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百字精炼
第一课运笔方法
凡笔画,均可由起笔、行笔、收笔三个阶段来完成。
一、起笔法
起笔的方法有顿势、尖势、连带等。
(一) 顿势起笔法:指笔尖在纸上做一停顿;
(二) 尖势起笔法:指起笔速度很快并且很轻,笔画出现尖锋状;
(三) 连带起笔法:指与上一笔画有连带的形状。
二、行笔法
主要是指笔画书写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平斜、曲直等关系通过指力的作用,求得变化的方法。
三、收笔法
(一) 顿势收笔法
收笔时笔尖仍停留在纸上做一顿势,并多有回锋之意。
(二) 出锋收笔法
收笔时笔尖快速离开纸面,并出现尖锋。
(三)、连势收笔法
收笔时随意连带一下,多用于行书。
书写运笔时,要注意起笔与收笔的变化。也就是说,同一笔画在同一字中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时,书写要有变化。
第二课楷书“永字八法”
看一看
书一书
仔细观察“永”字,按笔顺边说笔画名称边书空。
学一学
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笔画的根基,由练熟此八划后,即可延伸多样笔画,并各得其精神气度。 
 “永字八法”是将楷书(正书、真书)的永字分成八个不同笔画,每一笔画有一名称及其写法。学会这些方法,勤学苦练一个永字,触类旁通能写好其他所有的汉字,可说是练书法的基本功或窍门。
那么这永字是哪八法,而这八法是怎么来的呢?查《应用汉语词典》有:「古代书法家曾对“永字八法”进行概括,总结出八种笔画的运笔方法。
称“点”为侧,须侧风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
称“横”为勒,需逆锋落低,缓去急回,不应顺锋平过;
称“直”(竖)为努,不宜过直,须直中曲势;
称“钩”为“趯”,须驻锋提笔,突然趯起,力量集中在笔尖;
称“仰横”(提)为“策”,用力在发笔,得力在画末;
称“撇”为“掠”,起笔同直画,出锋宜稍肥,力气贯到底;
称“短撇”为“啄”,落笔左出,须块而峻利;
称“捺”为“磔”,逆锋轻落笔,折锋普毫缓行,至末收锋。」
笔画八磔
向左下之笔画,徐徐而有劲,收尾时下压再向右横画而慢慢收起。
笔画七啄
又称短撇,为一向左下之笔画,如同鸟啄树般的力道和气势。
笔画六掠
向左下的笔画,必须快而准,取之中的险劲为要节,出锋需乾净俐落。
笔画五策
笔锋触纸向右压再转右上斜画而慢慢收起,要点是需轻抬而进。
笔画四趯
当竖直笔画完后,趁其势顿笔再向左上偏,一出即收笔向上。
笔画三努
为一直向笔画,以直笔之法作开头,竖笔慢慢向下写,向左微偏作一曲度后返回,其笔画不宜直,否则无力。
笔画二勒
笔锋触纸向右下压再横画而慢慢收起,作一横向笔画。
笔画一侧
笔锋着纸后向右,慢慢加重力道下压再慢慢上收转向,回笔藏锋视情形改变其角度。
想一想
怎样才能写好永字呢?
练一练
第三课独体字(1)
在独体字中,起着支撑、平衡作用的笔画,叫做主笔。找准和写好主笔,就比较容易掌握字的重心;重心平稳了,字就好看。凡是写在字的顶部、中部、底部的横画,写在字中心的竖画,还有竖钩、斜钩和弯钩,撇、捺等,都可以看作是主笔。
看一看
丁土世平 办不
书一书
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按笔顺边说笔画名称边书空。
学一学
丁
一、以横画为主笔的字,应尽可能拉长书写,使其重心向下,增强稳重感。如:“丁”、“土”、“世”等字。
土
丁:上横拉长、略向下降,使竖钩缩短,显得平稳。
世
土:上横下降,中竖上伸,使字平稳。
世:写法同上,要求横间距、竖间距相等;长横上三竖左短右长。
平
二、以竖画为主笔的字,起支撑字形的作用,尽量垂直书写。如:“平”、“中”、“半”,“不”、“本”、“非”等字。
平:中间两点不能碰到横和竖,注意两横书写上的变化。
半
半:上边两点不能碰到横和竖,注意两横书写上的变化。
不
不:撇从横的右边起笔,要直;竖起笔在撇上朝左弯,过撇后伸直;点要长,与撇的角度对应。
想一想
怎样才能写好这些独体结构的字呢?
练一练
第四课独体字(2)
看一看
夕少户尹
天丈不未
书一书
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按笔顺边说笔画名称边书空。
学一学
三、以撇画为主笔的字,角度不益过大,尽量用竖撇,使上半部靠近中垂线,以保持字的重心平稳。如:“夕”、“少”、“户”、“尹”等字。
夕
“夕”横撇向左倾斜。
少
尹
户
四、以捺画为主笔的字,应使撇捺交叉点位于字的中垂线上;撇与捺的长短、角度要对应,类似等腰三角形,以保持字的重心平稳。
天
丈
不反
天:第二横向左伸。
丈:竖撇要长。
反:上撇要平。
未
未:撇捺角度对应,但不能拉长到与竖同低。
想一想
怎样才能写好这些独体结构的字呢?
练一练
第五课独体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