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变热了》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38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变热了》教案.doc

上传人:xunlai783 2018/2/9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变热了》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水变热了
教学目标:
1、会做热对流的实验;能用图形表示自己的研究结果。
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通过合作与交流能更好地完成认知;能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3、知道热在液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了解热对流的应用。
教具准备:
酒精灯,烧杯,三脚架,平底烧瓶,木屑,纸屑,高锰酸钾等
【活动过程描述】
一、导入,提出问题
  出示金鱼,师:这种普通的金鱼生活在常温水还是热水里?
生回答。
师:在日常生活中,它只能生活在常温下的水里。如果把它放入开水里会怎样?
学生猜测。
师:但是今天,老师就让这条金鱼在开水中游泳,你们信不信?
信的同学请举手,不信的同学。。。。
师:事实胜于雄辩,到底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呢?咱们试试看?
注意看!老师开始加热!要仔细观察,看谁最先发现现象。
师引导学生发现当热水在上面,冷水在下面时,不容易形成对流,尽管瓶口的水很热,但下面的水仍旧是凉的,所以,鱼还能自由自在的游动。
  学生提出问题:应在水的下方进行加热,水才能变热?
二、猜想假设
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稍停)这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猜测。
师:要想揭开这个秘密,我们应该怎么办?
【有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既可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又激发了学生亲自实验的兴趣,使下面的实验水到渠成。】
三、探究活动:热在液体中的传递方式
1、制定实验方案
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呢?(稍停)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桌子上有哪些实验器材?(师提供的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废物桶。)
生熟悉材料。
根据这些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你们的猜想,可以吗?
那就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看哪个小组最先拿出实验方案?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研究方案。
生:我们小组的实验方案是这样的:把水加热,看看受热后的水是不是上升?
师:想办法,制造热水,观察现象,这个方法可以吧?
生:可以。
师:你们小组?
生:
看来,大家都想加热一杯水,观察水受热后的变化,这个办法很好。但你们想过没有,水是没有颜色、透明的液体,要想直接观察水受热后是否上升,现象会不会很明显呢?
生回答:不明显。
要想清楚地看到水受热后的现象,该怎么办呢?
生回答:可以在水里放进一些物体,借助物体来观察。
举例说说,放些什么好呢?
生举例:木屑、碎纸屑、高锰酸钾等。
这个办法好不好?
为了同学们实验方便,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请看大屏幕:都有什么?
(师提供木屑、碎纸屑、高锰酸钾。)
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选用哪一种?
学生讨论。
师:讨论好了吗?
生:
师:各组组长上来取吧!
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师:都拿到实验用品了?你们认为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生:要注意安全。
师:比如说…………
生:要正确使用酒精灯。
师:还有什么?
生:烫着。
…………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1)加热时,不要用手去接触三脚架和烧杯。(2)观察后,不要立即取下烧杯,应先熄灭酒精灯,待其冷却后再取下杯子。(3)注意使用酒精灯的方法。(4)给烧杯加热时应该隔着石棉网加热。(5)小组分工合作,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先观察木屑在水中的现象,在观察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并