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汉乐府民歌
乐府,最初是指主管音乐的官府;汉代人将乐府配乐演唱的诗称为“歌诗”,这种“歌诗”在魏晋以后也称为“乐府”。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旧题写作的诗,无论合乐与否,也一概称“乐府”。唐代文人仿照乐府的形式写作的诗歌称为“新乐府”。宋元以后乐府又成为“词,曲”的别称。
“乐府民歌”是区别于文人制作的乐府歌辞而言的,辑录乐府民歌最完整的是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
汉乐府民歌
思想内容
控诉战争、徭役带来的灾难,如《十五从军征》;
反映社会不平、描写人民反抗,如《妇病行》、《东门行》;
表现爱情和婚姻生活,如《上邪》、《有所思》、《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抒发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悲哀,如《长歌行》、《西门行》。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做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东门行》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铺糜,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
今非!”“咄!行!吾去为迟,
白发时下难久居。”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
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注释:上:天。邪:语气词,通“耶”。相知:相亲相爱。命:令,使。陵:山峰。震震:雷声。雨:下,落。
艺术特色
这是一个处于热恋中的女子的爱情誓言。
作者运用了奇异的想象力设想了五种自然界不可能出现的情形:山没有山峰;江水枯竭;冬天雷声震震;夏天落雪;天地相合。
用自然界中的不可能强调她爱情的忠贞不渝,这种独特的抒情方式准确地表达了热恋中人特有的绝对化心理,具有一种惊心动魄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