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永久的悔.doc

格式:doc   大小:85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永久的悔.doc

上传人:cjl201702 2018/2/7 文件大小:8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永久的悔.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主备单位:李寨镇第二初级中学
主备人:杨光学科:语文
课题:永久的悔
探索区域
永久的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掌握本文真实而自然的描写方法,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的复杂的感情;
2、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和文中的几个成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本文的教学主要从找到文章的线索入手,然后围绕线索按照段落顺序逐步讲解,所运用的方法主要有问题法、讨论法、朗读法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子欲养而亲不待,”引导学生体会父母亲人对他们的爱,让学生审视自己的行为,珍惜亲情,探寻与父母亲人相处的最佳方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从真实平淡的语言中感受复杂深沉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2、学****并掌握本文真实平淡的描写方法。
难点:
1、本文的线索是吃的,这一点不常见,所以要稍加解释;
2、文中对母亲的描写不多,但感人至深,原因何在?
教学方法问题法、讨论法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互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还记得孟郊的《游子吟》吗?(师生一同背诵)作者用朴实的语言细腻地表达了自己对于母子情深的由衷赞叹。我们今天要学****的季羡林先生的《永久的悔》在思想情感上与一千多年以前的诗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季羡林先生用充满深情的语言,娓娓向我们道来,展示了他内心的痛苦,对母亲的无尽的思念。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师重点概述。

重点:懵(měnɡ)懵懂懂:糊涂,不明事理。
唾(tuò)手可得:比喻非常容易得到。

教师范读全文,学生思考:本文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文中蕴含了怎样的情感?
小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点拨:本文主要回忆了“我”小时候生活艰辛,食物匮乏,想方设法寻找吃的东西,而母亲则终日吃“红的”食物,令人心酸。全文渗透着母亲对孩子的至爱亲情,又表现了作者离开母亲后的深深自责。

本文表面上是以作者的回忆为线索,然而贯穿始终,时隐时现的一条内在的主线则是“永久的悔”,全文就是以此为中心展开的。请你边读边理解文章的线索和结构,并思考这样写的作用?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代表交流发言。
师点拨:
第一部分(1—2)开篇点题,“永久的悔”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第二部分(3—9)记叙“永久的悔”的具体内容。(其中:3—5概括叙述了家庭的基本情况:6—8详细叙述自己幼年的生活状况;9详细叙述了母亲的艰苦生活。
第三部分(10—11)突出永久的悔,“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内心痛苦。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讨论、交流)
“永久的悔”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没能等到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了人世,后悔“子欲养而亲不待。”从悔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我”的自责、后悔以及对母亲的无限怀念之情。
:阅读本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份浓浓的母爱,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因为再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自责、悔恨的思想感情。本文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篇幅回忆自己“吃的”经历。试说说作者这样写是否离题,并想想作者这样写的用意。(讨论、交流)
点拨:不离题,这样写恰恰是为了表现主题,通过回忆自己“吃的”经历,写出了家境的贫寒,生活的艰辛,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