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忻州旅游政策.doc

格式:doc   大小:106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忻州旅游政策.doc

上传人:2072510724 2018/1/27 文件大小:10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忻州旅游政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山西省忻州市“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第一章  发展基础
 
一、主要成就
“十五”期间,忻州市确立了把忻州建成文化旅游开放型城市的总体构想,制定并实施了“开发山水关特色旅游,壮大三产,建设文化旅游开发城市”的发展战略,把旅游产业作为全市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在全市人民及各级、各界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忻州旅游产业在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取得了重大进展。
1、支柱产业初现雏形
“十五”期间,旅游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对全市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贡献日益明显,旅游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显著增加,支柱地位进一步显现,四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海外旅游接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5年,,%;,%;均位居全省第4位。“十五”,%;,%。
国内旅游呈现出突飞猛进持续发展的势头。2005年,全市国内旅游人数达620万人次,%;,%。“十五”时期全市累计接待国内旅游者2272万人次,%;,%。
2、形象品牌初步树立
初步树立了“忻州山水关、京津后花园”的旅游品牌形象,构建了各具特色的5大旅游区,旅游精品战略实施取得新的成效:一是以五台山为中心,涵盖五台、定襄、繁峙三线旅游景点的五台山佛教古建文化旅游区;二是以芦芽山为中心,涵盖宁武、五寨、岢岚、静乐、神池五省旅游景点的芦芽山自然生态旅游区;三是以雁门关为中心,涵盖代县其它旅游景点的雁门关边塞文化旅游区;四是以两曲半岛式旅游城市为中心,涵盖河曲、保德、偏关等县旅游景点在内的黄河文化旅游区;五是以奇村、顿村温泉度假村为中心,涵盖忻府、平原两区市的市郊温泉度假旅游区。在全国的影响程度得到提高。
 
3、基础设施取得突破
“十五”期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540公里,新增2449公里,,较“九五”。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08公里,二级以上公路里程达1674公里,全市基本形成高速路贯通、循环路畅通、扶贫路联通、出境路打通、县际路互通的交通大格局。目前,五台山机场和北京至忻州的高速公路、芦芽山道路续建、代县至雁门关旅游公路、忻州至管涔山旅游公路、忻州至顿村等旅游公路正在兴建,以五台山为中心的交通运营层次正在全面提升。旅游基础设施也得到进一步完善,特别是“一带三线”文明长廊建设。“十五”期间,共实施了五台山供水和排洪工程、芦芽山三级旅游公路、冰洞二期工程、古楼广场、生态停车场、杨六郎祠堂等景点恢复、雁门关绿化、大营温泉综合开发、秀容山庄开发、忻州市区至东寨旅游道路建设、代县至雁门关景区旅游公路建设等工程。各地旅游开发所依托的水、电、气以及生态环境等基础条件也相应得到改善,为旅游业的快速成长奠定了良好条件。
4、核心龙头初显实力
以五台山为龙头的旅游资源品位较高,部分资源具有独特性和垄断性。五台山是我国向全世界推出的35张王牌景区之一、全国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首批4A级景区和山西省的“131”规划十大旅游景区之一,融华北地质大观、高山生态公园、清凉避暑胜境和红色革命圣地等于一体。2005年,,%;,%,位居忻州乃至山西省十大景区点的首位。全省“十一五”规划中17个旅游经济园区,忻州有四个,分别为五台山、芦芽山、雁门关、温泉带旅游经济园区。随着芦芽山、代县古城、雁门关、奇村、顿村、大寨、汤头温泉群等景区点的兴起和开发,使得忻州市成为了山西省的旅游发展重点和优先发展城市,以五台山为核心的龙头地位初显实力。
5、发展氛围日益浓厚
“十五”期间,忻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做为全市经济结构调整的一大主攻方向,确立了把忻州建成文化旅游开放型城市的战略构想,旅游产业发展的社会氛围浓厚。特别是2003年市委一届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把忻州的经济优势浓缩为“煤电铝、林草牧、山水关”,提出了“开发山水关特色旅游,壮大三产”的发展战略,使得全市旅游业又一次赢来了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2004年忻州市外事旅游局突出了机制创新、资源整合、设备配套、整体促销、创优环境五大重点工作,推进了全市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计划、财政、交通、通讯、工商、物价、税务、公安等各个部门相互协作、密切配合、整体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