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和预防控制
背景
什么是伤寒、副伤寒
伤寒(Typhoid)和副伤寒(Paratyphoid Fever)是分别由伤寒杆菌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所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长程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
副伤寒与伤寒有什么不同?
副伤寒是由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这三个型与伤寒杆菌同属于沙门氏菌属,因此在临床上看成同一类传染病,副伤寒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与伤寒很相似,但在症状上,副伤寒的病程较短,症状较轻,并发症少,预后也较好。
WHO把伤寒作为一个全球性卫生问题。世界上总的发病趋势是下降的,发达国家如美国、西欧、~,重点在输入病例的控制。WHO估计,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可高达540/10万。
伤寒副伤寒是我国法定为乙类传染病,是我国重点防制的传染病之一。
慈溪地处沿海,河道和水井较多,且群众有生食海鲜的习惯,是伤寒副伤寒高发的地区。所以伤寒副伤寒一直是我市卫生部门重点控制的疾病之一。
基层防保工作者在伤寒副伤寒防制工作中的主要作用与职责
1、疾病的监控和预警
开展网络监控和院内主动搜索,出现情况及时报告。
2、出现散发病人时的疫情处置
(48小时内)对病家及污染过的环境进行消毒
对病人开展个案调查,并将个案调查表及时上报到市CDC,做好病人的隔离工作。
3、出现疫情后开展初步的原因分析,协调医院、政府、群众,配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落实疾病的各项防治工作。
4、疫情结束后做好回顾和总结工作,并提出下一步工作思路。
病原学
伤寒、副伤寒甲、乙、丙均为沙门氏菌属,革兰氏阴性杆菌,长约1~3m,~m,无芽孢,无荚膜,有周身鞭毛能运动。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即能生长,最适温度为37℃,~。
伤寒杆菌电镜照片
生存能力:
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抵抗力很强,耐低温,在水面中可存活1-3周,在粪便中可存活1-2月,在牛奶、肉类、蛋类中可生存数月,对阳光、热、干燥、及酸敏感,阳光直射数小时死亡,60度水中10余分钟或煮沸可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