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雪节气大话养生
 昨天雨夹雪,感觉节气的反常,查了节气表,呵呵,居然是到了小雪,
“小雪”时值阳历11月下半月,农历十月下半月。
“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
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随着冬季的到来,气候渐冷,不仅地面上的露珠变成了霜,而且也使天空中的雨变成了雪花,下雪后,使大地披上洁白的素装。但由于这时的天气还不算太冷,所以下的雪常常是半冰半融状态,或落到地面后立即融化了,气象学上称之为“湿雪”;有时还会雨雪同降,叫做“雨夹雪”;还有时降如同米粒一样大小的白色冰粒,称为“米雪”。本节气降水依然稀少,远远满足不了冬小麦的需要。晨雾比上一个节气更多一些。
这时的黄河以北地区已到了北风吹,雪花飘的孟冬,此时我国北方地区会出现初雪,虽雪量有限,但还是提示我们到了御寒保暖的季节。小雪节气的前后,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的,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是那些患有抑郁症的朋友更容易加重病情,所以在这个节气里,朋友们在光照少的日子里一定要学会调养自己。
另外,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季节变化对抑郁症患者有直接影响,因为与抑郁症相关的神经递质中,脑内5-羟色胺系统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春夏季,5-羟色胺系统功能最强,秋冬季节最弱,当日照时间减少,引起了抑郁症患者脑内5-羟色胺的缺少,随之出现失眠、烦躁、悲观、厌世等一系列症状。
 
      小雪开始,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自然界阴盛阳衰,阴邪最易伤人元气。而且冬季是人体“藏”的时候,需要在体内储存一定的能量,为来年的“春生夏长”做好准备。因此,冬天合理的调整饮食,对提高人的耐寒能力和免疫功能,使顺利越冬是十分必要的。
       冬季饮食的营养特点就是增加热量。要提高糖类和脂肪的摄取量。如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温补食品有羊肉、牛肉、鸡肉等。宜吃益肾食品有腰果、芡实、山药、栗子、白果、核桃等。为了改善心情可增加以下食物的摄取:全麦面包:研究人员建议把面食、点心类食物当作可以吃的抗抑郁剂。全麦面包等全谷类食物也富含硒。鸡肉、海鲜等食物也含有较多的硒。
      黑色的食品,像黑米、黑大豆、黑芝麻、黑枣、黑木耳,甚至泥鳅、黄鳝等。都能够迅速帮恢复身体热量的食物。
      这时室内开始供暖,外面寒冷,人们穿得严实,体内的热气散发不出去,易生“内火”。出现口腔溃疡,甚至脸上的疙瘩也比平日里多,这就是内火的表现,虽然寒冷的日子里,人们喜欢吃热乎乎的食物,过于麻辣的食物最好不要吃,这会更助长体内的“内火”。另外,寒冷干燥的室内,感到口鼻干燥,可以多喝热汤,比如
白菜豆腐汤、菠菜豆腐汤、羊肉白萝卜汤等,既暖和又能滋补津液。白菜、萝卜都是当季食物,富含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而且,白萝卜能清火降气、消食,非常适合这个节气里食用。
气阴不足吃鹅肉
鹅肉性味甘平、鲜嫩松软,有补阴益气之功、暖胃生津,符合中医养生学“养阴”的原则。民间流传“喝鹅汤,吃鹅肉,一年四季不咳嗽”的谚语。肺的病变会引起咳嗽以外,心肝脾肾功能失常也能引起咳嗽。《本草纲目》中指出:鹅血“利五脏,解五脏热,止消渴”。用鹅肉炖萝卜可大利肺气、止咳化痰平喘。不过,鹅肉性偏凉,胃肠虚寒者食之容易引起泄泻。肠胃虚弱、内有虚寒及皮肤疮毒者应禁食。
减咸增苦滋养心气
小雪以后,自然界真正进入到万物收藏。因此,肾气相对旺盛。从五行理论来说肾主咸,心主苦,咸胜苦,肾水克心火,故《四时调摄笺》指出:“冬日肾水味咸,恐水攻火,故宜养心。”也就是说,冬季的饮食调养不宜过多食用咸味食物,以免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致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冬天的饮食原则是减咸增苦,抵御肾水,滋养心气,以保心肾相交,阴阳平衡。
苦味食物具有清热和燥的功效,适用于热症和湿症食用。如苦瓜,味苦性寒,可收到清热明目、解毒泻火之效,莲子心,味甘而凉,有清泄之功,能清利头目,除烦止渴。苦杏仁茶等,均可泄肾火,助心气。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冬天食辛热之品,以辛主苦,肺气直达,固实肾气,但燥热之物不可多食,尤其是勿多食葱和煎炸炒爆之物,以免使内伏的阳气郁而化热。
民间流传“冬吃萝卜夏吃姜”之谚语,萝卜古称菜菔,也称萝卜为“土人参”。
中医认为,冬季服食白萝卜,可健脾养胃、益气补精,且能预防疾病,有益于健康。
一、冬季人们很注重养生饮食,却缺乏运动,体内会积聚过多的热,而白萝卜可助于消化、去咳止痰的作用
二、白萝卜富含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锌有助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三、冬季油腻的东西吃太多,可偶尔吃点白萝卜促进肠胃蠕动、增前世与的糖化酵素成分。
四、民间常用生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