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农村人口生活状况调查
家乡村民的生活状态的调查
姓名:xxx 班级:xxxxx
学号:xxxxxx 专业:xxxxxxxx)
调查时间:2014年
调查地点:xx市xx县xx乡xx村
参与人员:xxx,xxx ,xxx 等村民
摘要:农村的进城务工热至今尚未消退,由此导致的农村人口的的年龄结构变化无疑是现今农村生活习俗、面貌改变的重大原因,本文主要从这一方面入手,通过自身十几年来的亲身感受与此次寒假的调查走访,研究家乡农村的风俗变化尤其是春节风俗及村名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状态。
关键词: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农村习俗,精神状态,春节
我的家坐落于xx市xx县乡下的一个小村庄内,可以说是出于平原地区,土地肥沃,水资源也较为丰富,全年光照热量也较为充足,因为位于南北交界地带,小麦玉米均可种植。道路系统有一定规模,交通也算方便。因此,家乡的农业生产条件虽然说不上是得天独厚,也算不错的了。说到这里,我产生了疑问,是什么力量让农村的青年人放下故乡情怀,甚至抛下父母,不惜离开自己的子女而到外地打拼?
带着这个疑问,今年的寒假期间,我变得积极起来,开始跟奶奶一块去村民家串门,一改原先的沉默,我时不时会跟村民说上几句。几天之后,我对全村村民的家庭状况有了整体了解———大多是这样的:村民家中的青壮年人都在外地且都在江苏、浙江一带以及北京。除去少数随父母到外出并在外地入学外,其余的均由老人抚养,这些老人和孩子就是所谓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
小年那天,也就是农历的腊月二十三。当天晚上,我来到了周莉莉的家中。莉莉今年十三岁,刚上初一。我询问了她的爷爷,莉莉的父母在江苏南京打工,至今已经有整整五个年头没有回家过了,莉莉的弟弟年龄尚小,还没达到入学年龄,暂时与父母生活在外地。今年同往常一样,父母没有回来,小年家中三口人,没能达到热闹的程度,因而过节气氛不浓。莉莉跟我所,她每年暑假会和其他父
母同样在外地的孩子一块去父母那边去。南京离信阳固始其实不远,上午坐车,下午就能到。虽然晕车,可是莉莉依然乐于去南京那边。究其原因,除了想念父母,与父母团聚外,还有城市的新鲜感在吸引着她。每年暑假去父母那边,是这个孩子日夜盼望的事。我在想,既然只有短短半天的车程,为什么她的父母依旧不愿意回家过年,又是什么让这一代的人故乡情结淡薄得如此之快?
这个疑问本身就存在我的脑子里,经过这次走访,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更加深重了。回到家,我给父母打了电话,就这个问题向他们“发难”。他们给我的解释是,留在外地还可以赚些钱,而回来走亲戚串门,送礼啥的却要花钱,里外里很多钱就没了。这个答案虽然没能使我满意,也是差强人意,我暂时接受了。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农村的消息流通很快。又有俗话: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腊月二十五,有件事在小小的庄子里传的沸沸扬扬。据说是小华(化名)又在外面跟人打架了,对方人多,把小华的骨头都打折了,家里人不得不把他送到乡里的卫生院住院。其实,这样的事情在我的家乡,绝不少见,而且大多是中学生,初中生为主。初中的年龄确是叛逆与热血的年龄,发生这样的事似乎是不足为奇。可这种事在我们这发生的也太过频繁。中学里的学生拉帮结派,欺负弱小,小则拳打脚踢,重则砍刀钢管乱挥,校长都敢打。这些事情本人在中学时期也是深有体会,看到了人身上的劣根性。人的成长受环境的影响很深,这点毋庸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