方色彩、为城市居民所关注和喜爱的新、特、优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并在线上、线下进行多方宣传推介,重点向外埠传播、营销。
积极响应城市居民消费者需求,正视农村电商物流“痛点”。要融合公共信息共享平台、第三方农产品电商平台、手机移动终端、APP、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等多方资源来解决农产品物流信息滞后问题。要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物流渠道体系,发挥冷链物流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打通农产品运输
“最后一公里”。
下大力气引进、培育农村电商人才,着力提高他们发掘优质农产品货源及辨别农产品质量优劣的能力、全面协调农产品“上行”及优惠工业品“下行”的能力、在销售农产品同时横向发展农村其他产业的创新能力。
运用“农业+新产业”模式即“农业+食品加工+旅游+生态+教育+文化+康养”等多产业深度融合模式,拓展农村电商内涵和外延,拉动地方产业经济发展。
在推进农村电商全面落地湖南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找准抓手,又要注意防控风险——
发挥订单农业调控农业生产的杠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