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南京滨江景观设计研究
本文通过对孝感、天津两地的滨水景观设计的研究与南京独特的滨江环境对比分析对滨江景观设计进行深入探讨,并针对南京滨江进行个性化探究与设计,使符合南京独特地理、人文环境,实现以现代化城市新区形象为特色的河西滨江地区的目标。
孝感城市滨水带生态环境建设
当前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范围的扩大,人口集聚的加快,促成了各地城市河道环境严重污染,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度的恶化,城市环境生态性的矛盾由此变得尤为突出。尤其地处河网(江河)交错的滨水城市环境质量则更加受人注目和关切。城市滨水带生态环境的建设和构建人、水、绿和谐发展。是采取非工程措施,加强污染源源头管理,开展系统的宣传教育,拆除违章建筑、清理垃圾,严把审批关,杜绝污水入河等;开展工程措施,恢复和建设城市滨水带生态环境。其建设城市滨水带生态环境的理念应该是:水体清澈,鱼儿戏水;河岸弯曲,让人寻味;水岸茂绿,四季有花;水岸建筑,高低起伏;建材环保,还原生态。在孝感市老澴河景观设计中,主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生态之河”——恢复建设母亲河的自然生态环境,使其成为重要的城市绿带,建立生态效能优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滨水区域。
“文化之河”——继承和创新传统的文化形式,传承孝感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地方文化,成为新时期孝感文化的重要载体,并且在滨水景观中,赋予意境高远的诗意词境。
“休闲之河”——塑造全新的充满活力与魅力的都市滨水景观,焕发母亲河新的活力,面向城市居民多重需求的开放休闲空间体系,建设生态环境优良的宜居休闲城市。
、孝感市老澴河景观设计
老澴河位于孝感市城南,西起澴河大堤,东至三军台与滚子河交汇,,汇流面积40k㎡,下游延伸汇入府河。与中国早期城市依托主要航运水道选址一样,老澴河早期作为航运水道,支撑着孝感老城发展与对外交通,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它见证着孝感的事件、记忆、兴衰及文化底蕴,被誉为孝感的“母亲河”。2008年孝感总体规划修编中,强调了老澴河在城市中的重要地位:老澴河和滚子河依托自然河道,建设50~800米宽的城市走廊,构筑孝感的城市发展生态轴线。是城市绿地系统结构“两带五轴多片”中“两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由老澴河、澴河、滚子河以及正在实施的“三河连通”工程,共同构筑了孝感“三河连通、四面环水”的水乡园林格局。
"生态景观学"的概念
1969年,克罗()率先提出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创造性保护''工作,即既要最佳组织调配地域内的有限资源,又要保护该地域内美景和生态自然,这标志着"景观生态学''理论的诞生,它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控制,并试图通过格局的改变来维持景观功能流的健康与安全。从而把景观客体和"人"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来设计,它的基本模式是"斑块--廊道--基质"模式
--由功能决定尺度
古典园林只为少数社会特殊阶层服务,其一个设计原则就是"小中见大,咫尺山水",即"人在画外以观画",而现代景观设计的成果是供城市内所有居民和外来游客共同休闲、欣赏、使用的,因而这决定了它要以超常规的大尺度概念来规划设计的;同时,又受六七十年代西方大地艺术思潮及手法的影响,即注重设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