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高校学报编辑开展学术研究的探讨 】是由【冷瑟的风】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校学报编辑开展学术研究的探讨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高校学报编辑开展学术研究的探讨摘要】高校学报编辑在强化编辑业务的基础上,应充分利用自身教育背景及高校学术资源,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努力提高学术素养,对促进编辑自身发展和提升学报办刊质量、学术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学报编辑可以立足岗位开展业务研究、努力拓宽学术视野、依托科研团队,塑造学术型编辑等途径提高自身学术研究能力。 【关键词】高校学报;编辑;学术研究 高校学报是展示科研工作者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肩负着引领学术创新、服务学科建设、繁荣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的重大使命[1]。学报是一种学术性极强的综合性刊物,与其他刊物有本质区别,编辑是学报工作的主体人员,是学术进步的推动者,应有足够的学术素质、敏锐的学术鉴别力,具有丰富专业知识,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但现在很多高校学报属于教辅单位,编辑人员按照行政人员管理,参与学术活动机会极少,编辑所学专业慢慢弱化,存在纸上谈兵的现象,极大影响了编辑参与学术研究的积极性,阻碍了学报编辑自身发展,对学报及学科建设都有直接影响[2]。因此,在新时期,高校学报要培养复合型人才,编辑既要精通编辑理论规范及技能,还要承担科研项目,参与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使学报编辑与学术研究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全面提升编辑综合素养,是引领学报成功转型的必然要求。 一、高校学报编辑参加学术研究的重要作用 (一)打造特色栏目,提升学校和学报的影响力 打造特色栏目是学报寻求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报办刊水平的体现。学报栏目一般由各自的编辑负责,每个栏目涉及一个学科或者几个专业,编辑要根据主办高校自身特色,结合学报发展需要,策划品牌栏目,为学报发展蓄积力量。因此,编辑要在坚守工匠精神的前提下,熟悉相关栏目的学科及专业领域的动态、研究热点、难点,并与相关科研团队建立友好联系,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约稿和组稿,可以第一时间获得重大科研成果发表的权限。学者有一个共性就是坚持真理,尊重科学,重视学术价值,编辑若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对来稿给予科学评价,并能提出有建设性意见,这样编辑与学者产生共鸣,有助于提升学术水平,共同促进科学进步,同时也有助于打造精品,形成特色栏目,进而起到提升学报和学校影响力的重要作用。 (二)促进信息交流和成果转化 学报在一定意义上,是科技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平台,信息范围涵盖不同专业和领域,涉及各行专家、教师、研究生及博士生等作者及读者,而且受重群体具有较高的学识及学术造诣。因此,编辑要起到纽带作用,为不同专业和领域学术人才及相关硕博研究生架构交流平台,为其营造浓厚的学术环境和氛围,这种多学科的交流和融合,可促进学报走向国际化:另外,信息交流的增加,必然会增加成果转化的机会,将理论研究成果落地生根,为企业及社会创造经济价值。 (三)有助于提高编辑的学术素质和编审水平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获取信息及知识的途径既多又便捷,学报编辑是打磨精品文章的工匠,要最大限度挖掘学术文章的潜在价值,还要注重内容的展现形式,让传统纸质出版与新媒体高度融合,秉承学术理念的基础上,打造科技精品,传播先进学术成果,促进我国的科技进步[3]。让作者及读者有不同的体验,才能使学报在竞争中求得发展,这需要编辑走学者化道路,在某一学术专业方面有所专长,拥有复合的知识结构,才能不断提升学术素养。学报编辑除了规范文章格式外,要对数据进行推敲,有一定鉴别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才能胜任新时期的学报编辑工作。例如来稿是关于食品领域的文章,编辑从事或者承担相关食品方面的项目研究,对来稿的编审速度及科学评价起到决定性作用,不但了解食品行业动态,更知晓食品保鲜、提取、行业标准、营养成分功效等相关方面的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工具,可以科学判定来稿的学术性及研究深度,做到持之有据,弃之有理。 二、高校学报编辑参加学术研究的可行性 (一)学报编辑具有一定专业背景 高校学报编辑具有一个共同特点,一般都是各高校的教师或者科研人员,他们拥有学报栏目对应的专业知识,同时学历较高,具有一定科研经历,良好的学术素养,为学报提升稿件质量提供了客观条件,每位编辑都有各自通晓的学科领域,对来稿初审、学术性把握具有重要作用。另外,编辑实物及编辑理论知识都是从事学报工作之后,通过学习、培训获得,并在日常工作中得以强化提升。