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doc

格式:doc   大小:272KB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doc

上传人:cjc201601 2018/1/28 文件大小:27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第一章  总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TRANBBS城市TRANBBS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温州市市域范围内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温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含开发区)内的一切规划、TRANBBS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规划期限:
近期 2003~2007年
中期 2008~2012年
远期 2013—2020年
远景 2020年以后
文本中粗体字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本规划自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由温州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  城市发展目标
总目标:将温州建设成为国际性轻工城及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工业、商贸、金融、港口、旅游城市,实施“一港三城”发展战略,加快从“滨江城市”向“滨海城市”的发展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生态城市建设,为提前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
形成现代化大城市的经济结构和综合实力,到规划期末国内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结构接近国内一流大城市的相应水平。
形成具有现代化水平的温州都市区,到规划期末温州的城市化、工业化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确立影响全国、辐射浙南闽东的中心城市地位。
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宏观管理制度,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逐步向资源配置市场化、合理化,经济运行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
形成现代化温州都市区基础设施的构架,到规划期末,建成现代化的城市综合TRANBBS交通、公用设施、环境保护、抗灾防灾等基础设施系统,在数量和质量上满足城市综合功能的发挥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形成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社会发展体系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社会风气良好、公共秩序井然、生活环境优美为重要标志的城乡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中心聚集,南北伸展
进一步强化市域中心城市的建设,提高对周边城镇和地区的经济辐射作用。乐城----黄华平原和温瑞平原是温州中心城市功能延伸的主要发展区,市域南部的鳌江流域下游的城镇作为温州市域南部中心发展区。
点轴开发,分片均衡
以温瑞平原为核心区向南北两翼伸展形成温州市域的一级发展轴,通过轴线的带动作用,均衡各片区域的城镇发展。内陆山区的城镇在健全区域基础设施和改善交通条件的基础上,扶植重点城镇发展。
优化小城镇(重点镇)布局
打破原有的城镇分布格局,突出并确保重点镇的建设,将邻近区域中心城市的一般建制镇并入区域中心城市;对那些镇与镇之间距离过近甚至已经连成一片,密度过高,且人口、面积规模过小的一般建制镇进行合并;对那些不适应区域整体发展,既无产业支撑又无发展前景的一般建制镇,在方便群众的前提下进行合理重组。
第四章温州都市区规划
人口、用地规模
2020年末,都市区人口为440万人左右,。
第五章城市规划区、城市性质与规模
温州市中心365JT城市的城市365JT规划区
包括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洞头县行政辖区及瓯北片、七里片(以瓯北—柳市快速路为界),。
城市性质
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工业、港口、旅游城市,浙南闽东的区域中心城市,具有滨海山水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职能
、经济、文化、科技中心;
、闽东的区域中心城市;
,国际性的轻工业城市;
、信息流的重要集散地之一;
,浙江省南部地区的365JT交通枢纽;
;

人口规模
规划确定温州近期(2007年)城市人口为200万人左右;中期(2012年)城市人口为225万人左右;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不超过260万人。
用地规模
(),(), km2 ( m2)。
第六章中心城市用地布局
城市形态与发展方向
背倚大罗山、吹台山等绵延青山, 面向瓯江和东海, 形成“负山面水的半环形”的城市形态,由滨江城市向滨海城市拓展。
城市发展按照“东拓、西优、南连、北接”的策略:东部向永强、洞头拓展;西部以生态保护、水源涵养、优化发展为主,限制大规模开发建设;南连瑞安;北接乐柳、上塘。
“双中心多组团”的城市结构
由自然山体、水体和规划绿楔等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