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忆秦娥临高阁》李清照诗词赏析.docx

格式:docx   大小:1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忆秦娥临高阁》李清照诗词赏析.docx

上传人:老狐狸 2024/7/20 文件大小: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忆秦娥临高阁》李清照诗词赏析.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忆秦娥临高阁》李清照诗词赏析 】是由【老狐狸】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忆秦娥临高阁》李清照诗词赏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忆秦娥·临高阁》李清照诗词赏析《忆秦娥·临高阁》的作者是,也题作《忆秦娥·咏桐》,被选入《全宋词》。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忆秦娥·临高阁宋·李清照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孤独。【注释】①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亦用为军中报昏晓。②西风:《全宋词》校:“案‘西风’二字原脱,据杨金本《草堂诗余》前集卷一无名氏词补。”梧桐落:在古典中,桐死、桐落既可指妻妾的丧亡,。【赏析】四印斋本《漱玉词补遗》题此词作“咏桐”,似未切。纵观全篇,这应是一首借景抒情之作。尽管因犯难以考证它的作年,我们无法准确把握作者挥毫濡翰时的情境和心绪,因而也无法深究作者所抒之情的底蕴是黍离之悲还是相思之苦,但作者抒情的真挚程度却足以使我们受到感染,而不著痕迹地显现于其中的超群技巧也足以令我们折服。词的上篇写登楼的所见所闻。在一个秋天的黄昏,作者怀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思,缓步登临高阁,凭栏远眺。跃入她眼帘的竟是那样一番衰飒、悲凉的景象:缭乱的群山,平旷的原野,惨淡的烟光,以及聒噪着归巢的昏鸦。它们拼合为一幅令人难过惨目的秋晚远眺图。有图假设此,犯难已极,而作者偏偏还要为它配上撼人心魄的画外音——那在暮色中久久回荡的悲壮的号角声。号角声,不仅将作者的情思带入更寥廓的空间,而且为我们供给了捕获作者情思的线索。由这作为背景之一的悲壮的号角声,我们无妨推想那是靖康之变发生后的兵荒马乱岁月。既然如此,联系作者靖康之变后亡国、丧失、贫病交加、流离失所的患病,似乎可以断言,渗透在这幅秋晚远眺图中的是一种揉合着国仇家恨的浑灏苍茫的哀痛之情。其实,秋景本不当这般萧瑟,只由于“难过人别具眼目”,才在作者笔下萧瑟假设此。以情役景,景因情设,这本是诗词家的惯伎。正由于这样,刘禹锡在《秋词》中用“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壮阔之景来表现志士的豪情,在《山居秋暝》中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丽之景来表现隐者的雅致,而李清照则在此词中用“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这样的萧瑟之景来表现她的忧思,从中,我们似乎也可悟出些“诗家三昧”。词的下片写登楼所思所感。假设比较上下片在章法、技巧方面的异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同样表现为情与景的有机交融,但上片着重写景,而景中有情,下片则着重抒情,而情中有景。“断香”句,作者的视线由阁外移到阁中。一如“乱山平野烟光薄”,这撩人眼目、乱人情思的“断香残酒”,勾起作者闲愁万种,使她更加难以为怀,乃至一反固有的婉曲作法,于百般无奈中吐出“情怀恶”这样的直抒胸臆之语。“东风”句再度将视野拓开,摄下桐叶随风飘坠的特写镜头。这纷纷飘坠的桐叶,猛烈扣响了抖动在作者内心的生命之弦,使她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在走完一大段苦痛和欢快相伴、灾难与幸福相继的人生旅程后,自己岂不也到了飘坠、凋零的岁月?“梧桐落”三字的有意重复,虽然主要是为听从词律,却也昭示着我们:这一衰歇景象,赐予作者怎样深刻的感受,又引起她内心怎样的猛烈反响!“又还秋色,又还孤独”两句便以作者的感受和反响作结。“又还”,说明作者因历览秋色而更感孤独已非一遭,很难推断她这是第几回逢秋而悲。这就在相当程度上增加了抒情的广度和深度。细绎全词,画面是那样惨淡、萧飒,情感又是那样凝重、沉痛,与作者早期那些抒写相思之情的哀婉却不失明媚的词作有着不同的韵味,因而视之为后期的作品,或许并无武断之嫌。