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汽车客运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 】是由【】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汽车客运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城市公共汽车客运企业1:..:..城市公共汽车客运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市公共汽车客运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指导XXX城市公共汽车客运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23694-2013风险管理术语GB/T24353-2009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GB/T27921-2011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GB/T28002-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指南GB7258-201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T18344-2001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22484-2008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JT/T1018-2016城市公共汽电车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规范DB37/T2882--,应逐级成立以公司“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副职任副组长,各业务处室负责人及各基层单位“党政”负责人任成员的领导小组。企业应按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原则,明确每一个部门、单位在辨识分析风险、落实风险管控控制措施中的责任、工作内容、要求、进度、时间计划等,确保从最高管理者3:..到基层操作人员,全员参与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和管控。其他执行通则、细则规范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进行编制。、部位、场所、区域设施、部位、场所、区域的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可以参照以下进行划分:公交车辆、加油(气)机、充电桩、车辆维修设备等生产设备类;公交停车场、车辆检修区、办公区等场所类。、车辆检修、加油(气)、电动公交车充电、车辆保洁、保安人员安保等各工种作业过程类。,也可以在上述作业活动中进行分析。,进行风险点排查,形成包括风险点名称类别、所在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等内容的基本信息。、标准规范;;;;。、安全检查表法实施危险源辨识。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用。4:..一是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JHA)(附录A1),主要用于对作业活动的危害因素进行辨识。该方法是通过对作业过程进行逐步分析,找出具有危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是辨识危害因素及风险的方法之一,适用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识别。二是安全检查表法(附录A2),主要适合于对设施设备、生产场所等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识别。其步骤是编制安全检查表、列出设备设施清单,进行危害因素识别。企业进行危险源辨识时也可不限于以上推荐的方法。、法规及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对企业存在的危险源进行逐一辨识。围绕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的因素、管理的因素,全方位、全过程排查和预判本单位生产系统、设备设施、工作场所、操作行为、自然环境、安全管理等方面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源。(LEC)(附录B1)、风险程度分析法(MES)(附录B2)、风险矩阵分析法(LS)等方法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的准则确定应充分考虑以下风险评价准则:——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公交客运行业规范、技术标准;——本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典型事故案例和相关方的影响及投诉。本指南提供的风险评价准则和风险等级判定准则仅供参考,其取值标准为常规数值。企业应根据实际制定本单位的标准值,以保证风险分析判定更加准确。,按照以下原则,将各级别风险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等管控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其中蓝色对应四级和五级,统称为低风险),评价出其他级数风险等级在进行划分时参照以下原则,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进行划分。5:..E级级级级蓝色稍有危险: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D级级级级蓝色轻度危险: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C级级级级黄色显著危险:属于一般风险,车队(间)级,需要控制整改。B级级级级橙色高度危险:属于较大风险,分公司(厂)级管控,应制定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A级级级级红色极其危险:属于重大风险,公司(集团)级管控,只有当风险已降至可接受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涉及加油(气)站等重大危险源的;——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和企业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集团)、分公司(厂)、车队(间)、班组和岗位等层级,也可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对风险管控层级进行增加或合并。、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等五类中进行选择。,即采用技术手段对固有的危险源进行消除、减弱控制。对公交营运作业风险的控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采用全承载车身,车身采用封闭环结构,有很好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公交车辆使用内饰阻燃材料。6:..,应在车辆技术标准上,设置低于标准气压值时车辆无法起步的功能。(机舱)门未关好时驾驶员起步,安装智能门控系统。,车轮出现抱死滑移的情况,在车辆上装备防抱死制动系统。,公交车辆配备安全锤、灭火器、设置应急逃生窗、车门应急开关等。,安装行车记录仪、超速报警系统、一键报警系统、车载监控等,监督驾驶员的安全操作行为、监控车辆安全行驶情况。,统一配备酒精测试仪,做好上岗前的酒精测试工作。。、对象和内容依照《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等执行。、安全行车知识;、安全观念教育、生理、心理等教育;;;、。)出现以下情况时,、“四新”(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安全教育)。如原为值班员现新转岗为公交驾驶员;公交驾驶员更换行驶线路、执行非营运任务、更换驾驶车辆类型等。都需要对驾驶员进行培训教育。。如职工经过一段时间离岗又返回工作岗位的;职工工伤后又上岗的,需要进行培训。7:..2)以下培训时间的频次,;。如个别职工谈话、班组组织的安全学习等;;;;(主要包括组织机构保障责任、规章制度保障责任、物质资金保障责任、教育培训保障责任、安全管理保障责任、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责任)开展好管理工作。,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公交驾驶员安全例会制度、安全检查(路查)制度、营运车辆安全设施检查制度、营运驾驶员安全管理分类制度、营运驾驶员驾驶证审验管理制度、实习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酒精测试仪器管理规定、营运调度管理规定、营运车辆技术管理规定、等。、提高自身安全素质。,熟练掌握应急操作技能。。、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通过应急演练、培训等措施,确认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不良后果。