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电力体制改革与电力信息化》(1).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电力体制改革与电力信息化》(1).doc

上传人:管理资源吧 2011/8/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电力体制改革与电力信息化》(1).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电力体制改革与电力信息化作者:王聪生 教授级高工、中国电力建设工程咨询公司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曾提出: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后工业化社会,或称信息化社会。对于什么是信息化社会还有很多争论,但至少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普遍接受的观点:信息是一种资源,它和材料、能源一样是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同时又是人类生产的重要产品。信息化则是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计算机、网络、通信等高科技技术为依托的一种新技术扩散的过程。这一过程将最终会引起整个产业结构的变化。从我国电力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来看,间接地印证了专家们对社会及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然而,要实现电力信息化,有必要清楚地认识电力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今后电力信息化的发展方向1、电力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电力行业是技术和装备密集型产业,其特有的生产经营方式决定了其信息化发展的模式。我国电力信息化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主要是用于电力系统的计算及发电厂和变电站的自动监测、监控等方面。20世纪80年代中期,信息技术开始进入电力系统的各应用领域,涉及电网调度自动化、电力负荷控制、计算机辅助设主地、计算机仿真系统、电厂管理信息系统、用电管理等多方面。20世纪末,电力信息技术进一步向综合应用方向发展,由控制层、操作层、管理层向决策层延伸,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得到了前所未用的发展,各级电力企业纷纷建立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如:办公自动化(OA)、生产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燃料管理系统、电力市场和营销系统、电力调度系统、送电和配电地理信息系统、呼叫中心(CallCenter)等。然而,这些信息系统住往往是根据某个企业甚至是某个部门自身需求而设计的,信息的采集、加工和存储大多着眼于本企业或本部门的信息,忽视了相互之间信息沟通和共享的要求。这样建立起来的信息系统虽然覆盖了各方面的信息,但同时也形成的一个个信息孤岛,这就使得原本可以相互沟通和共享的信息被一道道“篱笆”分隔开,为进一步建立数据仓库等更深入的应用设置了一定的障碍。以目前5大发电集团公司的信息系统现状为例,大多数集团公司所属电厂的现有信息系统千差万别,由于没有采用统一的信息编码,致使集团内部各信息系统数据和信息的直接共享和交换十分困难。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总体规划,有些企业作了总体规划但大多是建立在现有数据基础之上,没有从各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使规划束之高阁,没有真正的实用价值。建设企业的信息系统需要从全局着眼、从过程入手、从重点突破。从全局着眼就是要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考虑问题,不但要考虑企业整体信息化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还要考虑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信息化的要求(如:电厂和变电站的生命周期信息管理),充分考虑企业内部的信息、上游供应信息、下游用户的信息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环境,认真科学地做好企业信息化规划。从过程下手就是在做好信息化规划的同时,还要把信息化工作落实在实处,这包括:信息调研、编码的统一、制定规范、流程优化等。此外,工作中还应贯彻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从重点突破是说信息化工作千头万绪,应该突出重点,区分轻重缓急,特别要及早解决那些重要并难于回溯应用问题。2、电力行业特点及改革后的新格局为准确把握电力信息化发展方向,应分析电力行业的特点和电力体制改革和新格局。电力行业的主要产品是能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