【讲解】此词,从“栖鸦归后”、“情怀恶”、“孤独”透露出这是作者南渡后的怀人之作。“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开端起得陡然,把读者带到高高的楼阁之上。女仆人登楼远眺,远处那曲折起伏参过失落的群山,近处那宽广坦平的原野,都被一层灰蒙蒙的薄雾掩盖着。“烟光薄”的凄暗颜色,似乎掩盖全篇,也似涂在读者的心上。作者用了两个“烟光薄”,加深了“乱山平野”的昏冥颜色。前一句最终的,恰恰与相接的下一句开头的词语一样,这在修辞格中叫“顶针”,在词中有时这是词调格律的需要。这与易安《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难过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其中的两个“阴满中庭”,两个“点滴霖霪”,两个“秦楼月”,两个“音尘绝”,用法是一样的。词开头制造了一个视野宽阔的莽莽苍苍的世界。“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女仆人站在高阁之上,看到从遥远的群山和坦平的原野上飞归在树上的巢里过夜的乌鸦,她的心无限的惆怅,想起来远离身边的心上人,尚未归来。这时又听到黄昏画角的哀鸣,在群山和原野回荡,尤觉黯然神伤。作者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上写黄昏的景象,使画面产生了流淌感。上片写女仆人在高阁远眺所见。由人及物。换头,“断香残酒情怀恶”,转由物及人。写室内的环境和女仆人情怀的恶劣。室内熏炉里的香料已经烧尽,不再续添,照旧没有心思;酒杯里的酒,也差不多喝完了,愁绪照旧未减。“西风催衬梧桐落”,秋风阵阵袭来,梧桐树的叶子随之飘落。颇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凄惨气氛。过变由情入景。结句:“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孤独。”用两个“梧桐落”加深了秋天的衰颓的颜色,渲染了凄凉的气氛,衬托女仆人悲怆的心境。张炎《清平乐》:“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由梧桐叶落,而知天下秋声。刘熙载《艺概》说:“以鸟鸣春,以虫鸣秋,此造物之借端托寓也。绝句之小中见大似之。”女仆人很想到外面去派遣一下心中的缱绻离情,但是不能,外面是一片令人哀痛的秋色。江山凄肃,花木飘落,不仅不会消愁,反而会更增哀痛。于是,还要连续在室内闷坐,形影相吊,一片安静。结句由景入情。下片,写女仆人无法排遣的浓愁和孤寂。此词写景的最大特色是“心与物融,情与景合”。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或借景而引其情,兴也”。此词运用了兴法。上片的写景引出换头的“断香残酒情怀恶”之情来。下片的写景“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引出“孤独”之情来。此词上片写暮天的风光与下片“西风催衬梧桐落”的秋色浑然而成一幅凄清的画面,构成女仆人苦苦相思的背景。吴乔《围炉诗话》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说的很有道理,固然“乐景写哀”,“哀景写乐”应另当别论。此词的写景还有一种“索物以托情”的作用,“情附物也”,渲染气氛,衬托愁情。此词运用顶针的修辞格和两个“又还”,制造并加浓凄凉的哀郁之气,加强了主题的表达。【鉴赏】南渡之后,李清照递遭家破人亡、沦落异乡、文物遗散、恶意中伤等沉重打击,又目睹了山河裂开、人民离乱等惨痛事实。这首《忆秦娥》就是词人凭吊半壁河山,对死去的亲人和从前幸福温馨生活所发出的祭祀之辞。上片写登临高阁的所见所闻。起句“临高阁”,点明词人是在高高的楼阁之上。她独伫高阁,凭栏远眺,扑入眼帘的是“乱山平野烟光薄”的景象:,平坦宽阔的原野,掩盖着一层薄薄的烟雾,烟雾之中又渗透着落日的最终一缕余辉。叠句“烟光薄”加强了对这种荒凉、萧瑟风光的渲染,造成了使人感到凄凉、压抑的气氛,进而衬托出作者的心境。“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是作者的所见所闻。乌鸦是被人们厌恶的鸟类。它的叫声总使人感到“凄凄惨惨”,尤其在萧条荒凉的秋日黄昏,那叫声会显得更加阴森、凄苦。鸦声消逝,远处又隐隐传来了军营中的阵阵角声。这凄苦的鸦声,悲壮的角声,加倍地渲染出自然风光的凄旷、悲凉,给人以无限空旷的感受,意境开阔而悲凉。不难看出,这景物的描写中,融注着作者当时流离失所,无限哀痛的身世之感。下片起句,作者写了在这种风光中自己抑郁孤寂的心情。“断香残酒情怀恶”,全词只有这一句直接写“情怀”,但它却是贯穿和掩盖全篇的感情,一切都与此亲热相关。