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课程名称
种植基础
分课题名称
土壤酸碱性质
授课课时
1
课时分配
见下表
授课班级
高一年级
上课时间
第二周
授课班级
2010果蔬花卉
授课班级人数
40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素质目标
通过学习并根据生产实际,能判断土壤的酸碱性质
理解掌握土壤酸碱性和缓冲性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土壤酸碱性及对土壤肥力、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土壤酸碱性的来源及影响
教学设备及相关资料
多媒体、图片
 
本单元任务与教学方法
任务:
土壤酸性的土壤碱性的来源
土壤酸碱性如何影响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发育
方法:自主学习、启发讨论、知识归纳、实物观察、图片展示等相结合。
教  学  过  程
步骤一、回顾上节知识内容、回答问题(5分钟)
阳离子吸收作用
阳离子交换能力和阳离子交换量
步骤二、媒体、图片引入本节内容,并布置本节学习任务(20分钟)
土壤酸碱性的概念及分级
比较土壤酸性和碱性的来源及影响因素
土壤酸碱性对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步骤三、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并讲解,老师点拔补充(15分钟)(主要知识要点)
土壤酸碱性:(1)概念、土壤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比例不同所表现的酸碱性质。
(2)分级:酸性、弱酸性、中性、弱碱性、碱性
2、土壤酸性:来源、土壤溶液及土壤胶体上存在有致酸离子,有活性酸和潜性酸两种。
以多媒体课件为主,结合以下方法、
启发讨论
自主学习
 
3、土壤碱性:来源于盐类的水解及土壤交换性纳
4、土壤酸碱性对土壤肥力及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5、土壤缓冲性
步骤四、学生点评,老师总结、课堂检测(10分钟)
一、判断题
1、土壤溶液中存在的H+多表现的酸度叫潜性酸度(   
2、,土壤呈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