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株洲市芦淞区白关镇白关村
创建“两型”示范村庄
实
施
方
案
编制单位:株洲市芦淞区白关镇白关村委员会
二○一二年六月
目录
白关村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
创建“两型村庄”的工作基础、发展目标及计划
工作基础
发展目标及计划
开展“两型村庄”创建工作的资金投入总额及构成
本年度计划投入经费数额及主要工作进度
开展“两型村庄”示范创建工作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
实施建设“两型村庄”的必要性
实施建设“两型村庄”的有利条件
基本思路
指导思想、目标和实施步骤
分阶段的工作计划、创建内容和资金投入
本年度的创建内容、计划投入经费数额和工作进度安排
主要内容
创建“两型村庄”的具体举措
示范推广前景与先进性分析
组织领导、经费投入、宣传教育、责任落实等保障措施
一、白关村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白关村位于“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是“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白关镇”的“红旗”村,被株洲市评为“‘两型’社会建设试点村”。下辖27个村民小组,分毛坪、夏家湾、老屋湾、七子塘、下铺共五个片,总人口2760人。有一个总支,下辖两个支部,共有党员89人。,水田1923亩,,山地10000亩。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我村已荣获:全国妇联基层示范村、湖南省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与“五个好”村党组织、株洲市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株洲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五好”村党支部、株洲市文明村镇、芦淞区先进党组织等荣誉。
(二)创建“两型村庄”的工作基础、发展目标及计划
我村立足区位优势发展特色种植业,现有蔬菜种植面积650亩(含高标准大棚面积200亩),花卉苗木面积200亩,红薯、西瓜面积200亩。我村现有蔬菜大棚水泥骨架厂、水泥制砖厂、石料厂、林场共4家办企业。2011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800元。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生态化为重点,盘活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保障为要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营造良好人居环境,
始终贯彻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基本要求,倡导生态农业和低碳生活方式发展,以人居环境改善为核心,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健全民生基础设施,以人居民生安全、消费环保低碳、村容整洁美观、村风文明高尚、生产科学环保、家庭和谐美满为主要目标,努力成为生产、生活、生态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示范“两型村庄”。
开展“两型村庄”创建工作的资金投入总额及构成
创建“两型村庄”预计总投资( )元,其中经济建设投资( )元,资源节约利用投资( )元,环境系统建设( ) 元,文明系统建设( )元, 其它费用( )元,流动资金( )元。
(四)本年度计划投入经费数额及主要工作进度
2012年预计总投入资金( )元,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党组织建设、经济发展、计划生育、新农村建设、财务管理、社会事务、综治维稳七个方面。
开展“两型村庄”示范创建工作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
“两型”社会的最终建成是建立在社会各个组成单位的“两型”创建的基础上,组成单位的“两型”的集合就构成了“两型”社会。正因如此,我村的“两型”村庄示范创建可以率先践行“两型”理念,规范“两型”化发展,打造可供其它村庄学习模仿,为“两型”社会的最终建成付出微薄力量。
三、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目标和实施步骤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态宜居、创业家园和度假胜地”的总体要求,围绕“打造示范村,建设新白关”的主题,坚持规划与基建先行、开发与保护并重、建设与整治并举,以改善村民居住条件为推动,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探索形成“政府引导、农民自主、产业支撑、市场运作”的新农村建设模式。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在我村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的体制机制。
二、工作目标
大力推进建设和改革工作,到2022年,我村发展方式实现转变,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指标达到或争取超过株洲市要求,为市社会体制改革、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提供经验和示范,为实现
“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总体目标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二)分阶段的工作计划、创建内容和资金投入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2012-2014年)。到2014年底,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40万元,。各项改革全面启动,初步形成以“高效农业和生态休闲”产业为核心的新型产业体系,功能区建设、循环经济发展、主要污染治理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符合“两型社会”要求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两型社会”建设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