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北京地铁 S1线磁悬浮
北京地铁S1号线于2010年开工建设,2015年开通试运营。东起十号线慈寿寺站连接六号线、途径海淀、石景山西到门头沟区石门营,进入门头沟后会分叉运行大台支线。背景
上马磁悬浮曾引争议
2010年5月,S1线"环境影响评价"开始公示,并邀请公众参与。北京要修建磁悬浮线路的消息迅速传开,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场曾在沪杭线产生的争论因此被再度掀起。沿线的中国房子、碧森里等小区居民担心电磁辐射、噪声影响,联名反对。支持和反对中低速磁悬浮项目的专家各执一词,而电磁辐射公认标准的缺失让争论难以趋向一致。
介绍
北京中低速磁浮交通S1号线东起地铁十号线慈寿寺站连接地铁六号线、途径海淀、石景山西到门头沟永定新城-石门营,门头沟线(S1线) km,北京磁悬浮城铁S1线将于2010年12月28日开工建设。门头沟线(S1线)分东西两段建设,先行修建西段工程即石门营―苹果园站,,全部为高架线,设站8座,设计行车速度最高速度为每小时100公里。车辆采用实用性磁浮列车,6辆编组,,每列列车1032人,初期高峰小时列车对数为12对,近期高峰小时列车对数为18对。运营时间为早上5:00至晚上23:00。,其中环保投资约9478万元,约占工程
%。初步确定建设期为2年8个月,计划2010年9月1日开始征地拆迁前期准备,2011年5月开工,轨通时间2013年1月,系统联调完成2013年6月,通车试运行2013年7月,试运营时间2013年12月底。门头沟线(S1线)东段工程从苹果园站―慈寿寺站,,设站4座,包括高架站2座,地下站2座。建设期3年3个月,计划2013年11月开工,轨通时间2016年1月,系统联调完成2016年7月,通车试运行2016年8月,试运营时间2017年2月。与上海的高速磁悬浮采用德国技术不同,北京的S1线将采用中低速磁悬浮技术--中国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这是中国首条城市中低速磁悬浮线路,一期工程全长10公里,起点为北京石景山区的苹果园站,终点为门头沟区的石厂站。而S1线的商业化运营效果,也将决定中低速磁浮技术在中国其他城市的命运。目前规划中的北京地铁S1号线沿线设计拆迁较少,工程进度相对较快。修建完毕后将与六号线连接,形成北京最长的地铁线路,将为北京东西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交通支持。北京市规化委表示建设后的北京地铁S1号线实行市区地铁低票价2元制。北京市市郊铁路S1线将通往门头沟。其起点计划设在西四环定慧桥北的五路,正好与地铁6号线的起点衔接。S1线将直达门头沟的中心地区,终点站初步计划设在石门营。至于全线设置几个站点、站点确切位置等具体规划方案,目前尚在进一步研究中。规划中的S1线沿线设计拆迁较少,工程进度相对较快。修建完毕后将与6号线连接,形成北京最长的地铁线路,将为北京东西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交通支持。
线路
2015年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示意图北京地铁S1号线沿途经过始发站慈寿寺、五路居、田村、廖公庄、西黄村、苹果园、金安桥、四道桥、石龙东路、上岸、矿务局、小园、终点站石门营。(规划中)另外地铁S1号线停车场设在田村,车辆段设在石门营石场村。
东起西四环定慧桥北五路,西到门头沟,进入门头沟后会分叉为两条线运行。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已经确定在S1(大台线)上使用,预计2015年开通试运营。
车型
北京地铁S1号线是全国首条以中低速磁悬浮列车运行的轨道交通,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160公里/小时,其速度会高于普通的市区地铁,但出于安全的考虑,真正行驶时的速度大约在40-60公里/每小时,每节车厢大约容纳乘客在百人左右。为了保证其运输效率,-2公里。北京地铁S1号线磁悬浮列车载客量相对普通地铁列车要小,而标准B型车每节车厢的核定载客量为245人,但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每节车厢载客量在100人以内;另外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每节车厢的造价在800万元左右,相对普通B型车每节600万元的造价并未高出太多。
安全论证
2010年5月,S1线的第一次环评公示遭到该工程沿线居民的反对,这些居民担心磁悬浮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不过,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总设计师、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常文森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中低速磁悬浮和高速磁悬浮不同,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巨大影响。而S1线工程的投资方则称,距工程轨道10米以外的电磁影响已经小于电视、冰箱等普通家用电器对居室内的影响。
在对工程线路进行修改后,S1线又进行了第二次环评公示,并组织了多次专家论证会。
2010年10月21日,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召开了"中低速磁浮产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