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引用】中关村大街.doc

格式:doc   大小:49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引用】中关村大街.doc

上传人:yzhlya 2018/2/3 文件大小: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引用】中关村大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引用】中关村大街
撰文:邹波摄影:罗健、卢恒
中关村大街两边的景物并不对称,因为道路太宽,毫无必要呼应。
西边儿是北三环西路47号院--也叫友谊社区,是三环对面友谊宾馆的职工的宿舍,解放初期就建好了,1970年代以前,47号院向西是一条死路(现在是三环路),向东望是大片田野(也即双榆树一带,后改名大泥湾、小泥湾街道),田野里曾有一个大的供销合作社,职工要来这里购物,更远却又更断续地看到科学院模仿苏联的科学城。
47号院以前是单身宿舍,后来成了"乱住乱来"的筒子楼,原先曾精确地按照工种来分配单元,木匠和泥瓦匠一般住一楼,一楼外面又有临时的木匠棚子,另有外国专家局的专家曾在此居住,后来知识分子搬到马甸桥边上的外国专家楼,就只剩工人阶级了,再往西是规模较小的三义庙小区,西至苏州街。
47号院因为仍然属于国家单位,不是普通的小区,没有被公共道路穿透,没有被割裂,也因为西边已经没有了东段那种小商业和民政中心的气氛,保存着完整封闭的院落,北三环没有小路撕裂坚固的47号院,它的东西两端的大门也不能走车。
社区的结构仍以友谊宾馆的职工礼堂为中心,但47号院的问题是,以前宾馆各工种的工作间经过一再转包,弄成了奇形怪状的仓库:比如啤酒,或者其他小旅馆的职工宿舍,礼堂成了写字楼,汽车队成了保险公司的定损中心,只有洗衣厂仍然在,居民实际上已经在和各种各样身份不明的人分享这寂静,却不能深交朋友。
大街东南边儿则是双榆树东里和西里,那里比街东的47号院更有外向的活力,铺面全部朝外开。
四条小路从北三环的辅路汽车站背后向北刺破双榆树破碎的老社区。
有时,不等向北由四通桥路口拐入中关村大街,去中关村的人就会在此站提前下车,以避开中关村大街南端正施工的地铁拐角,避开过街天桥上审视的目光,避开远看人车鏖战于热岛的黄庄路口,避开滚烫发白的大街本身。
这些小路像雨天人行道的溪流,粗细不等。最窄的一条小路靠西边,紧邻中关村大街,仅是地铁的红色工棚与小区之间的那条缝,孩子喜欢走,这里不能并排,抹掉脸上的蛛网,一时摆脱了大人,情侣走时,指尖向背后摸索,不愿中断。
中间的三条小路藏在双榆树西里最南边8幢17层住宅之间的低矮苗圃中。
小路本身是让人喜爱的--穿过葡萄架,苗圃在脚边,铁艺在地上投射如花的曲线,婉转若水,苗圃里是灌木,不是绿草地,它们在夏天疯长,有各种刺,你得穿透这些影像,有时疼痛,匍匐的爬藤植物之中,粉红的牵牛花盛开,明显是有心人种的。高空暗淡的窗子里,悠然有人向下探望。
只是这三条小路延伸不远,到达那条东西向的商业街就没了,商店街嘴唇一样狭窄地半开半合,脂粉气十足的小店进一步蚕食了双榆树小区的表面。
以前是清一色的衣服店,和三环对面的双安呼应,如果说"去双安",就肯定要过马路来这里逛,男生跟着女生,老男人跟着洛丽塔,老板跟着性感女郎,衣服门店之间有卷帘子门相连通。女性店主为多,卖什么穿什么,谈恋爱时来过这里一次而已,那是曾是我最好的时光之一,时髦而熟悉北京的姑娘号称要开始带我看世界,号称要带我去遍北京每一个夜店。
妖童般的少女在经营着街中一些动漫店,黑眼睛长睫毛,脸蛋总像大头贴里撑满的,店里面在讨论"僵尸新娘"。还有一些中年男人在管理发廊,像打手,这些店混在一起,不再有以前的纯粹,变了性,没了以前那种女人衣服的芳香--它不再是一条柔软、暧昧得让男人起鸡皮疙瘩的街道,而是充满了杂货铺的物质感,有一种死皮赖脸地敲诈***的感觉,就好像到了黑市。或者是我自己变了。
这时有一个穿吊带睡衣的女人穿过这条街道,混杂在路人当中,去邮政局取钱,在这狭窄的街区,邮局占据了一大块仓储用地,这是本地的中心局,也挨着三环。因此必须挤下物流的大本营。
她要了一杯刨冰,睡衣女人喝的时候,眼睛独自警觉地看着周围,让人想起恋爱时做什么都在关切地看对方,她轻挠了一下自己肩膀上深蓝色的菊花,它已沉静自然,像一个老伤疤。
我认真地看着她,是想起当年我在这里的"前卫举动"--买了一件红碎花的衬衣,若是现在,可能是在此穿脐环或者纹身,以表示永远和不容更改、从一而终,过后又翻悔,空留洗不掉的痕迹,此刻认真地雕刻自己过后却又萍水无情,但都让你无法辩驳,前卫有余,幽默不如从前。他们对此刻太认真了,以后又如此轻率。
这样的店从西向东,一直延伸到101中学初中部附近,那里是死路,背后是航天科技园的烟囱。中关村大街南段东区的学校多分布在科学院南路的东边,社区学校(双榆树中学、知春里中学以及与科学院毗邻的宏大的中关村中学)都安排在向东的死胡同。
这些死胡同也是中关村大街气场的东边界,安全、寂静,这些学生们放学活动的区域也在科学院南路,而中关村大街边上的人大附中的学生则有着开放得多的空间活动--在充满了补课的暑假里,学生的作息毫无规律,他们也始终在中午休息时间充斥整个中关村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