稿件学术水平决定文章质量及学报发展前景,编辑人员的知识结构,是稿件质量提升的催化剂;高层次编辑人员经常参加学术会议,了解学科前言及先进科学技术,同时拥有编辑的敏锐性,对学报组稿及约稿,扩大作者群,培养核心作者具有积极作用。 (二)具备开展学术研究的外在条件 首先,编辑人员长期阅读及加工原创性稿件,工作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学习,每篇文章都是一个新的科研成果,在深入分析、审阅过程中,编辑会有一些新的启发和收获。其次,高校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丰富的学台,不同领域的科学团队及专家,为编辑从事学术研究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再者高校拥有相关学科的实验室,实验室内部具有先进的实验器材及设备,例如气相液相、原子吸收色谱、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可用于分析物质组分及微观结果鉴定,对编辑从事学术研究提供了诸多优势。 三、高校学报编辑开展学术研究的途径 (一)立足岗位开展业务研究 学报编辑因自身教育背景及学历的不同,每位编辑都不想放弃自己的追逐学术研究的梦想,相信只要努力,都能成为某~领域的宏观驾驭者、问题分析者和评价专家。若想立足科学前言,引领学术发展,学报编辑应结合工作实践和自身专业,培养和提升学术能力,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将编校工作和学术研究两者有机融合,互为促进,为学报长远发展助力,为编辑人员自身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二)努力拓宽学术视野 不同学科和专业之间,存在内在深层次的关联,现在科学研究注重学科交叉,多学科融合。学报编辑一般都是硕士研究生或者博士研究生,对某一专业研究较熟悉,能独立承担项目研究,经过系统的学术训练。学报编辑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持续不断地提升学术素养,拓展知识结构,丰富文化内涵,触及更多学科理论知识和科研成果,以适应学报岗位需求。新时期,数字化发展迅速,对纸质版期刊产生巨大冲击,在此背景下,学报编辑既要坚守学术底线,又要兼顾新媒体特点,紧跟时代步伐,拓展多专业、领域理论和方法,更好拓宽学术视野,立足科学前言,才能融入到学术研究的战斗大军,为学报及自身发展开辟一条新道路。 (三)依托科研团队,塑造学术型编辑 每个高校都有支持学科发展的科研团队,学报编辑要依托相关专业团队,联合校内及校外编辑人员,联合申报科研项目,打造学术型编辑。在团队中,每个编辑可以发挥自身学科特长,分工协作,同时结合自身学校的科研团队及平台,完成相关的科研实验,这样通过统筹分配,合理优化资源,分工协作,编辑人员既可开展学术探讨,又能交流编辑心得,两者相互促进、相济相生,是塑造学术型编辑的新思路。 (四)主办单位应鼓励学报编辑参与学术活动 学报的主办单位通常是高校。学报是高校科研成果展示平台,更是高校的“学术名片”,学报办刊水平直接体现学校的学术影响力和号召力。因此,高校领导应注重学报发展,为学报发展提供一些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编辑参与学术活动,建立“学术活动家”的培养机制,将学报编辑参与科研活动及发表论文情况纳入编辑晋升及评优标准中,每年给予编辑部分科研课题,为编辑参与学术研究提供经费保障。同时,作为科研成果重要鉴别者和组织选择者的学报编辑,如果想要很好地胜任编辑工作,需要具备较丰富的知识水平,不断了解各门新兴学科的知识,能够对科研成果做出准确的判断[4]。因此,学报编辑应多参与学术活动,不断学习,丰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熟悉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不断提高学术能力,才能充分将学术背景和学报业务进行衔接,为学报发展贡献力量,成为中国梦的奋斗者。 结语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得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新的学科、新的知识不断涌现,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日益增多,学报编辑在服务作者及夯实编辑业务的基础上,更要根据时代及学报发展的需要,将专业背景与编辑工作进行完美融合,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充分发挥自身学者优势,立足岗位、依托高校良好科研资源、努力拓展学术视野,注重论文学术的再创性,争取成为学术引领者,凸显其职业特征,不但对于编辑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科技期刊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杨辉,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术理论研究部副编审。姜秀杰,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术理论研究部编辑。诸葛祥蜀,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术理论研究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