公交营运工作的应急管理,应至少包括以下预案,应对突发性事件(综合)应急预案、营运车辆防恐应急救援预案、防汛、高温天气应急预案、冬季突降大到暴雪等恶劣天气应急预案、雾天恶劣天气应急预案等。预案的编制可依据《JT/T1018-2016城市公共汽电车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规范》编制。《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和《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相应的栏目中。:..企业应将主要危险源、风险类型、风险等级、管控措施等予以公布,让每一位员工都了解各岗位或系统对应的危险源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风险预控工作的情况纳入安全生产考核。,结合本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在已有安全生产风险预控基础上,对发生变化的风险和新增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分级管控。,对等级发生变化的风险重新评估等级,调整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措施。,对上述持续改进工作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及时更新风险信息(1)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2)操作工艺或作业程序涉及的人、物、环境、管理发生变化;(3)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4)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5)补充新辨识出的危险源评价;,保证适用和有效。,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公示或公布并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7文件管理企业应按规定保存体现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作业活动清单(附录C1)、设备设施清单(附录C2)、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附录C3)、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附录C4)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重大、较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9:..A1(资料性附录)(JHA),它是基于作业活动的一种风险辨识技术,用来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缺陷等的有效识别。即先把整个作业活动(任务)划分成多个工作步骤,将作业步骤中的危险源找出来,并判断其在现有安全控制措施条件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其后果。若现有安全控制措施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应制定新的安全控制措施以保证安全生产;危险性仍然较大时,还应将其列为重点对象加强管控,必要时还应制定应急处置措施加以保障,从而将风险降低至可以接受的水平。:选定作业活动→分解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和后果→进行风险分析评价→制定控制措施→对评价结果定期评审。:..、维修人员的车辆维修作业活动、保洁人员的车辆保洁活动、加油(气)员的加油(气)活动、管理人员的管理活动等。各活动都要围绕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进行作业活动过程排查,预判本单位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源。(1)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步骤。(如营运工作可以分为发车前、行车中、收车后步骤)。(2)分别对各项作业活动进行分析,经过评审筛选,选定存在的危害因素并具有一定风险的作业活动填入工作危害评价表。举例:1)营运作业发车前①应考虑的公交驾驶员的因素:(实习期不允许驾驶营运公交车辆);,如公交驾驶员酒后驾驶私家车被查处导致驾驶证被降级或注销,用人单位是否建立了动态的驾驶证审验管理制度;;;(含精神状态不佳);、新定车、跨线驾驶人员;。。②应考虑的公交车辆的因素:,按期执行车辆维护作业情况;;。③应考虑的环境的因素:;。④应考虑的管理的因素:;(值班员)是否在发车前根据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对驾驶员进行了安全叮嘱,发现影响安全的情况及时进行报告和处理;,按期执行车辆维护作业情况;;:..其他2)营运行车作业中①应考虑的公交驾驶员的因素:;;,出现违章驾驶行为;。②应考虑的公交车辆的因素:;。③应考虑的环境的因素:,如地形地质条件(易发生滑坡、泥石流、滚石路段等);公路线形(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客流密集区(学校、医院、集市、车站等);事故多发路段等;,如大到暴雨天气、大雾(霾)天气、降雪结冰天气、大风天气等;,如干扰驾驶员正常驾驶;携带危险品乘车等;。④应考虑的管理的因素:,做好安全检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有序;;;。3)营运作业收车后①应考虑的公交驾驶员的因素:、断气、锁闭车门车窗等;;。②应考虑的公交车辆的因素:,如LNG车辆存在自排气现象。。③应考虑的环境的因素: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分析。④应考虑的管理的因素:,做好安全检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中“作业过程”、“风险类别”、“风险点”、“可能导致的后果”是必:..:..附录A2(资料性附录)危险源识别方法1安全检查表(SCL)分析安全检查表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将一系列项目列出检查表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场所的状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过检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风险,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安全检查表是基于经验的方法。是一份进行安全检查和诊断的清单。它由一些有经验的、并且对工艺过程、机械设备和工作情况熟悉的人员,事先对检查对象共同进行详细分析、充分讨论、列出检查项目和检查要点并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安全检查分析表分析可用于对管理程序文件、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分析。为防止遗漏,在制定安全检查表时通常要把检查对象分割成若干个子系统,按子系统的特征逐个编制安全检查表,在系统安全设计或安全检查时,按照安全检查表确定的项目和要求,逐项分析安全措施,保证系统安全满足要求。安全检查表的编制主要是依据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①国家、地方的相关安全法规、规定、规程、规范和标准,行业、企业的规章制度、标准及企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②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③行业及企业安全生产的经验,特别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实践经验,引发事故的各种潜在不安全因素及成功杜绝或减少事故发生的成功经验。④系统安全分析的结果,如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找出的不安全因素,或作为防止事故控制点源列入检查表。:..①国家、地方的相关安全法规、规定、规程、规范和标准,行业、企业的规章制度、标准及企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②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③行业及企业安全生产的经验,特别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实践经验,引发事故的各种潜在不安全因素及成功杜绝或减少事故发生的成功经验。④系统安全分析的结果,如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找出的不安全因素,或作为防止事故控制点源列入检查表。)确定编制人员。即熟悉系统的人员2)熟悉系统。包括系统的结构、功能、流程、操作条件等。3)收集资料。收集有关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制度等。(1)安全检查表法既要分析看得见的危害,也要分析设施设备内隐藏的内部构件和工艺的危害。(2)对设施设备进行危害识别时,应遵循一定的顺序。