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物理--声音.doc

格式:doc   大小:283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物理--声音.doc

上传人:cjc201601 2018/1/28 文件大小:28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物理--声音.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学****方法导航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例如:触摸自己的喉头,(这也是实验)然后发声,感觉到声带在振动。
蟋蟀发声时复翅举起,与其背部约成45°角,左复翅上有音锉,右复翅上有刮器(发音镜),左右复翅迅速地开合,便使复翅振动发声,蝗虫也是靠音锉和刮器发声的,蝉是靠腹部第一节两侧的弹性薄膜——声鼓的振动发声的,蜂、蝇、蚊等是靠翅膀的振动发声的。(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仔细观察,亲自动手做实验,你还会发现,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锣面或音叉,振动立即停止,声音马上消失。(想一想: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在探究物理现象的过程中,我们要勤于观察、善于探索、勇于提问。观察时,除了认真看外,还可以借助于耳听、手触、脑想等多种手段,使观察更准确、更全面,同时还要注意交流和合作。(这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传声的物质,真空不能传声。

(1)打雷时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速度要比光的传播速度要小得多。
(2)声速的大小与传声的物质有关,在气体中,声速最小,液体中次之,固体中最大,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
(3)声速与温度有关,在气体中,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每升高1 ℃,声音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增加0。6 m。
,它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在传播过程中伴随能量的传播。医学上利用声能粉碎人体内的胆、肾、膀胱等结石。
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人眼却无法看到,但通过实验能观察到,点燃的蜡烛放在正在发声的喇叭前,烛焰摇晃;石头落入水中形成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音叉振动也能在水面激起水波……联想到声音在空气中也能以类似的方式传播,(学****利用类比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
知识要点梳理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产生
物体的振动
传播
条件
(1)声源;(2)介质(传声物质)
速度
:15 ℃的空气中v声=340 m/s
具体来说:

。固体、气体和液体都是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波。声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声波。
。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
。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说、进行实验。
典型例题
例1:在有水的长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响声

思路导航: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想一想:此题中传声的介质有几种),在相同的条件下,固体的传声能力最强,液体次之,:铁管、水、空气,铁传声最快,水次之,空气最慢,.
例2: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为什么?
思路导航: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这是产生声音的条件),当用棒敲锣时,,当用手按住锣面,锣面停止了振动,所以锣声也就消失了.
例3: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大于s,人要能听到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是
m m
m m
思路导航:人对着山崖、高墙喊话,声音会被山崖、墙壁反射回来,,再被障碍物反射回来,(思考:声音从人传播到障碍物的时间至少多大),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大于×340 m/s= m,所以选项A正确.
例4:在雷雨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而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由于


、山岳、云层多次反射

思路导航:雷声经空气传播到地面、山岳、云层被它们反射回来传入人耳,因为地面、山岳、云层距人的距离不等(这是本题关键),反射回来所需的时间也不同,所以人耳能听到隆隆不断的雷声,所以选项C正确.
典型例题

例1: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不止”,其原因是


“延长”的缘故
,但空气仍在振动
思路导航:分析题意并联系声音产生的条件,有声音发出,则物体一定在振动,(这是分析此题的突破口)振动停止,声音也随之消失。题目中“余音不止”就说明声音并未消失,回声的效果与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