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3年中考复习与备考
2013年3月
2013年中考复习与备考
一、命题原则与导向:
二、试题特点与创新:
三、解题能力的培养:
正确导向、重视基础、强调能力、全面考查、科学规范。
“正确导向”是指命题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要有利于正确引导学科课程目标的落实;有利于教与学方式的改变;有利于新的考试评价制度的建立。
“重视基础”是指重视对学科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核心观念、思想、方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基础性”是多年来我们命题中一直坚持的原则。
“强调能力”是指强调对获取新知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探究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交流与合作能力的考查。
“全面考查”主要指体现“三维目标”,不能仅理解成知识点的覆盖率。当然,知识的覆盖率也是很重要的指标。
“科学规范”主要指试题内容正确;试题和试卷的各项技术指标设置适当,执行到位;试题、试卷的呈现要明确、准确、简洁、清楚有利于考生答卷。
(一)命题原则
。历史学业考试试题应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获得历史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主动地学习历史。历史学业考试试题必须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和发展性原则,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努力使每一个学生不仅喜欢历史课程,而且可以通过考试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
。试题的难度适当,不出偏题、怪题和难题,尽力回避复习资料和学生辅导用书上出现的所有试题;试题材料简明,阅读量和书写量恰当;试题格式规范,结构合理;试题陈述简明、易懂,有利于发展程度和成长经历不同的学生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二)命题导向
,重视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开卷考试要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通过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变换新角度、设置新问题,依据“课标”和“《说明》”,不拘泥具体版本,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对历史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通过知识的活学活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已有知识和形成的思维方式来判断未知世界的能力,这是我们培养学生历史思辨能力的最高目标。
。重视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新材料、设置新情境,层层设问,使学生在回答有关历史问题过程中,还原历史真实面目,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形成认识。
、分析、判断的能力的考察。在重视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在试题命制中加强了对中、外历史的比较与联系。通过一个问题的引入,把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历史有效的结合起来,树立全球史观的意识。
。深入挖掘乡土历史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建设家乡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2013年中考复习与备考
一、命题原则与导向:
二、试题特点与创新:
一是教学内容逻辑的时序性,即是历史课程必须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来呈现。
二是教学内容逻辑的整体性,即是历史课程必须全景式地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面貌。这种整体性的反映,既是指历史的时空(时间上的古代、近代和现代,空间上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各国历史),也指人类社会发展中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
(一):时序性和整体性的结合
二、试题特点与创新:
,
,可宝者多;士不产於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
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
元帝又置戊己二校尉。——《后汉书·西域传》
材料三碑文曰:维大唐开元二十一年,岁次壬申,舅甥修其旧好,同为一家。
往日贞观十年,初通和好,远降文成公主入蕃。以后景龙二年,重为婚媾,
金城公主因兹降蕃。自此以来,完事休贴。间者边吏不谨,互有侵轶,越在
遐荒,因之隔阂。今遵永旧,咸与维新,帝式藏用,不违阙旨。
(1)从材料一划线处可看出:秦统一中国的重要条件之一是。统一后,丞相
的主要职责是,延续一千五百多年的丞相制度在(朝代)被废除。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如何使“西域内属”的?有何意义?
②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蕃之间的关系。《唐蕃会盟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