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三章凸眼怪物和小绿人
“它是生命,吉姆,但不是我们所知道的那种生命。”
——引自《星际迷航》
让我们设想宇宙中充满了生命。暂且假设怀疑论者的想法
是错的,生命之花在银河系乃至其他星系处处盛开。那么外星
生物会是什么样子呢?
对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部分人认为在外星世界
里,物种的数目与地球上大致相当,但是占统治地位的生物与
我们人类看起来完全不同。另一种推理是,外星世界中有着大
量不同的物种,但真正进化到能够创造一个文明的生物则应具
有和人类大致相同的形态。
两方阵营的论据都相当复杂,关键在于对进化生物学的不
同诠释,以及关于宇宙范围内进化方式的互相对立的观点。
我们已经知道,自从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后
自然选择的进化理论开始流行起来。这是一部堪与爱因斯坦的
相对论、立体派或勋伯格(Schoenberg) 的十二音阶体系媲美
的作品。就和所有划时代的革命性发现一样,进化论被当时的
许多人误解。甚至时至今日,它仍为不少人曲解。
19世纪后半叶,当达尔文的密友赫胥黎(Thomas Huxley,
(绰号“达尔文的斗犬”)竭力宣传进化论时,传媒和大众都
完全错误地接受“人是由猴子变来的”这样的观点。这是对一
种缜密的理论的粗滥而错误的解释。时至今天,不少人仍持有
如此荒谬的想法,此外,还有一些更诱人的误解掺杂进来。
最近在某科普杂志刊登的一篇关于其他行星上的生命的文
章中,我惊讶地看到它说在另一颗行星上产生和我们相同的基
因序列的机遇是5×(10的16 557 000次方),即5后面跟着1600多
万个零。这无疑是个大得难以想象的数字,它意味着在其他星
球上出现与地球生命相仿的生命是极有可能的(扫校者注:中
译本原文如此,疑为作者或译者笔误,产生相同基因序列的机
遇应当是1/(5后面跟1600多万个0), 也就是说在其它星球上产
生与我们相仿的生命是极其没有可能的。从下文看,作者也是
这个意思)。而事实上,这种说法是彻底错误的,它没有将进
化的因素考虑进去。
诚然,在一个没有进化的宇宙中,要产生与智人相似的生
命形式是不大可能的。不过,由于基因随着环境而进化、变异,
所以倘若地外环境与地球并非截然不同的话,那么在有生命的
行星上的生物基因经过长时期的进化,产生与地球上相似的生
命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是,达尔文进化论的重要性远不止如此。它并不是简单
地描述生命形式的发展,或高等生物如何从低等生物进化而来;
它是生命的发动机。不管那些宗教顽固派怎么说,没有进化也
就没有生命。
进化的机制究竟是什么呢?它如何影响着关于外星生命特
征的种种争论?进化的结果是否会产生凸眼怪(bug-eyed monsters
常简称为“BEM”),有没有小绿人(“LGM”),或是其他
什么闻所未闻的东西?
进化过程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冷酷无情的。这是岩石的
核心,是生存的恶梦,是在陷井底的恐怖,是那种将你在清晨
4 点惊醒的恐惧。通过自然选择而进化,是所有物种从较不完
善的形态转变为更能适应环境的形态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逆
境、环境的改变、以及竞争来驱动的(由此而产生了另一个被
大大曲解的观点——“适者生存”)。生物所遭遇的逆境越多,
进化的速度也越快。
我所以说达尔文进化论——或者说自然选择进化是冷酷而
又不经意的,是因为这只是一种机制:进化过程中的种种变化
都是没有导向管理的,并没有什么神在谋划或在幕后操纵着这
一切。
达尔文进化论不需要神,这是一个在遗传层次上运作的自
我延续过程。越能适应环境的物种,生存和繁衍的机会就越大。
通过有性繁殖,它们将遗传物质传给子孙后代。至关重要的是,
这些遗传物质也通过复制过程而重新组合并且有可能发生变异。
变异后的这些特征(与那些按照原样复制的部分一起)在后代
的身上体现出来。接受到更为适应环境的遗传信息的后代,又
有更多的机会生存繁衍。如此一代代遗传下去,这些物种变得
越来越适应环境。突变纯粹是偶发的,它塑造新物种。与此同
时,那些获得不利的遗传信息的试验品则将被历史无情地抛弃。
这种机制几乎是一种普适的真理。我这么说确是冒了被指
责为沙文主义者的风险,但根据我在上一章提及的碳的独特性,
通过自然选择而进化的机制是一条基本法则,没有理由说它不
适用于整个宇宙。正像前面我已说过的,按我们目前的认识,
没有进化过程就没有生命(原注:即使是再奇怪的生命形式,
比方说,假设有智慧型气体生命存在,它也必须经历进化的过
程。也许是从另一种不那么适应环境的气体形态进化到更为适
宜的状态)。
那么,这种简单的机制又是如何影响了我们的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