例如对公交车辆的分析可按照发动机、底盘(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车身、电器设备四个部分进行分析。对公交停车场区的分析可以先识别厂址、地形、周围环境、安全距离等方面的危险,再识别场区内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危险设施布置、安全距离等方面的危险,再识别具体的建筑物等。(3)分析的对象是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4)填写《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中“检查项目”、“标准”、“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及后果”、“现有安全控制措施”是必须填写的。其余栏目在风险分析辨识后再填写完善。:..附录B1(资料性附录)风险评价方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LEC)。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1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分值事故、事件或偏差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相当可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6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事件或偏差可能,但不经常;或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或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未严格按操作规程3执行;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在预期情况下发生可能性小,完全意外;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1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可以设想;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能定期进行监测极不可能;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3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定准则直接经济损法律法规分值人员伤亡失停工公司形象及其他要求(万元)严重违反法律10人以上死亡,或50公司重大国际、国内影1005000以上法规和标准人以上重伤停产响3人以上10人以下死违反法律法规装置40亡,或10人以上501000以上行业内、省内影响和标准停工人以下重伤潜在违反法规3人以下死亡,或10部分装15100以上地区影响和标准人以下重伤置停工不符合上级或丧失劳动力、截肢、行业的安全方部分设7骨折、听力丧失、慢10万以上公司及周边范围针、制度、规定备停工性病等不符合公司的引人关注,不利于轻微受伤、间歇不舒1套设2安全操作程序、-4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D)风险值风险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A/1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320极其危险立刻级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B/2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立即或近期160~320高度危险级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整改C/3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70~160显著危险2年内治理级训及沟通D/4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有条件、有经20~70轻度危险级定期检查费时治理E/5<20稍有危险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级17:..附录B2(资料性附录)风险评价方法风险程度分析法(MES)。人们常常将可能性L的大小和后果S的严重程度分别用表明相对差距的数值来表示,然后用两者的乘积反映风险程度R的大小,即R=LS。(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E1;单纯财产损失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和危害(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2。(这里“特定事故”一词既包含“类型”的含义,如碰伤、灼伤、轧入、高处坠落、触电、火灾、爆炸等;也包含“程度”的含义,如死亡、永久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暂时性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仅需急救、轻微设备损失等)而言,无控制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小,有预防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最小。-1。-1控制措施的状态(M)判定准则分数值控制措施的状态5无控制措施3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如警报系统、个体防护用品1有预防措施,如机器防护装置等,,发生伤害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越高,发生财产损失的可能性越大。人体暴露的频繁程度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的赋值见表C2-2。-2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判定准则E1(人身伤害和职业相关病症):E2(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分数值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10连续暴露常态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每天工作时间出现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每周一次,:8小时不离工作岗位,算“连续暴露”;危险状态常存,算“常态”。注2:8小时内暴露一至几次,算“每天工作时间暴露”;危险状态出现一至几次,算“每天工作时间出现”。-3表示按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环境影响等方面不同事故后果的分档赋值。18:..-3事故的可能后果S判定准则分事故的可能后果数值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元)环境影响有重大环境影响的不可控排10有多人死亡>1千万放有一人死亡或100万—1000有中等环境影响的不可控排8职业病(多人)多人永久失能万放有较轻环境影响的不可控排4永久失能(一人)职业病(一人)10万—100万放需医院治疗,缺2职业性多发病1万—10万有局部环境影响的可控排放工职业因素引起1轻微,仅需急救<1万无环境影响的身体不适注:表中财产损失一栏的分档赋值,可根据行业和企业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L·S=MES将控制措施的状态M、暴露的频繁程度E(E1或E2)、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S分别分为若干等级,并赋予一定的相应分值。风险程度R为三者的乘积。将R亦分为若干等级。针对特定的作业条件,恰当选取M、E、S的值,根据相乘后的积确定风险程度R的级别。-4。-4风险程度的分级判定准则R=MES风险程度(等级)>1801级90-1502级50-803级20-484级≤185级注:风险程度是可能性和后果的二元函数。当用两者的乘积反映风险程度的大小时,从数学上讲,乘积前面应当有一系数。但系数仅是乘积的一个倍数,不影响不同乘积间的比值;也就是说,不影响风险程度的相对比值。因此,为简单起见,将系数取为1。附录C1:C1:作业活动清单(记录受控号)单位:№:序号作业活动名称作业活动内容岗位/地点活动频率备注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C2:设备设施清单(记录受控号)单位:№:是否特种序号设备名称类别型号位号/所在部位备注设备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19:..C3: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记录受控号)风险点:岗位:作业活动:№:分析人: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建议改进(新增)现有控制措施风险评价措施危险源或潜在工管培个应可严频风评风管工培个应可能发生的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