“乱山平野烟光薄”的风光,使词人倍感“情怀恶”,而“情怀恶”更增加了秋日黄昏的萧索冷落。“断香残酒”四字,示意出词人对以往生活的深切怀恋。在那温馨的往日,词人曾燃香品酩,也曾“沉醉不知归路”。而此时却香已断,酒亦残,历历旧事皆杳然,词人的心情是难以言喻的;一个“恶”字,道出了词人的不尽苦衷。“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孤独。”那阵阵秋风,无情地吹落了梧桐枯黄而硕大的叶子,风声、落叶声使词人的心情更加沉重,更加哀痛了。叠句“梧桐落”,进一步强调出落叶在词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响。片片落叶象无边的愁一样,打落在她的心上;阵阵风声,象锐利的钢针扎入她受伤后孱弱的心灵。这里既有国破家亡的伤痛,又有背井离乡的哀愁,那数不尽的辛酸,一下子都涌上了心头。作者写到这里,已把感情推向顶峰,接着全词突然从“又还秋色”的有声,转入了“又还孤独”的安静之中。这“静”绝非是田园牧歌式的安静,而是词人内心在流血流泪的孤寂。“又还秋色,又还孤独”,说明词人对秋色带来的孤独的一种厌恶和畏惧的心理。自己不甘因秋色而孤独,无限婉惜逝去的夏日的温顺与吵闹,同时也似乎说明她失去亲人、家乡的孤独心情。长期积郁的孤独之感,亡国亡家之痛,那种种简洁难言的心情,都通过淡淡的八个字,含蓄、浅薄地表现了出来。这首词的结句,是全词境地的概括和升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地。”“又还秋色,又还孤独”是对词人所处的环境,所见的景物以及全部心境真实、准确而又深刻的概括,景是眼前之“真景物”,情是心中之“真感情”,同时情和景又相互融合,情融注于景,景衬托出情,使全词意境蕴涵深广。

最近更新

2025年维修工安全措施7篇 17页

人教版2021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例析:专题.. 12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同步学习必修二第二章 点、直线.. 4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2011-2021学年高中会考补考地.. 5页

兰州市2022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二轮巩固练习(4).. 8页

税收政策与国际贸易法律 22页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 7页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一中高三英语复习导学案:un.. 14页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 4页

内蒙古包头市包头一中2021届高三会考复习数学.. 6页

2025年继电规程15篇 107页

内蒙古巴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 12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 17页

2025年统计管理规程5篇 22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2021届高三5月模拟数学文试题 .. 17页

北京四中2022年高考数学总复习知识梳理教案:.. 11页

竞争政策对经济发展与创新的影响 29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 5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 10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东校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 10页

2025年国开期末考试《人力资源管理》机考试题.. 13页

2025年度广州市花都区贯彻广东省农村集体经济.. 7页

备自投保护调试报告 4页

【最新】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 7页

65高压开关柜KYN2824技术描述 7页

元旦节放假通知 (51) 1页

农技推广机构星级服务创建工作方案 11页

小区绿化管理表格范本 12页

《化工基础》张近习题解答 5页

GBT 6974.1-2008 起重机 术语 第1部分:通用术.. 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